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乒乓球文化的再思考

对乒乓球文化的再思考

第13卷第3期2010年7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ts&Science(NatSciEd)Vol.13No.3

Jul.2010

文章编号:1008-5564(2010)03-0121-04

收稿日期:2010-04-21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P003)作者简介:孙彩丽(1973—),女,陕西渭南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对乒乓球文化的再思考孙彩丽,郑雪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乒乓球文化不仅对民族精神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特殊价值,而且其审美价值融合在人们的情感体验之中,既可以充实人们的精神境界,又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审美情趣,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词:乒乓球文化;学风;民族精神;乒乓球运动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适应本民族的特点而形成发展的,都具有独立的民族性格和社会意识,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的历史渊源中不断承接外来影响而有所变异,逐步形成并充实本民族的文化积淀.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三个层次,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是这个民族财富的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伦理道德所体现的与自然、与人和社会和谐共处的思想以及注重人格的观念,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体育价值观.

1乒乓球文化的概念

辞源对文化的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通俗地说,文化展现了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在社会个体与群体的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并且千姿百态,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对于一个人来说,文化更体现在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所处的各种内外环境,他的处世行为与言论品位、道德智能是本人文化积累的总和;而对社会来讲,文化是人们长期以来,通过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在生活实践中的综合反映.乒乓球文化的精髓是高超技艺、人文景观、文化沉淀等的形式与价值观念.乒乓球文化也是为乒乓球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塑造灵魂的系统工程中的基础环节.因此,在思考乒乓球文化这个领域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视角审视文化的本质含义,若离开了文化、体育及乒乓球球本体的本质、特点、功能、规律及其制胜要素与其产生、发展过程的社会价值就难以用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述清楚.乒乓球技术这几十年的发展,几乎一直是速度与旋转的较量.从技术上说,把力量发挥到极致,速度和旋转同时达到最巅峰,这才是最佳状态.本来直线击球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和速度,但是运动员通过挥臂发力拉弧圈的方法,却能获得最强劲的曲线旋转,这被称之为弧圈球.弧圈球本为日本选手所首创,但是到西方人手中却变得威力无比,简直把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伍打得溃不成军.但是正如直拍是中国人的独门法器一样,中国人可以通过自己独创的直拍进攻、近台快攻等战法,自然而然转化到弧圈球与直拍结合的打法,这是不容易的.这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这种曲与直的结合,强力与旋转的结合,大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3卷概唯有东方智慧才可以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传统,也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发展.所以,乒乓球这种欧洲人手中的小玩艺儿,到了中国以后,在中国文化当中已经演变成一种承载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育运动.这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成功改造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改造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乒乓球文化.

2中国的乒乓球文化及其中西不同的价值观

2.1中国独特的乒乓球文化

乒乓文化是体育文化类系统中一个子系统,即体育文化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充实和丰富文化内容,是人类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它为我国上层建筑、社会进步、人体健康、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具有文化的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特征.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变迁发展中,其文化内涵遵循儒、道、佛界的思想影响,这千年沉淀的民族文化形态、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历史过程中取得了辉煌,是不以外来文化的传入、碰袭而轻易更替的.所以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进程中派生的乒乓球文化无不带着民族的传统特征并反映到乒乓球活动与竞技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之中.中国乒乓球队自1952年成立至今,已走过50年的风雨历程.从1959年容国团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现在乒乓健儿共为祖国夺取一百多个世界冠军.1961年庄则栋等为我国夺得第一个团体冠军,林惠卿获得第一个世界女单冠军.中国乒乓球队分别在36届、43届、46届世乒赛上包揽全部金牌,创造了世界体坛罕见的长盛不衰的历史奇观.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队努力贯彻中央的决策,积极开展乒乓外交,为打开中美两国交流大门进而改善世界政治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5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虽然在成绩上经历过低谷,在训练上走过弯路,但始终处在世界乒坛一流强队的阵营中,创造了长达半个世纪不衰的神话.即使进入大球时代,中国队依然在46届世乒赛中获得大满贯并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囊括了全部金牌,令世界乒乓球运动不得不面对长期以来由中国队一花独放的尴尬局面.中国乒乓健儿在几十年争先夺标的征程中,孕育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胜了从零开始”、“输球不输人”、“我是代表集体领奖的”、“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创新才有生命力”等一系列倡导先进文化的警句、格言和故事,被人们经久传诵,成为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所以,凡是在中华土地生长的人,首先一定要热爱祖先创建的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因为这是财富、精神、特征;其次,在热爱的基础上要有创新,而要创新、赶超,就不能忽视对外来优秀乒乓球文化的吸收与有机的融合.所以,在传统的历史观下形成的中国乒乓球文化,在弘扬过程中,变革其思维方式、去粗取精、丰富内涵,以求得更好的成绩以及向多元化、时代化方向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2.2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价值理念

