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3期 现代园艺
冬枣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杨海波 周鹏程 孟利峰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谷030815)
摘 要:随着冬枣面积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各种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对冬枣生产安全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本 研究对山西各地冬枣试验园形成明显危害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概述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在冬枣采后 病虫害防治上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冬枣;病害;虫害;防治技术
冬枣(Zizyphus iujube Mil1.ev.Dongzao),又称冻枣、冰糖
枣、雁来红、苹果枣、鲁北冬枣、沾化冬枣、黄骅冬枣等,属于 鼠李科枣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枣品种。
冬枣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整光洁,形状似小苹果。冬枣品质优
良,果肉绿白色,细嫩、多汁、甜味浓,略酸,品质极上,被誉为
“全国260个鲜食枣品种之冠” 。冬枣营养极丰富,含有丝
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
含量尤其丰富,达3.52 mg/g。此外,冬枣果实还含有较多的
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具
有保持毛细血管畅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和镇静安眠、抗
癌防癌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滋补佳品。目前冬枣
在我国的主要栽培地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近些
年,随着冬枣经济价值的进一步开发与提升,冬枣被引种至
全国各地,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但随着这
种大规模种植,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有些
地区栽培管理措施跟不上,导致各种病虫害频发;有些地区
一味的追求果实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剂量使用农药、化肥和
激素等化学手段操控枣树生长,致使冬枣品质下降。这些不
恰当的做法虽然某些时候提升了冬枣产量,却是以降低品质
为代价,最终影响了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地、健康地、快速地发
展。
一般来讲冬枣的病虫危害,都按照虫害和病害将其划分
为两种。虫害是指由于各种害虫的破坏对冬枣造成的危害;
病害按照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被划分为2种。非侵染性病
害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影响而发生的病害,它
的主要特点是地域性特别强,互相不能传染。侵染性病害主
要是由于病原生物的侵染而发生的危害,它的主要特点是传
染性强 。2006年9月~2010年10月,本研究通过对山西
各地冬枣试验园进行的调查,总结了该地区形成明显危害的
冬枣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 冬枣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冬枣常发生的虫害有绿盲椿象、枣尺蠖、红蜘蛛、桃小食 心虫、枣芽象甲、枣瘿蚊、枣粘虫、枣龟蜡蚧、黄斑蝽、黄刺蛾、
蚜虫、棉铃虫等。
1.1绿盲椿象
绿盲椿象属于半翅目盲蜷科,又名小臭虫、破头疯,近年
来,绿盲椿象在河北、山西等地区危害逐年加重,特别是与棉
花、苜蓿间作的园片受害更甚。绿盲椿象寄主植物种类非常
广泛,主要危害枣、桃、梨、苹果等果树,是带毒昆虫之一 。 绿盲蜷象以成虫、若虫刺吸式口器为害,刺吸植物幼芽、叶、
花、果和枝的汁液,刺的过程分泌毒质,吸的过程吸食植物汁
液,常造成叶片残缺、落花落果等现象,危害严重因寄主植物
较杂,可相互传染多种病害。近些年,种植冬枣的部分园区防
