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底泥-上覆水界面污染物释放机制的数值模拟

底泥-上覆水界面污染物释放机制的数值模拟

第l9卷第6期 2013年12月 上洛戈 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1.19 No.6 Dec.2013 

DOh 10.3969/j.issn.1007—2861.2013.06.008 

底泥一上覆水界面污染物释放机制的数值模拟 

郑淑君,郭加宏,王道增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200072) 

摘要: 当外源污染受到控制后,河流与湖泊底泥中的污染物可能会引起上覆水的再次污染.在上覆水流动不致底 

泥起动悬浮的条件下,数值模拟了底泥中污染物在底泥一上覆水界面向上覆水释放的机制.采用k一£模型计算了上覆 

水的湍流流动,并采用Darcy定律描述了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这里底泥被看成是各向同性均匀多孔介质;耦合计算 

了上覆水和底泥中孔隙水的定常流动,并基于流场计算结果,数值计算了非定常溶质迁移扩散过程;数值研究了平 

整底泥 覆水界面以及底泥一上覆水界面为周期性三角状时,污染物由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底 

泥中孔隙水与上覆水的交换是决定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释放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底泥一上覆水界面;污染物;释放;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X 501;TV1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861(2013)06—0591—07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Mechanism of COntaminant Release 

Through Sediment—Overlying Water Interface 

ZHENG Shu—jun,GUO Jia—hong,WANG Dao—ze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After external pollutant discharge is reduced,release of contaminant from sediment to overlying 

water may cause contamination to the river and lake again.The mechanism of contaminant release through the 

sediment—overlying water interface i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overlying water flow does not lead to 

sediment suspension.The overlying water flow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一E turbulence mode1.The sediment is 

regarded as an isotropic homogeneous porous medium.Therefore the seepage field in the porous sediment layer i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Darcy’S aligns.Several two dimensional coupled steady flow fields of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the pore water in the sediment are calculated.Based on the flow fields obtained,the unsteady contaminant 

solut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in the sediment and the overlying water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with the shapes 

of the sediment—overlying water interface being flat or periodic triangular respectively.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xchange of the pore water and the overlying wat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decides the release flux of 

contaminant from the sediment to the overlying water. 

Key words:sediment—water interface;contaminant;release;numerica1 simulation 

作为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泥一般是指江 

河湖海的沉积物,它可以成为江河湖海水体中污染物 

的源或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水体中的污染物会 

进入到底泥中,从而减轻水体的污染.同样,当水体的 

外源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后,底泥中的污染物释放也 

可能会引起上覆水的再次污染[11.因此,研究污染物在 

上覆水和底泥之间的迁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目前,底泥孔隙水浓度梯度估算法是一种常用的 研究水体二次污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底泥 

孔隙水与上覆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利用Fick第一定 

律计算底泥一水界面污染物的交换速率和通量.李彬 

等[0]和胡雪峰等[3]认为营养盐在底泥一上覆水界面上的 

交换是由底泥表面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浓度差所控制 

的.刘敏等【4J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滨岸作为研究对 

象,采用Fick第一定律初步估算了沉积物一水界面间 

营养盐的扩散通量. 

收稿日期:2013—05—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32007、 通信作者:郭加宏(1966--),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和流体动力学.E—mail:jhguo@staff.shu.edu.

cn 592 上 戈 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在理论研究方面,较早是采用输入输出法来研 

究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的释放量,通过研究水体 

中污染物质的平衡,估算出污染物的释放量.之后, 

Portielje等【5]基于扩散理论提出了确定污染物在底泥 

与水体间交换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污染物随流体 

流动的输运,将上覆水与底泥之间的污染物交换量表 

示为 

F=一 一o+ ( ) (1) 

式中, 为渗流速度, 为孑L隙率,D。为有效扩散系 

数, 为污染物浓度.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渗流速度 

及底泥一上覆水界面上的浓度梯度,因为底泥一上覆水 

界面形态粗糙或者其他不规则性(如原木、石块和地形 

等)都会引起底泥.上覆水界面压力变化,诱导孔隙水 

流动[昏71.虽然研究人员已认识到渗流对底泥中污染 

物向上覆水释放有重要影响,但对这方面的定量研究 

一直没有深入开展. 

