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艺
术
创
作
规
律
之
灵
感
浅谈艺术创作规律----灵感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脑有创造的能力,这不是
逻辑推理而是思想的飞跃,是所谓‘灵感’,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不
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灵感可以说是
人们对熟悉的媒介物产生的一种特殊思想上的飞跃,艺术上的灵感与科学上的
灵感都属于思维的直觉认识。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诗歌和舞蹈是凭灵感认识到美和创造出美的,绘
画和雕塑是凭技艺创造出来的,灵感只属于诗歌和舞蹈,绘画和雕塑中则没有
灵感,。我认为柏拉图对灵感的认识是片面的。灵感是人脑对事物产生的一种
思维认识,诗歌和舞蹈、绘画和雕塑都是人类对要表达的事物从事的一种行为,
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思维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灵感对于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苦苦思索好
久没做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由于日常生活中苦苦思索不得其解,反而在睡眠
思维放松时激发了灵感,化学元素周期表 也因此应运而成。这表明思维放松
可以促使灵感的产生。同样,我们周围的环境也激发我们的灵感,俄罗斯画家
苏里柯夫早就想以缅希柯夫为主人翁创作一幅画,思索好久无从下手却在一次
他被连天阴雨困在一处山间小屋里,又潮又湿的环境下,令其心生厌意,这种特
殊环境和气氛使画家联想到缅希柯夫,恍惚觉得自己正置身于缅希柯夫被流放
到西伯利亚愁闷的农舍里排遣时光的环境气氛中,鲜明的视觉印象与思想上已
经形成的主题的朦胧意象结合在一起,就这样实现了对主题的审美认识的飞
跃。
画家罗中立先生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现状为题材创作《父亲》时,
他反复构思了很多图像,可都不理想,当他偶然想起除夕夜见到一位老掏粪工
仍在工作时,给画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这是画家自己感受到的深刻的生活
经验,这一情景在思想感情和环境气氛上与画家对主题的理解非常接近,这种
感情气氛一旦与主题自然融合交流,画家就觉得身临其境,从而领悟出具有真
情实感的主题,比较完美地体现了主题的内容与形式。
在实际生活中,激发灵感的因素很多。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充
分利用好各种偶然因素,才能在艺术创作中把偶然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各种
启发因素的作用,实际上促使艺术家在创作中使流动的未定型的思想感情找到
自己的归宿,促使艺术家朦胧的思想感情明朗化并找到感性显现的美妙形式。
可见艺术家经历过的情景同艺术家思考的形象偶然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理想
的艺术形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思考过、经历过的事情晚上睡觉时有可
能梦到。现实中的各种偶然因素会激发潜意识来进行创造,做一个有心人才能
更好地利用灵感。
这些情况表面看来是很偶然、平常的,因为体现主题的最佳形式和内容不
是惟一的,往往具有多种可能性,所以,启发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
主要在于艺术家必须具有敏锐的感觉,对于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一触即发的独特
领悟,因而能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体现思想感情的富有生气的美的形式。
徐悲鸿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精辟地道出了艺术灵感的妙谛。他解释道:
“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这也是偶然性和必然性
的辩证统一。”可见偶然性是通过必然性建立起来的,灵感是熟能生巧才降临
的。灵感对美的认识不是经过平常一步一步的思考,而是不知不觉地闯入意识
中的。灵感思维不是按通常的逻辑进行的,而主要是通过潜意识活动进行的。
灵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突然领悟。灵感是思想最
深刻、情感最真挚的表现。一个有能力把深邃的思想和灼烈的情感完美地表达
出来的人,他的受灵感创作的作品,一般说来能引起欣赏者与他相似的强烈的
思想感情。当然这还得以欣赏者在心理结构、文化素养等与作者有共同的基础
为前提。
灵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之上,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出的“画须熟外熟”,
点出了熟能生巧与艺术创作灵感的关系。熟练地掌握艺术语言对于利用好灵感
中的智慧火花十分重要。如果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即使有了好注意、好想法也
不能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
艺术家除非依靠物质媒介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转变为艺术表演或艺术作品,
才能完成艺术创作。梁启超曾说:“艺术的权威,是把霎时间便过去的感情,捉
住它令它随时可以再现,是把艺术家自己的个性的情感,打进别人的头脑里
头。”再完美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赋予它们永恒的形式,那么充其量就像空想
者头脑中的昙花一现,不会有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正确的表达在艺术创
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灵感中的情绪对于传达有着积极的影响,要完美地传达出灵感中浸润着某
种强烈情绪的思想感情,就应当在传达中尽可能保持着这种情绪。这样才可能
真实地把思想感情和微妙的情绪通过相应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掌握这种艺术
语言有依赖于人的天赋、气质、个性等因素,也有依靠对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
之间心灵交往的康德称之为共通感的原理的研究与学习的一面。因而掌握这种
艺术语言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艰涩到通畅的学习过程。只有熟悉地驾驭这
种语言,才可以纵横挥洒,机无滞凝。因此熟练地掌握了艺术语言的艺术家,当
他陶醉于灵感时,传达属于习惯时的反应,因而有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之感。”
所以,艺术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并在实验中慢慢积累经验,进而在了解实验对象
的结构构造、物质属性的程度上才能默契神会。
艺术创作活动中的灵感并非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不可揣测,与之相反,
灵感是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的美感,是
一种创造性的积极的思考方式。所以,灵感和其他事物一样,通过有意识地培训
可以利用灵感的规律来为人类更好地服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灵感来访
问你,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你对它准备好了必要的园地,亲自把它请来了。”
灵感一经产生后,依靠作者的情操,可以使灵感状态反复出现,直到把灵感表
述、发挥出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