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克隆抗体基础知识

单克隆抗体基础知识

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在给定的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 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 在可变区内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残基变化特别强烈,这些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和排 列顺序更易发生变异区域称高变区。高变区位于分子表面,最多由17个氨基酸 残基构成,少则只有2 ~ 3个。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抗原 的特异性。 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Y"的柄部称结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结合在FC 上。
3个CDR
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
3.SDR移植抗体(SDR grafted antibody)
在CDR移植抗体的基础上,将异源抗体中与抗原结 合密切相关的SDR等少数残基移植到人抗体相应位置上, 进一步降低了抗体的异源性。通过这种方法,使人源化 的抗体潜在的免疫原性降至最低。
4.全人单克隆抗体(Fully humaneantibody)
基因重组 噬菌体重组DNA 克隆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 噬菌体DNA中有抗体基因 外壳表面有抗体分子的表达 构建 噬菌体抗体库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 筛选所需抗体并进行克隆扩增 表达
获得可溶性抗体片段
局限性
1.在噬菌体展示过程中涉及细菌转化、噬菌体包装、展示 跨膜分泌,这就大大限制了所建库的容量噬菌体中获得很好的表达,因为 有些蛋白质功能的实现需要折叠、转运、膜插入和络合, 导致在体内系统依赖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所以一 些对细胞有毒性的分子(如生物毒素分子)很难得到有效表 达和展示。
1.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
用人源基因代替鼠源单抗的恒定区,即该单抗由鼠的 可变区和人的恒定区组成的嵌合抗体。 缺点 由于嵌合抗体可变区(V)约占整个抗体的30%,鼠源 性抗体V区中的框架区(FR)仍残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 诱导HAMA反应。 解决方案
灵长目源抗体也是 一类嵌合抗体,通过免 疫短尾猿猴产生。由于 其抗体的可变区与人可 变区无差异,不至于发 生抗体反应。
鼠抗体人源化就是通过基因改造,使其和人体内的抗体 分子具有极其相似的轮廓,从而逃避人免疫系统的识别,避 免诱导HAMA(人抗鼠抗体)反应。 遵守两个原则 首先,要保持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其次,要降低或消除抗体的免疫原性。
解决方案:
(1)用人脾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杂交; (2)用EB病毒转化人的B淋巴细胞; (3)用基因工程法制备嵌合抗体等。 效果不强
获得特异性的、高亲和力的抗体
优势
传统的筛选技术的限制,降低了文 库筛选效率。 核糖体展示技术由于在体外无细胞翻译体系中进行, 用mRNA的可复制性,使靶基因(蛋白)得到有效富集,且能够增加表达的蛋白质的溶 解度。
4.3.微胞杂交干细胞技术
——日本学者Ishida等首先提出 技术要点: 首先将抗G418的人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的A9细胞融 合,通过筛选,得到抗G418的小鼠A9细胞,再运用 PCR或原位荧光杂交方法筛选,先筛选出的细胞用秋 水仙素处理48h,然后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并高速离心, 分离出含2号、14号、22号染色体的小鼠。 人源抗体在这种转基因小鼠的产量还比较低。
2015/10/20
4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现有的研究表明 ,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牛皮癣、 多发性硬化、 硬皮 病、 溃疡性结肠炎等疗效较好。 5 . 在抗病毒感染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 ,在 HBV、HCV、 HIV 等 病毒感染性疾病中 ,人源化抗体显示了较好的应用 前景。如:商品名为 SynagisTM的抗呼吸道病毒 感染的抗体在美国已经上市 ,为人源化的基因工程 抗体。
4.4.其他方法
XTL生物制药公司使用一种类似于人骨髓移植的方法, 用放射线破坏动物骨髓,然后注入人抗体生成细胞。该公 司已用此法生产出一种全人单抗。
人源化抗体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 ,人源化抗体和人抗体的出现为临床应 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前正处于临床研究的多 种抗体中 , 嵌合抗体和 人 源 化 抗 体 所 占 比 例 大 于70 %。目前的人源化抗体 ,主要用于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以及抗移植排斥反应和抗病毒感染等方面。
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的作用机制: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补体依赖 性细胞溶解作用
抗体结构图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式: 1 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2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3未来单克隆抗体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单抗制备方法
研究背景
单克隆抗体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成为解决生物学和 医学等许多重大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上述应用的单抗 属于鼠源性,鼠源性单抗应用于人类的临床应用结果反映
2015/10/20
