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在670t/h燃煤锅上的应用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在670t/h燃煤锅上的应用

2010年第1期 上海电力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 

在670 t/h燃煤锅上的应用 

郑烈兵 ,乔 良 

(1.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厂,洛阳 偃师471900;2.国华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绥中 125222) 

摘要:为了降低一台670 t/h锅炉燃煤成本,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对锅炉进行改造,对改造后的锅炉 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锅炉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后,锅炉热效率为9l_O5 ,可以在108 MW下不 投油稳定运行,且最低负荷率可达54%。 关键词:锅炉;燃烧器;煤粉 中图分类号:TK223.23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我国动力燃料的特点是煤种多变、煤质偏差。 

近年来,由于电力生产用煤的长期供应不足,发电 

用煤品质进一步下降l】]。因此,在煤质、燃烧技术 

和运行水平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下,电站锅炉在 

运行中经常出现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差、助燃用 

油量大、燃烧效率低、大气污染严重、水冷壁结渣 

和高温腐蚀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学者对直流煤粉燃烧器 

的工作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 

析。文献E23提出了中心大速差射流的煤粉浓缩 

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文献E3]对宽调节比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 

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文献E4]对开缝 

钝体和钝体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开缝钝体在 

四角切圆锅炉上的适应性。文献[5]对目前国内 

外较先进的低NOx煤粉燃烧器的技术特点、应用 

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厂位于河南省偃师市, 

1985年10月开工建设,拥有2台22万kW机组 

以及2台3O万kW机组。为了降低入炉煤的单 

价成本,加大地方煤(贫馊煤)掺烧比例仍达到低 负荷调峰、低负荷稳燃、节能的目的,决定采用哈 

尔滨工业大学的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技术,对2 

号锅炉(670 t/h)燃烧器进行技术改造。 

2 设备简介 

首阳山电厂2号锅炉为东方锅炉厂生产的 DG 670/140—9型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固 

态排渣锅炉。炉膛断面尺寸近似为正方形,其断 

面尺寸长为12.4 m,宽为12.08 m。设计燃用义 

马煤,实际燃用义马煤与小窑煤的混煤,配200 

Mw发电机组,采用正压直吹式系统,配6台 

zQM一216型中速磨煤机。燃烧器采用4角布置, 

每组燃烧器分为3组,布置(从上至下)为:2—1— 

2—1—2—2—1—2—1—2—2—1—2—1—2 

图1 水半浓淡煤粉燃烧器结构图 锅炉改造前燃烧器正反切圆燃烧,1、3号角 

的假想切圆为顺时针旋转,直径为4226 mm,2、4 

号角假想切圆为逆时针旋转,直径为4981 mm, 

每角燃烧器分上、中、下3组,每组布置2层一次 

风喷口3层二次风喷口,一次、二次风相间布置, 

共布置6层一次风喷口,9层二次风喷口,各层均 

为水平布置。 

3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技术原理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切向燃烧煤粉锅炉中,通过安装于煤粉燃 

77

— 上海电力 2010年第1期 

烧器前一次风送粉管道上的高浓缩比的煤粉浓缩 

器,把一次风粉在水平方向上分成浓淡两股煤粉 

气流,其中一股为高浓度煤粉气流,含一次风粉中 

大部分煤粉,这股气流位于向火侧,形成内切圆。 

另一股的煤粉浓度较低,以空气为主,位于背火 

侧,形成外切圆,且在背火侧布置侧二次风,形成 

一种新型煤粉燃烧器。 

浓一次风煤粉气流着火略有提前,在向火侧 

的着火区域形成了高温、高浓度区域,有利于稳 

燃。浓一次风煤粉气流中煤粉燃烧处于偏离化学 

当量比燃烧,有利于降低NO 的排放。浓一次风 

煤粉气流着火后,淡一次风煤粉气流逐渐混入,符 

合随燃烧进行供风的原则,有利于煤粉粒子的燃 

烬。淡一次风煤粉气流和侧二次风在背火侧喷 

入,从而在炉膛水冷壁附近形成氧化性气氛和较 

低的温度环境 ],提高了灰的熔化温度,可以防止 

结渣,避免高温腐蚀。 

4改造措施 

为了适应煤质变化的需要,提高锅炉的低负 

荷稳燃能力,对于首阳山发电厂1号、2号锅炉, 

除了加强合理配风、燃烧调整等措施外,还对燃烧 

器进行了改造。技术措施如下: 

