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官影像诊断学

五官影像诊断学

急性期表现为窦腔内云雾状改变 慢性期窦壁增厚,窦腔变小, 慢性期窦壁增厚,窦腔变小,甚至消失 可形成粘膜囊肿和息肉 窦壁骨质受压变薄,骨质吸收, 窦壁骨质受压变薄,骨质吸收,若窦壁骨质 破坏应考虑恶pilloma)
起自鼻和鼻窦粘膜常累及一侧筛窦和上颌窦, 起自鼻和鼻窦粘膜常累及一侧筛窦和上颌窦, 切除易复发, 切除易复发,有5%~15%可恶变 可恶变 鼻腔及受累一侧筛窦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 鼻腔及受累一侧筛窦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 窦壁受压变薄, 窦腔可扩大 窦壁受压变薄,亦可有窦壁骨质 破坏, 破坏,应考虑恶变可能 增强一般无强化
其它肿瘤
骨瘤 神经鞘瘤 脑膜瘤 巨细胞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牙源性肿瘤
咽 部
咽部应用解剖 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 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
长约12cm 鼻咽:颅底至软腭下缘 口咽:软 鼻咽: 口咽: 长约 腭至舌骨水平面 喉咽:舌骨水平面至环状软 喉咽: 骨下缘
鼻 咽
顶壁: 顶壁:由蝶骨体和枕骨底部构成 前壁: 前壁:通后鼻孔 后壁:与第1、 颈椎相对 在顶壁与后壁交界处, 后壁:与第 、2颈椎相对 • 在顶壁与后壁交界处, 有淋巴组织团块--腺样体 有淋巴组织团块 腺样体 • 鼻咽两侧壁有咽鼓管开口 咽口 鼻咽两侧壁有咽鼓管开口----咽口 • 恰在下鼻甲后缘后方约 恰在下鼻甲后缘后方约1cm处 • 咽口后上方的钩 处 状隆起----咽鼓管隆起或圆枕 咽鼓管隆起或圆枕, 状隆起 咽鼓管隆起或圆枕, 圆枕后方隆起的 粘膜皱襞称咽鼓管皱襞。 粘膜皱襞称咽鼓管皱襞。 • 在该皱襞与圆枕的后 方有深陷的隐窝----咽隐窝 方有深陷的隐窝 咽隐窝
五官影像诊断学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 刘兆玉
眼和眼眶
解剖及影像基础
视神经 球后其它组织 软组织 眼球 眼外肌
1. 眼球:左右对称,呈球型,直径 眼球:左右对称,呈球型,直径24mm 眼球壁和晶体: 值 眼球壁和晶体:CT值+35~+80Hu高密度浓 高密度浓 白影 眼外肌和视神经:+12~+30Hu中密度 眼外肌和视神经: 中密度 玻璃体: 灰白影 玻璃体:-25~+5Hu低密度灰白影 球 低密度灰白影 后脂肪: 后脂肪:-50Hu无密度黑色影 无密度黑色影
鼻 窦
颅骨和面骨内的含气空腔----鼻窦共四对 颅骨和面骨内的含气空腔 鼻窦共四对 依 所在位置命名:额窦、蝶窦、筛窦、 所在位置命名: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依据开口部位不同: 前组鼻窦:额窦、 依据开口部位不同: 前组鼻窦:额窦、 ----开口于中 上颌窦和前组筛窦 开口于中 后组鼻窦: 鼻道 后组鼻窦:蝶窦和后组筛窦 ----开口于上鼻道 开口于上鼻道
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绝大部分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 绝大部分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肌锥内 肿块呈不均匀质略高密度, 间隙 肿块呈不均匀质略高密度,典型者有明 显强化 若肿块内出现圆形小钙化斑块(静脉 若肿块内出现圆形小钙化斑块( 少数形态不整,边缘不锐利, 石)可定性诊断 少数形态不整,边缘不锐利, 位于肌锥内外间隙, 位于肌锥内外间隙,可轻度强化
鼻咽癌
