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钟收藏家亲自讲述本人收藏故事中国皇帝玩赏西洋钟,虽然也有加以研究或复制的,但仅仅使它从单纯的审美与计时功能上提 升观赏性和奇巧程度,西方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向制造业、纺 陪伴他修地球 西洋钟收藏家陆杰瑞的家在上海西区 片宁静的别墅区里,独幢多层别墅的格局,前后左右鸡犬之 声相闻,彼此又保持着守望相助的恰当间距。
是不是因为收藏了数十只西洋钟,怕如约而至的钟声惊扰了芳邻的春梦, 的时候,我住的地方赛过螺蛳壳,为了容纳这些宝贝,我在 在建国前做五金生意,在大名路上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五金 店,但在“文革”中也被划为资本家, “兴无灭资”一来, 自然在劫难逃。
家被抄时,造反派看到墙上挂钟的钟面上绘 有五蝠抱寿图案,咣当一声就砸了。
不久在“一片红”的狂 你的时间他作主 织业、采掘业、造船业及军事等领域延伸。
中国近代史的落 后与屈辱,可从西洋钟上获一豹窥。
光阴如梭,英纳格才选择这样的物业呢?你不知道吧,刚始收藏西洋钟短短八九年里搬了十次家! ”陆杰瑞说。
陆杰瑞的父亲潮下,他报名去了黑龙江兵团农场。
离开上海的那天,父亲商店淘来的,花了18 元钱,再花1 元钱请弄堂口的修表师傅校校正,加点油。
你别小看是一只旧表,牌子却是英纳格呢。
”陆杰瑞望着父亲苍凉的脸,一下子明白了深藏其中的送他到火车站,摸出一只手表塞在他手里:从淮海路旧货用意。
父亲其实是在用男人的方式叮嘱他:即使在农场修地球,也不要虚掷光阴。
1979 年回城后,陆杰瑞先后在街道生产组、校办工厂做过,后来通过读夜大学取得了法学文凭和律师资格,最多时他一人身兼几十家社团的法律顾问,名声好听,实际上收入少得可怜,连买一只皮包都要跑几家商店,挑一只最最便宜的。
后来他受一家外资企业委托办理起经济纠纷案,官司是打赢了,标的也不小,但被告方早已破产,委托方也山穷水尽,没有能力支付他的费用,最后就将一个空壳公司作为报酬抵给他。
陆杰瑞就靠这只空壳公司起家,看准中国城市建设大发展的百年机遇,涉足城市景观工程,辛辛苦苦地掘到了第一桶金。
陆杰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在领到第一笔律师代理费后,就买了一只英纳格手表送给父亲作为生日礼物,同时也作为当年在车站一别时,父亲赠他手表的真情回报。
陆杰瑞休息天没事就往旧货商店跑,最早的收获是一只挂钟,因为直到此时家里还没有一只钟。
但旧货商店——特别是老上海都知道的“淮国旧”里的“游历” ,让他大开眼界,心有所悟。
柜台里标价待沽的旧钟表非常多,而且大都是进口货,价钱也便宜,四五十元就可以买到一只品相很不错的法国钟或英国钟。
中国产的南京钟和广州钟也不贵,即使是紫檀木壳嵌五彩螺钿的精品,也不过几十元。
在东台路古玩市场和太原路、蓬莱路旧货市场,那里也会出现一些蓬头垢面的旧钟,他花几几元就能买到一只西洋钟。
市场经济启动后,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特别是轻工业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
很快,上海牌手表不再凭票供应,三五牌台钟也不必排队购买,石英手表、石英钟等新一代计时器粉墨登场,尤其是电子钟表从日本引进,作为时尚元素大行其道,改变了人们对钟表的固有认识。
中西合璧,西洋钟击中老大帝国软肋陆杰瑞不屑一顾地说:“你说电子产品吗?那是快餐文化的代表,属于一次性消费,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哪能及得上古董钟呢?”告诉你,从1657 年荷兰人惠更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只摆钟算起,钟表已经有350 年的历史了。
只走了两三百年的西洋钟,如果保养得当,不仅能运转自如,而且能保持相当的准度,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与完美实践。
可以说,钟表是机械时代的典范。
