常德市业技术规范
HNZ常德 019-2013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局制定
湖南省农业厅批准实施
发布日期:2013年月日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
口安装一台排气风扇。
1.6 保鲜库:按一间存放 5000 公斤鲜菇标准设计,库房面积 32 平方米 ,容积 80 立方米,每间配 7.5 匹紧
扣压缩机、DD60冷凝器各一套,库板采用48公斤级聚胺酯板拼成, 要求库温保证在0〜4C 之间。
2 原料要求
各种原料应符合 NY 5099 规定。
2.1 水应符合 GB5749 规定。
2.2 原辅材料
2.2.1 新鲜、干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2.2.2 基质应符合 NY 5099 规定的要求。
2.2.3 秸秆、棉籽壳等作为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原辅材料的作物在收获之前一个月不能施用高毒农药。
培养料添加剂添加后的培养料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 NY5358 标准的要求。
禁止使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覆土材料不能用高毒农药处理。
3 栽培管理
3.1 栽培季节
木耳在每年 3〜 9 月栽培。
有冷库设施可周年生产。
3.2 栽培场地
为规范黑木耳栽培技术,制定本规范。
1 栽培场所 1.1 产地环境
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气体,周围无工业“三废” 、禽畜舍、垃圾(粪便)场、各 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扬灰的水泥厂、石灰厂等) ,并且远离医院,尽可能避开学校、公共场所 和居民住宅区。
产地环境应符合
1.2 场地布局 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离,生产区料场、制种、发菌及出菇区衔接合理。
可
分为堆料场、仓库、灭菌区、培养区、栽培区等。
还应防止因菇场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弃物处理对周 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 3 原料场地 原料的贮藏场地必须具有一定的隔离条件,不许接触或混杂有含有害物质或超标准的物质。
1.4 菌种培养区
按100立方米空间,配3匹冷暖空调2台,温度开始控制在 28〜30C 之间,后期降至 24〜25C, 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
70%左右。
1.5 菇房
5.1 选择阴凉、通风良好、砖混结构的房屋。
5.2 菇房宜坐北朝南,具有保温、保湿和空气交换功能。
5.3 菇房的内墙和房顶宜用 6 厘米厚的挤塑泡沫粘贴上,增强保温能力。
5. 4菇房制冷要求安装制冷机,制冷机的风机处安排两个大小为 0.3米X 0.3米的窗口,每个窗
NY5358的要求。
1. 1. 1. 1.
2.3 2.4 2.5 2.6
3.2.1发菌室应保温保湿,通风,不透光。
3.2.2菇房(或菇棚)应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水源方便;周围环境应洁净,远离牲畜圈、厕所和垃圾堆。
3.3栽培场地的清理和消毒
发菌室和菇房应用硫磺熏蒸或用 2 %来苏尔溶液喷洒杀菌,再喷洒500〜1000 倍的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溶液杀虫,喷洒后闷10〜20 小时。
3.4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木屑等77 %,麦麸、米糠20 %,石膏1 %,石灰2 %。
料水比1 :1.3 〜1.5 。
3.5装袋灭菌
选用17X 34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进行装袋,装袋完成后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
聚乙烯、
聚丙烯常压灭菌时间为120 C保持8〜10小时,聚丙烯也可用高压灭菌,压力保持在0.15MPa时,
灭菌3〜4 小时。
3.6接种发菌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移入发菌室发菌,喷洒800〜1000 倍液4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溶液。
接种后每隔10〜15 天应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将污染菌袋及时清理,菌丝长满后移入出菇房。
3.7脱袋覆土
用刀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划破,脱去菌膜,再将脱去菌膜的菌棒横卧在畦上,菌棒间距5〜7 厘米,最后覆盖3 厘米左右的细土,覆盖草帘或薄膜。
3.8出菇管理
应保持土层湿润,适量通风,温度应控制在20〜26 C;当菌丝爬土后每天早晚揭开覆盖物通风 1 次,每次30〜40 分钟;待菌丝长满土后除去覆盖物,增加通风和散射光,提高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调节温度为16〜22 C。
3.9病虫害防治
3.9.1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出菇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农药使用按照
3.9.2预防方法严格检查种源,净化栽培环境,发菌室和菇房安装纱门纱窗,
用前一周要严格消毒。
3.9.3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应注意净化环境; 接种应严格无菌操
作;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进行。
培养残料要及时运离生产场地,使
培养菌袋应经常通风,空气湿度控制在
70 %以下;用洁净水浇菇。
发现被杂菌污染的栽培袋要及时清除;轻度污染的用70%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注射污染点杀菌,菇蝇、菇蚊用纱门纱窗阻隔,室内用黑光灯诱杀;蛞蝓采用人工捕捉或撒石灰、食盐驱杀。
3.10 采收及采后管理
3.10.1适时采收成熟的耳片要及时分批采摘。
标准是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
采摘时用手抓住整朵木耳轻轻拉下,或用小刀沿壁削下,切忌留下耳根,以免腐烂发霉,发生烂根流耳,孶生杂菌,影响下一批出耳。
总的要求是:勤摘、细拣、不使流耳。
3.10.2采后管理
采收后,清理卫生,停水2〜3天后喷1次较重的水,促使下一批菇蕾的产生。
4 分级包装、冷藏
4.1 分级标准
黑木耳一般分为三级。
朵片完整,直径2厘米以上,耳片厚度1毫米以上,耳面黑褐色有光感,
背面暗灰色,无拳耳、流耳、虫蛀耳、霉烂耳的为一级。
朵片基本完整,直径1厘米以上,耳片厚度0.7毫米以上,耳面黑褐色,背面暗灰色,无拳耳、流耳、虫蛀耳、霉烂耳的为二级。
朵小或成碎片直径0.4厘米以上,耳片黑褐色至浅棕色,拳耳不超过1%流耳不超过0.5%,无虫蛀耳、霉烂耳的
为三级。
4.2包装、冷藏
黑木耳筛选之后用保鲜袋装成 2.5公斤一袋,排出空气后扎紧袋口,及时移到保鲜库。
严禁与有
毒、有味的物品混合存放,防止病菌感染。
保鲜库存的温度保持在2〜5 C,装好的黑木耳在保鲜库制
冷4小时以后,装入泡沫箱,用透明胶封好,登记数量,注明日期,贴好标签。
放在保鲜库中保存,每个泡沫箱装8袋(20公斤),保质期一星期左右。
5菌糠处理
菌糠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经消毒处理后可用来栽培袖珍菇、木耳等,也可用作饲料或作为改土材料回填果园、农田。
6投入品包装物处理
投入品包装物实行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7质量安全控制
7.1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7.1.1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规定。
7.1.2栽培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禁用、限用的农药。
出菇期严禁用药。
7.1.3采后处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和包装材料。
7.2栽培档案
7.2.1生产操作记载档案
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农事操作,应逐项如实记载,内容按附件
7.2.2投入品使用档案
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应作好简明记载。
内容按附件7.2.3物候期记载档案
对黑木耳全生育期的各个物候期应详细记载。
内容按附件8引用
和参考资料
编写单位:津市市农业局
编写人员:李德华、郭克艳、钟薇薇、谭鹏、肖凤林
1的表1.1执行。
的表1.2执行。
1.3执行。
1的表
GB19169
NY5358-2007 NY5099
GB 4285
GB/T8321 GB5749 黑木耳菌种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附件1
田间档案记载表
表1.1生产操作记载档案
表1.2投入品生产质量安全跟踪档案
表1.3物候期记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