大多于40~60岁发病,男多于女,血涕是最 岁发病,男多于女, 大多于 岁发病 常见的早期症状 CT扫描早期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两侧 扫描早期一侧咽隐窝消失, 扫描早期一侧咽隐窝消失 变平, 咽腔不对称,严重时咽腔狭窄, 咽腔不对称,严重时咽腔狭窄,咽旁间隙及 颈动脉间隙变窄或消失 病变部位见到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楚, 病变部位见到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楚, 呈浸润性生长。 呈浸润性生长。局部骨质可有破坏 MRI长T1,长T2信号,增强中度强化。对放 信号, 长 , 信号 增强中度强化。 疗敏感
腺样体自幼年逐渐增大, 岁以后开始萎缩 腺样体自幼年逐渐增大,10岁以后开始萎缩 鼻咽侧位像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广泛或限局 性肿胀, 性肿胀,增厚 表面光滑, 表面光滑,清楚 相应部位鼻咽腔变窄。 相应部位鼻咽腔变窄。局部骨质无破坏
鼻咽血管纤维瘤
多以男性青少年10~25岁多见,反复大量出 岁多见, 多以男性青少年 岁多见 血为临床首发症状 鼻咽顶后壁为界限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可压迫 邻近组织 邻近骨质可有吸收或压迫性破坏 有明显增强效应, 具有长T1长 信号 有明显增强效应,MRI具有长 长T2信号 具有长
眶 骨
外观上以视神经为中心, 上壁: 外观上以视神经为中心,呈四面椎形 上壁: 额骨水平板及蝶骨小翼组成, 额骨水平板及蝶骨小翼组成, 前外上方有一凹陷----泪腺窝 ×2cm 前外上方有一凹陷 泪腺窝1× 泪腺窝 下壁:上颌骨眶面, 大小 下壁: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及腭骨 内侧壁:上颌骨额突、泪骨、 眶突构成 内侧壁:上颌骨额突、泪骨、筛 骨眶板、 骨眶板、蝶骨 内侧壁前部----泪囊窝 体。内侧壁前部 泪囊窝 外侧 颧骨、 壁:颧骨、蝶骨大翼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onblastoma)
视网膜核层起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 视网膜核层起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具有 先天性和遗传倾向,绝大多数在3岁以下或 先天性和遗传倾向,绝大多数在 岁以下或 新生儿 • 眼眶内显示细小钙化斑点或斑块,可确定 眼眶内显示细小钙化斑点或斑块, 诊断, 诊断,约95%有钙化 有钙化 • CT见球后壁有肿块突向玻璃体。有时肿块 见球后壁有肿块突向玻璃体。 见球后壁有肿块突向玻璃体 较大可占据整个眼球 • 视神经可受累增粗,视神经孔开大,表示 视神经可受累增粗,视神经孔开大, 病变向颅内蔓延
检查方法
鼻骨侧位像----诊断鼻骨骨折 鼻骨侧位像 诊断鼻骨骨折 鼻骨轴位像----观察两侧鼻骨 鼻骨轴位像 观察两侧鼻骨 克瓦氏位像----观察鼻窦 克瓦氏位像 观察鼻窦 CT检查 冠状位 检查----冠状位 检查 冠状位CT MR检查 炎症或肿瘤 检查----炎症或肿瘤 检查
化脓性鼻窦炎 (Supprative Sinusitis)
眶上裂:蝶骨大小翼之间狭长, 眶上裂:蝶骨大小翼之间狭长,三角形裂隙 动眼 滑车 外展 三叉神经第一支 眼静脉 肌维内外间隙:四条直肌起于秦氏肌 肌维内外间隙: 腱环, 止于球壁, 腱环, 止于球壁,将椎形 眶腔分为 内、外两部分
检查方法
眼眶正侧位像: 眼眶正侧位像:主要观察眶内容物及钙化 视神经孔像:左右对称,直径5mm左右两 视神经孔像:左右对称,直径 左右两 侧相 差1mm有临床意义 有临床意义 增强CT扫描 扫描: 横断面及冠状面 增强 扫描:鉴别眶部 三维CT重建 重建: 软组织病变性质 三维 重建:眼眶部骨 眼球MRI检查:脉络膜和网 检查: 折的最佳方法 眼球 检查 膜在T1WI中显示比 膜在 中显示比 玻璃 体稍高的信号, 体稍高的信号,清晰可见