治绿盲蜷象措施不力,严重影响了冬枣的产量与质量。目前
主要防治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利用绿盲椿象以卵在杂草、枯枝和粗皮裂缝内越
冬的特性开展防治。在冬枣落叶后或者生长季节铲除枣园及
附近的烂果、杂草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
卵;把主干、主枝上翘皮彻底刮除,集中烧毁或者树干涂白;
开春刮树皮,减少越冬虫卵。 1.1.2利用绿盲椿象的自然天敌种类较多的特性开展防
治。其自然天敌主要有卵寄生蜂、草岭、蜘蛛等,在园中要注
意保护,或者可在园中间作一些天敌喜欢在其上栖息的作物
来招引天敌昆虫,这些措施合理应用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
用。 1.1.3利用绿盲椿象的趋光特性开展防治工作。具体措
施有:冬枣萌芽前后悬挂全自动物理灭蛾器,电击成虫,可有
效控制其为害;借鉴国外成熟的防治手段(利用黄板诱杀防
治牧草盲蜷,以此诱杀绿盲蜷象);枣树萌芽前后用20 cm宽
的塑料薄膜缠绕树干中部1周,薄膜上用经过速虫清乳油
200倍液浸泡的草绳捆绑,再将塑料上部向下反卷,可将绿盲
蜷象若虫杀死或阻止其上树为害,及时进行人工捕杀。
1.1.4利用化学手段选择最佳时间和合适药剂开展防
治。绿盲椿象卵的孵化需要相对湿度65%以上的条件,因此 要根据天气状况,选择无风天气、在太阳未出前的早晨或落
山后的傍晚进行,对树干、树冠、地上杂草、行间作物全面喷
药,喷雾时药液量要足,做到里外打透,上下不漏,同时注意
群防群治,集中时间统一进行喷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1.2枣尺镬
枣尺镬又叫枣步曲,属鳞翅目、尺蠖蛾科。我国河南、河
北、山东、山西、陕西等主要枣产区受害较重。枣尺镬以幼虫
取食枣树、苹果、梨的嫩芽、嫩叶及花蕾,严重时也可将芽、
叶、花蕾食光,使树木形成光杆,不但造成当年枣减产或绝
产,而且影响翌年产量,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严重影响枣
树的产量和果实[8-91。目前主要防治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利用人为干预的手段开展防治。在发现受枣尺镬
为害的枣树根部周围挖枣尺镬蛹,然后集中进行烧毁;还可
以利用枣尺镬幼虫具有的假死特性,组织人力敲打受枣尺镬
作者简介:杨海波(1978一),男,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干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一
53— 现代园艺 2011年第l3期
为害的冬枣树,直至将幼虫振落下来,然后立刻进行集中捕 杀烧毁;枣尺镬雌蛾的产卵习性,集中力量在枣树树干下部
捆绑一圈草环,诱集雌蛾产卵,注意每隔半个月更换1次草
环,换下后集中烧毁。共更换3~4次草环即可,更换时将产
在粗皮缝中的卵块刮除。
1.2.2利用塑料薄膜阻止法开展防治。3月上旬成虫羽化 以前在树干基部绑15~20em宽的塑料薄膜带,环绕树干一
周,下缘用土压实,接口处钉牢、上缘涂上粘虫药带,既可阻
止雌蛾上树产卵,又可防止树下幼虫孵化后爬行上树。所采
用的塑料薄膜用生产或者生活废料即可,例如化肥袋、破塑
料布等。绑缚要求做到适时,中途不松落,无漏洞可钻,在成
虫羽化全期能发挥作用。
1.2.3利用保护天敌的手段开展防治。枣尺镬的自然天 敌有赤眼蜂、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灰喜鹊、青虫菌、蜘蛛、
捕食瞒、猎蜷、麻雀、刺猜等。可利用天敌的捕食功能,在园中
保护这类昆虫;或者利用天敌的寄生功能,在园中间作一些
天敌喜欢在其上栖息的作物,从而达到自然控制枣尺镬的目
的。
1_2.4利用生物源农药开展防治。有大量研究表明,苦参
碱水剂烟、碱乳油等,合理应用可有效防治枣尺镬,且对环境
无污染。这种措施既能控制虫害的发生,又能保证冬枣树正
常生长,达到高产、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1.3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桃蛀果蛾,钻心虫、蛆窟窿
等,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我国主要蛀果害虫之一。桃小食心
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枣区和苹果、桃等产区。桃小食心虫
幼虫在枣果内枣核周围蛀食为害,前期的被害枣早落,晒后
肉少,提前变红、脱落;后期的被害枣果内堆积虫粪,无法食
用,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质量[10-13】。对桃小食心虫主要防治
方法包括以下3方面。