(1)改造一次风喷口 

将原有的6层一次风中的5层(除2层改为 

小油点火燃烧器外)改为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在 

一次风喷口向火一侧设置浓一次风喷口,在一次 

风喷口背火一侧设置淡一次风喷口;浓一次风火 

嘴内加装稳燃钝体,提高浓一次风的稳燃能力;除 

了上两层外,其他一次风火嘴向火一侧加装稳燃 

器。进一步提高浓一次风的稳燃能力;采用周界 

风/侧边风技术。 

(2)改造二次风喷口 

对原燃烧器喷口进行重新设计,减小一次风 

喷口中间二次风喷口面积,而且呈收缩状喷入炉 

膛,二次风较晚混入,有利于稳燃。 

(3)调整燃烧器假想切圆 

最下层燃烧器布置成同心同向双切圆燃烧,2 

号、4号角假想切圆不变,为逆时针旋转,直径为 

巾981 mm。1号、3号角的假想切圆改为逆时针旋 

转,直径初步选定为夺6OO mm。 

5空气动力场试验 锅炉采用水平浓淡风燃烧器后,为了考察炉 

内空气动力特性,对2号锅炉进行了冷态动力场 

试验。根据相似模化原则,当保证速度进入自模 

区时,只要保证一次、二次风动量比与实际工况相 

吻合,即可保证两者流动结构的相似性。 

通过计算得出一次风速为18.5 m/s,二次风 

速为20.0 m/s。在炉内的下层和上层中一次风 

喷口中心线的平面上,拉一“十字”网格线,每300 

mm绑一小飘带,小飘带流动的方向即为气流运 

动方向。完成了一次、二次风喷口速度调平之后, 

用热线风速仪对每一飘带的速度进行测定。连接 

最大速度点,即为额定负荷下的煤粉燃烧器出口 

气流在炉内形成的强风环。 

启动送引风机,炉膛负压为3O~50 Pa,一次 

风门保持在全开的位置,对炉内底层及上层切圆 

进行测量,如图2所示。 

2N- 兰 3N- 

, f / ∈ 

ll J ,/ 

l号 三彗 === d 吕 (a)底层 

2号 三== 3ej 

/ 三 三 1号 弓 4号 (b)上层 

图2冷态空气动力场 试验切圆示意图 对炉膛四周每隔500 

mm用热线风速仪进行测 

量,贴壁风风速在1.5~3.9 

m/s之间,贴壁风风速较小, 

不会冲刷水冷壁。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表 

明:切圆中心为炉膛几何中 

心;浓淡两侧一次风量偏差 

较小,浓淡风速比合理,基本 

达到平衡;贴壁风风速较小, 

无冲刷水冷壁现象;底层切 

圆直径在7.8~9 m之间,上 

层切圆直径在6.6~7.2 m 

之间,炉膛充满度较好,切圆 

居中,整个冷态动力场试验 

比较理想。 

6热态工业实验 

6.1变氧量试验 

炉内氧量对锅炉运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氧 

量过高则导致锅炉排烟损失增加;氧量过低则导 

致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加。因此,有必要对锅炉进 

行变氧量试验。 

人炉总风量可用省煤器出口氧量来监控。在 

入炉总风量变化时,保证一次风量不变,即人炉总 

风量的变化实际上是二次风风量的变化。试验在 

200 Mw负荷下进行,4个角周界风挡板开度为 2010年第1期 上海电力 

50 。二次风的配风方式是均等配风方式。燃用 

煤种是50%地方煤与50 长焰煤。煤质及试验 

结果参见表l。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当氧量由3.8 降低 

到3.2 9/5,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0.8个百 

分点,锅炉效率由91.05 下降到9O.55 ,降低 

0.5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氧量的减少,煤粉与 

空气的混合不充分,煤粉未完全燃烧。由于氧量 

的减少,NO 排放量明显降低,由814 mg/m。下 

降到755 mg/m。。文献[7]张清峰等人研究表明: 