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 (Dermoid and Epidermoid Cyst)
纤维组织囊壁,内含皮脂腺样油质和角化物, 纤维组织囊壁,内含皮脂腺样油质和角化物, 如有毛发称皮样囊肿 好发于眶骨膜的各个骨 缝中,及眉弓外下眶缘处 表现为表面光滑, 缝中, 表现为表面光滑, 囊壁均匀的肿块, 囊壁均匀的肿块,肿块内密度均低 可显示骨 缝增宽或骨缺损
2. 视神经:呈弯曲状 视神经: 视神经粗 约3~4mm 双侧对称 视神经三层鞘膜与三层脑膜相连
3. 眼外肌 四条直肌(上、下、内、外) 四条直肌( 两条斜肌( 两条斜肌(上、下) 提上睑肌 均是横纹肌 下斜肌起于内下眶壁外 余均起于秦氏肌腱环( 余均起于秦氏肌腱环( Zinn’s ring) )
外均可发生。 外均可发生。边界不清晰的规则 或不规则肿块。 或不规则肿块。 弥漫型:病变广泛,眼球壁、泪腺、 弥漫型:病变广泛,眼球壁、泪腺、眼外 视神经及球后脂肪,形成所谓“ 肌、视神经及球后脂肪,形成所谓“冰冻眼 眶”
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
泪腺型----泪腺肿瘤 泪腺型 泪腺肿瘤 眼外肌型----Grave’s病 眼外肌型 病 肿块型----眶内肿瘤 肿块型 眶内肿瘤 弥漫型----眶内神经纤维瘤 眶内神经纤维瘤、 弥漫型 眶内神经纤维瘤、血管瘤
鼻和鼻窦
鼻腔
上壁( 前部与鼻梁平行, 上壁(顶):前部与鼻梁平行,中部是筛板 前部与鼻梁平行 下壁( 硬腭、 下壁(底):硬腭、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 硬腭 上颌骨腭突、 板 内壁:鼻中隔, 内壁: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和梨骨构成 外壁:三个贝壳状突起,游离缘卷曲或垂直, 外壁:三个贝壳状突起,游离缘卷曲或垂直, 称上、 称上、中、下鼻甲 从上向下依次增大1/3, 从上向下依次增大 ,各自下方的 间 隙称上中下鼻道
原发眼眶脑膜瘤 (Optic Meningioma)
球后肌锥内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肿块, 球后肌锥内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肿块,边缘 光滑锐利 肿块有异常对比强化 典型者CT见到细小砂粒状钙化 典型者 见到细小砂粒状钙化 可单独侵犯视神经形成典型的双轨征或电车 轨道征(Tram Track Sign) 轨道征
神经鞘瘤(Neurilemoma)
起源于颅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 大多位于肌锥内间隙呈圆形或椭圆形并有较 厚的包膜 肿块中等密度,伴有囊变区, 肿块中等密度,伴有囊变区,多发囊变区是 此瘤的典型表现 可有轻中度强化
黑色素瘤(Melanoma)
成年人发病的恶性肿瘤 多起源于脉络膜,亦可发生于虹膜、 多起源于脉络膜,亦可发生于虹膜、睫状体 球内软组织肿块,多有强化, 球内软组织肿块,多有强化,钙化可有可无 MRI可定性诊断 可定性诊断
口咽: 口咽: 后壁以椎前软组织与第2、 颈椎相对 后壁以椎前软组织与第 、3颈椎相对 • 两侧壁前方皱襞 舌腭弓 两侧壁前方皱襞----舌腭弓 后方皱襞----咽腭弓 后方皱襞 咽腭弓 • 两弓之间为扁桃体 隐窝 喉咽: 喉咽: 前壁为喉后面,自上而下为会厌喉面、喉口,与喉 前壁为喉后面,自上而下为会厌喉面、喉口, 室相通 会厌前方左右各一个会厌溪
泪腺肿瘤(Tumor of lacrimal gland)
眶内肌锥外间隙最常见的肿瘤, 眶内肌锥外间隙最常见的肿瘤,半数以上为 混合瘤,混合瘤中约80%良性,20%恶性 良性, 混合瘤,混合瘤中约 良性 恶性 泪腺区限局或弥漫增大呈软组织肿块型, 泪腺区限局或弥漫增大呈软组织肿块型,边 界清楚 泪腺窝处骨质可受压,骨吸收或变形, 泪腺窝处骨质可受压,骨吸收或变形,亦可 呈虫蚀状破坏 肿块有轻度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