1.3.1利用人工田间的手段开展防治。具体措施:组织工
人及时捡拾地面的落果,消灭果内的幼虫;到秋季幼虫人土
做茧之后,把树干周围深约20 em的表土铲起后撒于地面,
并将紧缚枣树根颈的虫茧一起铲下,使其暴露地表,经过风 吹冷冻而死亡。在幼虫出土盛期,采用树盘覆膜或培土压茧,
可有效抑制幼虫出土。
1.3.2利用桃小食心虫成虫趋异性较强的特性开展防
治。在枣园大量投放桃小食心虫信息素诱芯诱杀雄蛾,也可
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注意附近枣园等应同时防治,以巩
固防治效果。
1.3.3利用保护天敌的手段开展防治。中国齿腿姬蜂和 甲腹茧峰等是桃小食心虫的寄生性天敌,白僵菌等是其寄生
菌。在适宜地区自然寄生率可达30%~50%,发挥以上天敌
的灭虫效益,对防治桃小作用显著。因此,应注意在枣园中严
禁喷洒剧毒农药,以便保护好以上自然天敌。
1.4红蜘妹 红蜘蛛类是害螨类的组合种群,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
危害枣树,主要集中于枣树的叶片背面,吸食叶绿素颗粒和
细胞液,抑制光合作用,减少养分积累,而且1年发生多代。
枣叶被害后叶片变黄,进而枯落,进一步造成落果,影响产量
——54 叶片受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并部分脱落,发生较早时会严
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红蜘蛛一般每年发生10代以上,主要为
两性繁殖。小麦收割时,气温升高,大量害螨向枣树转移,并
形成危害,6~8月份危害最重。高温干燥是红蜘蛛猖獗危害
的重要条件。对红蜘蛛的主要防治方法是以下几个方面。
1.41田间管理是防治红蜘蛛的关键。利用红蜘蛛喜干
燥怕湿润的特点,及时做好冬枣生长期的浇灌工作,保持枣
园的湿度水平,以此可以有效的减少红蜘蛛繁殖;枣树萌芽
前修剪掉枯死及受病虫危害的枝条,并进行集中烧毁;夏季
及时去除徒长枝,清除果园及间作物田内的杂草和枯枝;秋
季在施基肥时,结合扩穴、翻埋树盘、冬灌等措施消灭越冬红
蜘蛛雌螨;在冬季到来之前,将枣园内外的杂草、枯枝及地面
的覆草等全部清理干净并深埋或烧毁,减少越冬虫源。
1.4.2利用保护红蜘蛛天敌的手段来开展防治。红蜘蛛 的自然天敌有很多,像小黑瓢虫、大小草岭、小花蜷、深点食
蜗瓢虫等,在园中注意保护这些天敌可以对防治红蜘蛛起到
有效的作用。或者可在园中间作一些天敌喜欢在其上栖息的
作物来招引天敌昆虫,这些措施合理应用可起到较好的防治
作用。
1.4.3利用粘虫胶开展防治红蜘蛛工作。多使用些成本
低廉的粘虫胶,可以明显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冬
枣的农药残留。
2 冬枣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冬枣常发生的病害有裂果病、枣锈病、13烧病、斑点落叶
病、干腐病、缩果病、炭疽病等。
2.1裂果病 枣果采收前期,许多品种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裂果现
象,属于1种生理性病害【141,在我国普遍存在。冬枣裂果病主
要是由于枣成熟期含糖量增高,果皮弹性降低,由韧变脆;阴
雨天过多地吸收水分后使果肉膨压加大,致使表皮破裂;日 烧、日灼也造成裂枣;同时裂果与品种有关,果肉弹性大、角
质层和果皮薄的品种易裂果;另外,缺钙也可加重裂果程度。
果实一方面缺钙,另一方面成熟期遭遇连日阴雨,使果肉外
露,腐烂变酸,失去商品价值。果实开裂之后既影响外观和品
质,又容易发生病菌侵染,严重降低了冬枣的经济价值。目前
冬枣裂果病主要防治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利用果园覆草来防治裂果病。果园覆草一方面具
有优化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锄地用
工和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少水土流
失,保持土壤墒情,保证水分的供应,使果树不会因干旱而缺
水,避免雨后果肉细胞大量吸水细胞迅速膨胀发生裂果现
象。 2.1.2田间管理也是防治裂果病的关键措施。具体方法
有利用农田灌溉技术,保证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也有充足稳定
的水分供应。尤其是在在果实生长后期,要十分注意控制湿
度,使土壤含水量处于充足而稳定的状态,不能使果皮细胞
停止生长过早。
2.1.3推广枣粮间作种植模式防治裂果病。枣粮问作模
式对冬枣裂果病的防治与果园覆草类似,种植粮食作物也具
有保持土壤墒情,
优化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的优点,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