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养殖业・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徐秀娜斑秀英 (黑龙江省勃利县街道畜牧兽医站 154500) 

本病是由禽败血霉形体引起的鸡的一种呼吸道传 染病。病鸡的特征是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时发出罗音。 病程长,发展缓慢。 本病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威胁。雏鸡患病后,在其 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死亡率可达到40%~60%;成鸡 死亡率虽低,但是产蛋率可以降低10%~40%;蛋的孵 化率减少%~20%,弱雏率上升.10%左右;肉鸡则表现 为增重受到影响。本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蛋垂直传 播。因此,鸡场一旦染上此病,就很难根除。 1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病原存在于染疫 鸡的呼吸道、输卵管和输精管内,各种年龄的鸡均有易 感性,但以1~2月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时症状明 显,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有所降低。 成年鸡发病时症状轻,很少直接死亡。本病既可水 平传染,又可垂直传染,病鸡和带菌鸡通过咳出的飞沫 经呼吸道感染健康鸡,还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 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染给雏鸡。侵入机体的 病原体,可长期存在于上呼吸道而不引起发病,当带菌 鸡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可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引发 该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较严重。 在大群饲养的雏鸡中容易流行,而成年鸡多为散发。一 般情况下,该病传播慢,但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迅 速。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7天。病初食欲减退,产卵减 少,由鼻腔流出浆液,有的咳嗽并打喷嚏,病鸡为了排出 鼻腔渗出物常有摇头表现。在出现鼻炎的同时,口腔、 咽、喉头及气管也相应发生轻重不一的炎症。某些病例 在大舌根、舌背或颊部黏膜,散在有针头大到小米粒大 的灰白色或黄白色喉样假膜;喉头和气管内的渗出物由 浆液性变为粘液干酪样,堵塞喉头和气管,因此病鸡吸 气常张嘴伸颈,呼气时则缩颈低头,并断断续续发出咕 噜的叫声,如不及时治疗,常因窒息而死亡。另外,眼常 发生一侧性结膜炎;严重时,病鸡视力减退或失明。多 数病鸡于发病末期、发生下痢。病程3~4个月,肉鸡生 长滞缓。蛋鸡症状轻,呼吸症状不明显,产蛋量下降,若 感染其他疾病则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大。 3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变只能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必 须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查 可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或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病原 体分离可取气管、眶下窦或气囊的渗出物培养。对于血 清学试验的结果,必须从群体考虑。个别阴性不能认为 ・28- 没有感染。 4病理变化 鼻腔、喉头、气管内有透明或混浊粘液,黏膜表面有 灰白色干酪样物呈珠状。多数病鸡aE一下窦肿大,充 血、出血,窦内可见粘液或干酪物。气囊壁水肿增厚,表 面见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呈念珠状。肺充血水肿,支气 管周围形成淋巴组织增生的小结节,并间有肉芽肿样病 变。并发感染的病鸡腺胃、肝脏和肠道出血,关节肿大, 重者可见心包炎和肝周包膜炎。 5防制措施 建立无病鸡群,坚持全进全出。从没有本病的鸡场 购买种鸡、苗鸡和种蛋。引进种鸡和苗鸡要隔离饲养观 察2个月,确认健康无病方可合群饲养,如发现病鸡应立 即淘汰。搞好种蛋保存、消毒和孵化的管理。5~9日龄 的鸡胚的尖端用醛酸消毒后打孔,将2~5毫克泰乐菌素 注入蛋黄内,再用石蜡封口继续孵化,可有效控制本病 的垂直传播。勤扫鸡舍,勤洗饲槽,经常用来苏尔和生 石灰等消毒,防止病菌和健康鸡接触,加强兽医卫生检 查。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证合理密度,通风良好,光照 科学,饲料营养丰富,定期驱虫,严防猫鼠惊吓等应激因 素。鸡群于1周龄接种鸡毒支原体冻干苗,免疫保护率 可达80%以上,免疫期6个月,10周龄重免1次。 用药物处理种蛋控制病的垂直传播,是控制和扑灭 此病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药液 直接注入种蛋内,一般是在5~9日龄的鸡胚的尖端打 孔,将2~5毫克泰乐菌素注入蛋黄内,然后用石蜡封口 继续孵化;二是用0.1%~0.6%四环素或者0.5%~1% 链霉素药液浸泡,先将入孵的种蛋洗净,预热 ̄IJ37 ̄C,立 即浸入0--4 ̄C的药液中10~30分钟,然后沥干水分再入 孵。浸蛋法会增加某些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扩散机 会,影响出壳雏鸡的活力。 6药物治疗 北里霉素每千克体重500毫克混饮;泰乐菌素每千 克体重25毫克内服;链霉素20--50毫克肌肉注射;原发 病鸡可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每千克50毫克饮水,“支 原净”(泰妙菌素)每千克250毫克饮水;或用泰乐菌素 0.1%、强力霉素0.O1%~0.02%;氯霉素0.025%~ 0.040%拌料投喂。 洁霉素对霉形体有显著作用,并能作为肉鸡的生长 促进剂,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增重。混饮浓度为31. 5pPm,连用4~7天。肌肉注射量为l0~3O毫克/千克体 重,口服用量为15~30毫克/千克体重,日用两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