1 .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单抗药物抗肿瘤能有效地降低传统肿瘤药物治疗的 不良反应。如2005年我国开发出癌症治疗药——重组人 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商品名:泰欣生)。 泰欣生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完全缓解率比单纯放疗的 患者提高30%以上。 2 .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近年来 ,利用抗体药物作为实体器官移植的诱导治疗 逐渐增加。如1986年批准进入美国市场的治疗性抗体类 药物抗 CD3单抗即被用于肾、 心脏、 肝脏移植排斥的逆 转。 3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美国 FDA 于 1994 年批准了第一个人-鼠嵌合 Fab 抗体的上市,该抗体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 治疗 ,主要用于预防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再狭窄。
4.1.抗体库筛选技术
4.1.1.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它是将体外克隆的抗体基因片段插入噬菌体载体,转 染工程细菌进行表达,然后用抗原筛选即可获得特异的单 克隆噬菌体抗体。 在HIV等病毒感染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其独特 的优越性。
鼠源抗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完全人源化抗体
基本原理和程序
人免疫细胞基因组 PCR技术扩增 整套的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
单克隆抗体知识
抗体的基本知识
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 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 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 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
2015/10/20
4.1.2.核糖体展示技术 基本原理和程序
人免疫细胞基因组 体外转录、翻译、偶联 mRNA-核糖体-蛋白质三聚体 构建
基因型和表型联系
RT- PCR核糖体展示的蛋白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 筛选所需抗体复合体 EDTA解离 获得特异m物存在的一些问题 :
(1) 鼠源性单抗容易容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 ,在体内 作为异源蛋白被清除掉,从而削弱其治疗的有效性 。 (2) 鼠源性单抗在人体内生物活性降低,不能有效地激活 人体的生物效应。
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人源性抗体的研究。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构建的基本思路
(4)最新方法:——抗体库筛选技术和转基因鼠技术 以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扩增编码源抗体, 具有建库简单、抗体表达稳定等特点。迄今已有 多种抗体产生。可以预见,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发 展和应用前景。
2002年,的世界首个药物——阿达木单抗上市。人源 化及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由于副作用小,在体内停留时间长, 更有利于治疗。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鼠杂交瘤单克隆抗体主要是将来源于免疫接种过的小鼠的B 细 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继而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抗体的鼠杂交融合细胞, 进而进行筛选、抗体制备和抗体纯化。 嵌合性单克隆抗体:指用人的恒定区取代小鼠的恒定区,保留鼠单抗的可变区序列, 形成一个人-鼠杂合的抗体。其研制程序快,可大幅度降低异源抗体的免疫原性,却 几乎保持亲本鼠单抗全部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另外,它还具有人抗体的效应功能, 如补体固定、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等。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利用现有的无数已详细分析过的小鼠抗体,取其与抗原直接接 触的那段抗体片段(互补决定区,CDR)与人的抗体框架嫁接,经亲和力重塑,可 维持其特异性和大部分的亲和力,同时几乎去除免疫原性和毒副作用。 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其抗体的可变区和恒定区都是人源的,去除免疫原性和毒副作 用。全人源抗体制备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人杂交瘤技术、EBV 转化 B 淋巴细胞技术、 噬菌体显示技术(phage display)、转基因小鼠抗体制备技术(transgenic mouse) 和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等。
鼠源抗体
嵌合抗体
2.CDR移植抗体(CDR grafted antibody)
真正意义上的抗体人源化。抗体中除了3个互补决定区 (CDR)是鼠源的外,其余全部是人源结构,人源化程度可 达到95%以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毒性。
不足 有时异基因的CDR人源化抗体可能引起抗个体基因型 反应。 改良方案 ——进行SDR移植改良
2015/10/20
目前上市的单抗情况
未来抗体的发展方向
谢谢
2015/10/20
4.2.转基因小鼠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使小鼠自身的基因失活,并导 入新基因,创造出携带人抗体重轻基因簇的转基因小 鼠。这种人抗体基因小鼠所携带的人DNA片段具有完善 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同型转换和亲和力成熟。任 何靶抗原均可被用来免疫该小鼠,使其产生高亲和力 的人抗体。
案例: 日本麒麟公司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小鼠携带完整的 人14号染色体,该染色体包含全部人抗体产生基因。 但迄今尚无该技术生产的制品问世。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史
第一代:鼠源性单抗 药物特异性很强,副作用大,现在已经渐渐退出市场。 不过由于其代谢比较快,目前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单克 隆抗体药物中使用。 第二代:人鼠嵌合性单抗 进行人源化改造,使其人源化程度达到70%左右。 第三代:CDR移植抗体和SDR移植抗体 人源化程度达到95%左右,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 第四代:全人源化单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