在数值研究方面,Shum[8]应用N—S方程数值模拟 

了河流中的振荡流动,研究了底泥孔隙水和上覆水的 

对流交换,但仅针对于正弦波状河床上的振荡流动. 

假设河床上的压力分布是正弦分布,Elliott等[9-10]对 

溶质进入底泥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机理性的实验研究 

Feng等[11]利用Darcy定律与溶质输移方程数值模拟 

了点源在底泥中的迁移输运,指出机械弥散加快了点 

源的释放速度. 

本工作在上覆水流动不致底泥起动悬浮的条件 

下,数值模拟了底泥中污染物在底泥一上覆水界面向上 

覆水释放的机制.采用了k—E模型计算了上覆水的湍流 

流动,采用Darcy定律描述了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这里 

底泥被看成是各向同性均匀多孑L介质.耦合计算了上 

覆水和底泥中孔隙水的定常流动,并基于上述流场计 

算结果,数值计算了非定常溶质迁移扩散过程.数值 

研究了平整底泥 上覆水界面以及底泥.上覆水界面为 

周期性三角状时 污染物在底泥一上覆水界面由底泥向 

上覆水释放的规律.分别选取底泥一上覆水界面形状不 

同的两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上覆水污染物浓 

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污染物的释放机制及影 

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 控制方程 

考虑上覆水流为不可压缩定常湍流 流体流动的 

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分别为 

V =0, (2) 

一 + ) 。U+pUVU+VP:0. (3) 湍流计算采用 一 湍流模型,其中 和g的输运方程分 

别为 

( + m]vk)+pUVk=G 一肟(4) 

一 (( + ) E)+ V— 

1E T 一2 p 2 (5) 

式(2) (5)中,P为压力,P为密度, 为黏性系数, 

= 为湍流动力黏度,k为湍流动能, 为湍流耗 

散率, 为平均速度,模型中的常数分别取 =0.09, 

1=1.44, 2=1.44,O"k=1.0, =1.3,Gk为平 

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 的产生项, 

G = tVU:( + 【厂T) 

基于定常流场的计算结果,数值计算非定常溶质 

迁移扩散过程.上覆水中的溶质输运方程为 

百OCl— .(D1Vc1):R—U.vc1, (6) 

式中,C1为浓度,R为源汇项,D1= t/p+D。为总扩 

散系数(m /s),其中 /p为紊动扩散系数,D。为分子 

扩散系数. 

在渗流场区域,Darcy定律描述了多孔介质中的流 

体流动,这里将底泥看成各向同性均匀多孔介质.由 

于流动区域很薄,因此可以忽略重力势.对于定常渗 

流,控制方程为 

=:vPd , (7) |l 

式中, 为渗透系数. 

由于本研究描述的是粗颗粒泥沙的污染物释放问 

题,而粗颗粒泥沙比表面积小,本身吸附量也非常少, 

远远低于底泥孔隙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因此对数值结 

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考虑底泥中泥沙对污染物 

质的吸附与解吸,孔隙水中溶质输运的控制方程为 

一 .(pDLVc2):R一 . c2, (8) 

虮 , (9) 

DL =CDLJ{( L— T)丽uiuj+D , (10) 

式中, 为渗流速度,DL为扩散张量(m /s),DLii为 

扩散张量的主分量,DLtj为交叉项, L, T分别为纵向 

和横向的弥散度. 

由于湖床或河床存在石块等夹杂物,自然地理形 

状不平整,同时由于水流的作用,底泥一上覆水界面通 

常也是不平整的.沙波状湖床或河床表面具有浅水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