随着烟气中过量氧的减少,可以抑制No 的生 

成。但如炉内氧浓度过低(<3%),增加化学不完 

全燃烧热损失,引起飞灰可燃物含量增加,燃烧效 

率下降。试验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符合。工 

况二的锅炉效率比未采用新型燃烧器的1号锅炉 提高1%。 

表1入炉总风量试验测定数据 

项 目 工况一 工况二 

省煤器出口氧量/ 3.2 3.8 

锅炉蒸发量/t・h~ 590 564 

负荷/MW 2OO 200 

全水份/ 7.96 7.96 

收到基灰份/ 27.75 27.75 

可燃基挥发份/ 29.69 29.69 

收到基发热值/MJ・kg 18.62 18.62 

空气预热器出口氧量/ 6.0 6.5O1 

空气预热器出口NOx(Oz为 755 814 6 )排放量/mg・m 

飞灰可燃物含量/ 3.96 2.67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2.3 1.5 

锅炉效率/ 9O.55 91.05 

6.2低负荷稳燃试验 

燃烧器改造后进行了低负荷试验。4台磨煤 

机运行,氧量在3.6 左右,配风方式原则上关小 

相邻一次风中间的二次风,同时关闭周界风及侧 

边风。燃用煤为6O 地方煤与4O 长焰煤的混 

煤(全水份为7.86 ,收到基灰份为31.O3 ,可 

燃基挥发份为24.67 ,收到基发热值为19.36 

MJ/kg),燃用煤及数据可参见表1。锅炉负荷由 

高负荷逐渐下降到1O8 Mw。锅炉在108 Mw的 

负荷下,炉膛负压稳定,炉膛火焰监视电视图像正 

常,锅炉整体运行状况良好。火焰白亮,表盘监测 的火焰强度和频率变化不大,锅炉运行稳定,最低 

负荷率达54 。在108 Mw的负荷下,炉膛平均 

温度在1 205 ̄C左右,炉膛温度较高,负荷还有下 

调的空间。 

7 结论 

通过对锅炉的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热态工 

业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锅炉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后,锅炉整体性 

能良好,锅炉主蒸汽参数达到设计值,锅炉燃烧 

稳定。 

(2)锅炉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后,锅炉效率为 

91.05%,比未采用新型燃烧器的1号锅炉提高 

1 。 (3)锅炉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后,可在108 

Mw下不投油稳定运行,最低负荷率可达54 。 

(4)当氧量由3.8 9/6下降到3.2 ,锅炉效率 

由91.05 下降到90.55 ,当O 为6 ,空气预 

热器出口排放量由814 mg/m。下降到755 rag/ 

m3。 (5)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表明:新型燃烧器的 

浓淡两侧一次风量偏差较小,浓淡风速比合理,基 

本达到平衡;贴壁风风速较小,无冲刷水冷壁现 

象;炉膛充满度较好,切圆中心为炉膛几何中心, 

冷态动力场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詹华,姚士洪.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J].能源工程,2003,(3):1-4,8. E23 张军,傅维标.中心大速差射流的煤粉浓缩方法的研究 E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6,2(3):200—208. E33刘贵苏,陈世英.宽调节比燃烧技术的研究EJ].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1996,16(1):54 58. [4]马小茜,史学锋,靳世平,等.开缝钝体燃烧器对四角切向 燃烧锅炉的适应性EJ].热能动力工程,1995,lo(4):216 221,255. E53周俊虎,赵玉晓,刘建忠,等.低NOx煤粉燃烧器技术的 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J].热力发电,2005,34(8):1-6. E6]果志明,李争起,成庆刚,等.水平浓淡凤煤粉燃烧器在陡河 发电厂的应用[J].华中电力,2003,16(6):44—46. [7]张清峰,陈德强.煤粉锅炉运行中的氧量问题[J].华北电 力技术.2002,49(9):1—2. 收稿日期:2009—9—30 作者简介:郑烈兵(1977一),男,河南洛阳人,本科,工程师, 从事火电厂运行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杜建军) 

7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