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土本构关系介绍

砂土本构关系介绍


5.砂的统一的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Jidong Zhao)

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为:
其中,Kr和Gr分别弹性体积模量和弹性剪切模量,其他参量意义同前。
5.砂的统一的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Jidong Zhao)

确定初始各向异性的程度F0

砂土的泊松比难以测定,而且依赖于多种因素(孔隙比、 围压、应力比等)。因此,取定一个大致的泊松比0.2作 为简化,可得到F0的简化表达式:

缺点
本文研究仅是一个初步研究,没有详细说明该本构模型的适应范围, 并且试验样本较少。
2.Li和Dafalias的砂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将砂土的临界状态作为参考,定义一个状态参量以描述砂土的当前 状态。其值为当前有效平均正应力下的孔隙比与临界孔隙比之差, 表示如下:
e ec
同第一个例子,将状态参量引入剪胀方程,得到剪胀比d的表达式:
5.砂的统一的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Jidong Zhao)


优点
根据一些学者的试验结果表明,砂土的各向异性会影响其应力-应变 关系特性和剪胀特性。因此,考虑砂土的各向异性使得该本构模型能 更好地反映砂土在加载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

缺点
不足之处在于该本构模型虽将砂土的各向异性纳入到考虑范围中,但 是本研究将砂土的各向异性统一成一种形式,所以欠缺周全的情况考 虑,仍需进一步分析研究完善。
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



临界状态 土在变形过程中到达的极限状态,即此时土体的体积、 平均有效应力和剪应力都不再发生变化。 相变状态 密砂或中密砂在不排水过程中出现的状态,是指孔隙 水压力由增加到减小的突变状态。 特征状态 密砂或中密砂在排水过程中土体体积变形由压缩到开 始膨胀的突变状态。
1.剪胀性砂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迟明杰)
优点:该本构模型是一个经典
的砂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经历了 大量的实验研究与验证,包括三 轴排水与不排水压缩、三轴排水 与不排水拉伸、三轴循环荷载试 验等,该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 砂土的各种变形特性。
缺点:砂土的复杂特性使得砂土
的临界状态测试是一项比较困难的 任务,尤其是中密砂和密砂到达临 界状态以前多数情况下已不再是均 匀变形。
1.剪胀性砂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迟明杰)
1.剪胀性砂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迟明杰)

优点
对中密砂和密砂,试验过程中相变状态比临界状态更容易确定; 土体达到临界状态时受力变形已不均匀,而相变状态时轴应变较小, 土体处于均匀变形阶段,因此以相变线作为状态参考线更方便合理; 将状态参数引入剪胀方程和硬化模量的表达式,可以描述加载过程中 相对密度和有效围压变化对材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
3.考虑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砂土本构模型

从前两个介绍的本构模型,我们可以看出考虑状态依赖性的弹塑性 本构模型是当代砂土本构理论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大量复杂应力 条件下的空心扭剪试验证明,剪切中的主应力方向对砂土的变形和 强度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砂土的初始状态参量可以表达为: 在对大量试验数据的系 统分析基础上,本模型 建议对砂土的初始状态 参量进行修正,校正因 子可以采用经验表达式:

缺点
需要CSL临界状态线、

NCL正常固结线、ICL等向 固结线以及弹性卸载线的斜 率,公式构造复杂且容易产 生不可避免的误差。
5.砂的统一的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Jidong Zhao)

将砂土视作初始各向同性,但随着塑性变形的积累会逐渐 改变土体的结构,从而使土体弹性刚度变为各向异性,所 以为了更加贴切地反映在加载过程中砂土应力应变特性, 本模型引入了一个参量:初始各向异性的程度F0。 由于屈服函数、剪胀比在本研究中同前类似方法给出, 故在此不再进行详细介绍,主要讨论F0。
3.考虑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砂土本构模型

综上所述,可以建立如下应力-应变关系:
其中,f为其屈服函数即:
f q p '
我们可以发现:此处屈服函数f的选择和之前介绍的两个模型是相同的。
3.考虑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砂土本构模型