” 从历史看,虽然中国人在计时方面一度领先于世界,比如东汉的张衡发明了漏水转浑天仪,唐代的张遂和梁令瓒制成了具备钟表擒纵器要素的水运浑象,宋代的苏颂和韩公濂也制造出在世界钟表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水运仪象台,但必须承认的是,西洋钟以其功能完美善,走时精准、精巧耐用等优势,代表了工业革命后的先进生产力,并受到了中国统治阶层的好感与赏识。
明末清初,随着海上贸易的恢复,为主要手段的中国钟表匠也由此诞生了。
乾隆在位时期 以及传教士的来华,西洋钟开始通过海路传入中国。
明代后 期,耶稣会传教士带入中国的西洋钟是属于欧洲古代水钟、 沙漏等计时器,或者是中世纪的使用重锤驱动的钟。
比如1581 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将水钟和三棱镜等引入中国,皇帝,成为皇宫中最早收藏的西洋钟。
从清初顺治十五年 (1658 年 )起,传入中国的钟表大多属于 “惠更斯型” 的摆钟 年以后,流入中国的西洋钟 钟的风气在进入清王朝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康熙、雍正、乾 隆三代皇帝都是西洋钟的忠实拥趸,特别是对西方科学技术直保持极大兴趣的康熙,还参与西洋钟的设计与制造。
而中国的统治阶层与知识分子一直将西方科技成果视作奇技淫巧,玩赏或研究这路东西绝对不是治国安邦的正途。
在清朝皇帝的这种兴趣影响下,欧洲钟表大量流入宫中,同 时也影响到中枢与各地官员的生活品质。
当然,这一风尚也 促进了我国民间机械钟表制造业的勃兴,从乾隆年间开始及 至嘉庆、道光时期,广东、南京、苏州、北京的钟表作坊如 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所用的机芯都从欧洲进口,外壳式样则为亦中亦西的风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代以仿造与维修作为打开中国官府大门的敲门砖。
1601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 玛窦带了两架当时欧洲 最先进的重锤驱动自鸣钟送给万历从 1681 年起,也就是康熙 主要就是带擒纵器和发条或者游丝的钟表了。
玩赏西洋是我国钟表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影响深远。
即使到光绪一朝,内廷各宫殿所陈设的西洋钟也多达3400 余座,其中以乾隆时期制造的精品居多。
不过也应该看到,中国皇帝玩赏西洋钟,虽然也有加以研究或复制的,但仅仅使它从单纯的审美与计时功能上提升观赏性和奇巧程度,西方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向制造业、纺织业、采掘业、造船业及军事等领域延伸。
中国近代史的落后与屈辱,可从西洋钟上获一豹窥及至洋务运动兴起,这一旧貌才开始改观。
清宫里的西洋钟后来散失不少,主要缘于两起重大事件:一起是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并火烧圆明园,入侵者掠夺了包括西洋钟在内的大量珍宝。
另一起是辛亥革命,清王朝彻底垮台,逊清帝及一班旧臣后又被逐出皇宫,宫里的太监趁乱将西洋钟偷出去卖给琉璃厂的古董商人。
据陆杰瑞分析,太监偷出去的都是小型钟,因为落地大钟搬动起来动静太大,难以避人耳目。
不过笔者在陈重远撰写的《鉴赏述往事》一书中得知,1940年,北京廊房二条聚珍斋的老板张廷烈被人请去鉴定一对法国钟,那对法国钟每只高达一米,红木座子,上弦后声音很轻,打点时,钟顶上的一朵大花和四角上的小花全部开放,非常漂亮,钟下端还有两个洋娃娃会将手中的小球放进水槽里,一点转一圈,圈。
这对法国钟就是庚子之中,趁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西狩” ,被几个太监合伙偷出后流入民间的。
国宝回流,并非为封建王朝招魂行情也迅速飙升。