在中国的体育运动中,对于人的培养也是受传统文化制约的.儒、佛、道三派都对中国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过较大影响,使得传统的体育价值观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在中国,传统体育的

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身体锻炼从外达内和由表及里,从形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以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相比之下,西方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则明显不同.“古希腊文化与雅典民主制所孕育的崇尚个体享受的祭祀神文化,发展了古希腊独有的人体审美意识、娱乐意识,及从个人原则和人格意识出发形成的体育风尚”[2].因此形成了以提倡个体的自由、竞争和鼓励个人充分发挥自身的生命潜能以及智慧为重要

特征的西方文化.而反映在体育上,就是追求人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运动素质所展现的生命完美表现,于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就成为西方社会体育的主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西体育文化是沿着两个不同的逻辑方向发展的,中国传统理论型体育文化的文化本质是和谐,而西方传统法理型体育文化的文化本质是竞争.这种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同也毋庸置疑地反映在了各国的乒乓球赛事之中了.

221第3期孙彩丽,等:对乒乓球文化的再思考3中国乒乓球运动继续社会化的途径

3.1实现乒乓球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传统文化的对接

对中国传统体育的认识,不应仅停留在其运动形式层面,而更应着力挖掘和阐释蕴涵其中的哲学思想.首先,传统体育的形式或方式虽势单力寡,但其哲学思想却从未间断,并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组合为我们社会生活的思维模式.其次,中国传统体育虽整体落后,但不乏超前性的文化精髓,具有当代体育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特质,对当代体育发展仍有指导作用.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是在其特定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高度专制的社会所提供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依托于孔孟儒家文化,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础模式,崇尚礼让、宽厚平和.虽然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浪潮的淘洗下,中国传统体育辉煌不再,但是其哲学思想和文化精髓却在信息革命催生的、以健身休闲为生活时尚的后工业时代找到了重焕青春的社会土壤.所以,接续中华传统体育文明之根,是体育从文化层次建构文化个性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挖掘和阐释蕴涵于传统体育和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并将之与乒乓球文化对接,才能促进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才能让我国的乒乓球运动焕发出新的光彩,从而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3.2实现乒乓球运动与教育的融合

从狭义的体育概念讲,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人类体质的教育活动.体育的教育性是体育本身固有的、决定体育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在我国体育界,对体育本质属性的模糊是构建体育文化的一大障碍,在乒乓球比赛中争夺奖牌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分将夺标争金看作体育的目的和根本属性,那将是一种无视体育的教育本质的表现,也将导致中国体育异化和退化,使得乒乓球体育运动作为国人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就失去了其本身固有的健身、竞技以及增进友谊的内涵.顾拜旦认为,竞技运动是对青年实行民主教育的最好方式,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是把竞技纳入教育体系.可见,体育运动应当很好地与教育相结合,在运动中给人以深刻的教育以及美的享受.在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技术、技能一直在广泛地传播,并具有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乒乓球也被称为“国球”,所有这些都必将对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乒乓球文化传播不仅带动了体育运动发展的进程,增强了国民体质,同时也对丰富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内容促进社会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3.3在乒乓球运动中增进横向共同态的文化交流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形成的,当代世界,群体间、民族间的文化隔阂逐渐淡化,以文化共存或文化冲突的形式进行的文化互动不断生产着代表当代特性的文化特质.在此文化氛围中,乒乓球体育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与外来文化所进行的信息互换和文化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国际体育交流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以欧美竞技体育文化占主流的文化中心主义形势下,文化冲突是文化互动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和而不同是我们在文化互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辩证地处理自

身文化的主体意识和个性与外来文化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国乒乓球体育文化在保持自身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下,要开发与其他文化形式的文化触点,以整个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为参照系,不断调适本体文化架构.乒乓球体育文化只有在与社会文化、外来文化的良性互动中,才能形成自身的、代表时代特性的文化主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及整个体育运动地发展.

4乒乓球文化与学风

“体育作为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社会文化现象,既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结晶,又对人类的进化和发

展以及文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随着近年来人类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和体育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