优点
之前提到的本构模型都是基于常规的三轴试验,并没有考虑剪切时主应 力方向对砂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Yoshimine和Nakata针对日本丰浦砂进行了空心圆柱不排水扭剪试验表 明,剪切中的主应力方向是决定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冷艺、许成顺等人通过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松砂进行了排水和不 排水条件下特定主应力方向的单调剪切试验,发现当剪切中主应力方向 不同时砂土会表现出不同的应力-应变关系特性和剪胀特性。
h和n是模型的剪胀参数,其通过 三轴试验结果进行率定。
2.Li和Dafalias的砂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我们可以发现,1和2两个本构模型的思路和表达式都是相 近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Li和Dafalias这个本构模型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砂土弹塑性 本构模型,而1中所述的迟明杰建立的本构模型实际上就 是在2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这个改进之处就是在定义状 态参量时将临界状态作为参考改进为了以相变状态作为参 考。
d d0 (
m

M pt
)
Mpt 为相变点上的 q/ p’ 值;应力 比η=q/ p’ ;d0 和m 均为非负常 量,由试验确定。
1.剪胀性砂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迟明杰)

屈服准则
当应力水平不高不会引起砂土明显的颗粒破碎时,常应力比应 力路径下产生的塑形变形要小,因此本模型采用屈服函数:
f q p '
砂 土 本 构 关 系 介 绍
主讲人
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

平均正应力
广义剪应力 体积应变 广义剪应变
p
1 2 3
3

1 q (1 2 )2 ( 2 3 )2 ( 3 1 )2 2

v 1 2 3

2 q (1 2 )2 ( 2 3 ) 2 ( 3 1 ) 2 3

The End



剪胀比d

塑性势函数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决定塑形应变大小的比例系数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最后得到其弹塑性应变增量的计算公式
弹性应变增量
塑形剪应变增量
塑形体应变增量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优点
引入状态参数χ来修正屈服 函数,可更好地描述砂土 在剪切过程中的屈服特性 和塑形体变; 模型预测和试验结果对比 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 仅用一套材料参数即可较 好地描述不同密度不同初 始有效应力砂土的应力应 变特性。
应力比
临界状态应力比
其中,d0和m为模型常数,均可从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得到。
2.Li和Dafalias的砂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其应力-应变关系为:
G和K分别为弹性剪切模量、弹性体积模量,塑形模量Kp 隐含了材料的硬化概念,其表达式为:
参数率定的实质就是先假定一组参数, 代入模型得到计算结果,然后把计算结 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若计算值与实 测值相差不大,则把此时的参数作为模 型的参数;若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 则调整参数代入模型重新计算,再进行 比较,直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满足 一定的范围。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本模型基于临界状态概念,通过引入状态参数 ,使得硬化参量H 和剪胀方程都依赖于状态参数而变化,又通过引入参数χ来修正屈 服函数,从而更好地模拟砂土的塑形变形。
其中,ζ是材料常数,可以通过试验测得,其余参量表示意义同前。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0 e0 ec
3.考虑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砂土本构模型

从而,任意时刻的状态参量就可以表达为:
3.考虑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砂土本构模型

剪胀方程
d0和m为模型参数,Mc为临界应力比,Ψ’为本研究提出 的包含剪切中主应力方向的状态参量。

硬化规律(塑形模量)
h和n均为模型参数,通过试验获得。
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假定其塑性体积不可压缩。因此,金属材 料没有塑形体积应变,屈服仅仅被看作发生塑形剪切应变,其 屈服函数与破坏函数形式一样,屈服面即破坏面。 对于岩土类材料而言则截然不同,屈服≠破坏。
1.剪胀性砂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迟明杰)
其应力-应变关系矩阵为:
G和K分别为弹性剪切模量、弹性体积模量,塑形模量Hp 定义为:

本研究提出的状态参数
CSL(临界状态线)的斜率 NCL(正常固结线)的斜率 弹性卸载线的斜率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因此,硬化参数H被扩展为如下新形式:
ICL
( 等 向 固 结 线 ) 斜 率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参照上一页的H表达式,引入:
4.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砂土临界状态本构模型
对于中密砂和密砂,剪胀现象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相变线是描 述剪胀现象的一条特征线。以相变线作为状态参考线,提出并定义了 一种状态参量:
e e pt
当前孔隙比 与e具有相同p’的相变孔隙比
剪胀方程是描述应变分量之间比例关系的公式,将塑性体应变增 量与塑形剪应变增量之比定义为剪胀比,将上述状态参量代入剪 胀方程建立与内部状态和应力水平相关的剪胀方程表达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