此时,港澳台和外国的钟表收藏家们纷纷 到中国大陆来淘宝,而且喜欢到上海、北京、天津、广州、 沈阳、青岛等大城市, 因为这些城市里留有相当多的旧钟表, 在当时它们还来不及进入拍卖会和国内收藏家的“法眼” 这个空档被海外收藏家发现了,也被陆杰瑞知道了,于是他 在那段时候跟境外收藏家抢时间,收到了一批南京钟和广州1996 年,陆杰瑞的事业向海外拓展,经常到北美西阔,机会也更加多了。
他在短短两三年内几乎跑遍了澳大利 亚所有大城市的古董店,凡是有西洋钟的地方,包括西洋钟 市,那里有近十家出售西洋钟的古董店, 我与朋友经常光顾,上世纪 90 年代初, 中国艺术市场正式建立立,古玩艺术品的 钟。
欧大洋洲等国洽谈业务,由此,收藏西洋钟的视界进步开 收藏家的家里,都要去看看。
悉尼是华人相对集中的城看到好的就买,以至最后那里的西洋钟都被我们买光了,现旅行,周末晚上泡酒吧时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消息:马德里有一个钟表收藏家藏有一只非常少见的钟。
他马上赶去看个究竟,西班牙收藏家告诉他,这只钟是他曾祖父从中国带回来的。
陆杰瑞一听便猜出几分,这个曾祖父可能就是八国联军中的一员,在北京闹义和团时借机进入紫禁城,在兵荒马乱之际得到了这只皇宫里的西洋钟。
因为陆杰瑞在详察此钟时发现,钟的整体形状为麒麟戏水,底座为铜胎鎏金,稳重结实。
麒麟为素三彩加暗刻花立体瓷质雕,麒麟前面作为水池的一只包金边小瓷碗是乾隆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福寿图案。
在大概只剩一家了吧。
”陆杰瑞说。
有一次他去西班牙瑞兽上方是金壳圆钟,背景饰物为缠枝藤蔓及十几朵各色瓷花,而这种风格的瓷花肯定是英国瓷厂的产品。
但所以不难断定这只钟是由中国工匠打样后由中英两国钟表匠在中英两国分别完成的,是中西方文化的结晶,体现了西风东渐时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从猜疑到融合的态度。
陆杰瑞很想得到这只钟,但对方听了他一番解读后又不舍得出售了。
陆杰瑞跟他磨了半天,双方才约定以物易物,也就是陆杰瑞拿出自己收藏的南京钟与西班牙人交换,当然,在取走这只钟之前先要支付8 万美元定金。
陆杰瑞搜遍全身只有3 万美元,最后向朋友借了5 万美元才交足对方开出的价码。
为此,陆杰瑞还不得不中止旅行,打道回府。
不久,西班牙收藏家来到上海,在陆杰瑞家里精心挑选了两只品相一流的南京钟,欣然而返。
除了跑古董店,陆杰瑞还经常跑拍卖会。
有次在美国一家著名的拍卖公司钟表专场里,陆杰瑞看到只中国风格的落地大钟典雅方正,高古俊朗,从图录中了解到,它的来历是有案可查的,再考察它的品质,意外发现原来是慈禧太后70 岁生日时,由李鸿章在英国定制后送给老佛爷的,打开钟的后门就可以看到铜质夹板上刻着一行字:赠慈禧太后,臣李鸿章敬赠。
这行文字的风格不像清末一位中国文臣的口吻,但下面一行花体英文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献给尊敬的主人” ,那么这行中文字也可能是由英国钟表匠刻上去的翻译体。
陆杰瑞志在必得,经过几十轮激烈竞标,最终以高出起拍价几十倍的价格拍得,引起全场一片掌声。
事后与他竞争的几个外国收藏家转着他问:你是不是日本人?”陆杰瑞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他们又问:“是不是因为这只钟是中国皇宫里的遗物,你就特别在意?”陆杰瑞很干脆地回答:“清王朝垮台,活该。
中国文物回归祖国,应该!几个老外听了不由得翘起大拇指表示钦佩。
笔者在陆杰瑞家中看到了这只立屏式落地大钟,高99 厘米,宽46 厘米,紫檀外壳镶骨牙螺钿,白色珐琅钟面嵌罗马数字与花枝形指针,外圈由纯金镶包。
再看内部,锃亮的黄铜夹板上面有一对铁铃,敲击声音清脆有力,下面还刻有“糜福泰监制”五字,应该是钟表匠的名字。
陆杰瑞对笔者说:“你知道它是如何流失到国外的吗?是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孙子带到美国去后再卖掉的。
再告诉你,为慈禧太后祝寿的钟,一般人是不敢送的,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老佛爷如果一时不高兴,找个理由就把送钟的人杀了,只有她赏识的近臣才敢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