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网络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doc

试论网络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doc

试论网络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 -
“ 关键词:高校 网络文化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协调
摘要:本文指出网络文化的传播影响着青少年的政治思想
品德,高校应使网络文化传播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协调。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文化环境,而且也在
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标准和思想政治观念。
一、网络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
首先、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系统。几千
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主要依赖于家庭、学校周围社会环境,注重
自得和自省、反求诸己、改过迁善等等,因而青少年的道德认知
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学校、村落、社区及其相互间的礼俗文化,
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其主要媒介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
建构起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而在当代,人们除去被广播、电视、
电影、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包围外,网络文化所负载的各
种信息已使其置身于一个完整的新世界。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网
络特点迎合了青少年的需求。他们不仅借助于网络文化的传播进
行感知和理解,而且还能从中吸收思想政治素养。可以说目前青
少年思想政治意识的建构与网络文化传播密不可分,他们在网络
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标
准和思想政治观念。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是青少年
道德认知的重要来源。
其次,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建构方式。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建
构是非群体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思想政治意识的建构是在参
与群体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
群体参与过程中一方面获得认知,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政
治意识。到了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传播不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也跨越了社会群体。现在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并不仅是从某一
个体到另一个体的传播,而常常是许多社会群体同时获得同一文
化知识和价值信息。因此,现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建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社会群体的;二是网络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
意识建构方式具有开放性。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由于受条件的限
制,人们所在的群体相对封闭,生活方式和思想政治观念变化较
小,往往会长时间保持着同样的道德风尚和伦理价值观念。到了
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一切封闭状态,整个世界变成
了一个地球村,网络传播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一切遥远的社
会关系变得近在咫尺。
再次,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思想政治意识的建构内容。在
传统社会生活中,一代一代的文化传递及群体内个体与个体的互
动文化传播内容,主要是经验知识、风俗、礼仪等文化观念、政
治信仰、思想品德等,这些因素构成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传播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文学艺术方面的
知识,也有科学技术、政治思想、经济知识等等内容。可以说现
在人们通过网络所接受的信息内容比过去几个世纪还多,一个现
代青少年所了解的东西比过去一个老人还多。因此,网络文化传
播所建构的思想政治意识的结构层次,要比传统社会人们的结构
层次更加复杂、更加丰富,这不仅是我国现实变革的必然反映,
也是网络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网络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
提供了现代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
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文化传播对养成青少年进
取、开放、参与、自强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作为信息工具和
感知媒介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感知外部世界知识的能力,并且以
空前未有的密集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价值享受。无论从量
和质两方面看,都是学校教育难以达到的。从量上看,网络传播
将逐渐超过由学校所提供的信息源;从质上看,学校以外的信息,
由于传播工具的现代化,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也容
易吸引青少年,产生较好的效果。从这一点看,网络文化传播为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这主要表
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文化传播常常容易青少年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
的能力。网络文化传播是一个信息开放体系,是无数群体、个体
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接受者、媒介发生着交互
作用,无数群体、个体凭借不同的自身素养,不断交互感知各种
价值信息。传播者、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其经验、见解、知
识等等相关因素不断地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时这种因素起
主导作用,有时那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时常会出现相互矛
盾和冲突的局面。另外由于各种各样夸大、扩张信息的存在,又
会使得整个网络信息的价值意义变得异常混乱和模糊。因此,青
少年常常容易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例如网络聊天中频频有
人上当受骗的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网络文化传播不仅容易使青少年丧失健全的价值心
理和思想政治观念,而且也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
向,处于无思想政治意识取向状态。某些不正规的网站,为了以
“新”和“奇”吸引浏览者,经常会发布一些不真实的新闻和花边消
息。其规模之大、信息之密集,如滔滔洪水,它容易使青少年心
理机制失去承受能力,同时也减弱了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感知能
力。当信息量对青少年来说成为超负荷传播时,就容易使青少年
失去兴趣。尽管网络文化传播信息能如潮水般涌向社会,而真正
能内化为青少年品德的却很少。信息洪水浩浩森森,青少年的心
态却膺臀懂懂。这样,网络文化传播也就失去了建构思想政治意
识的意义,它不但不能使青少年产生健全的价值心理和思想政治
观念,而且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向,处于无思想
政治意识取向的状态。
再次,网络文化传播易使青少年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从
传播的内容来看,现今的网络文化传播是无视青少年作为主体存
在的,忽视青少年的价值需要和价值理想。如潮的信息洪水常常
是反映了主人的需要,而不断地在网上传播。这些信息究竟能给
青少年提供多大积极的帮助,网络文化传播者很少给予考虑。这
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文化传播倾向,它忽视了青少年的价值需要
和动机,因而常常破坏他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从学校获得的道
德规范与网络文化传播中获得的信息相冲突。各种各样的网络信
息越来越使青少年无法界定自己生活的真实空间,也越来越使其
无法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因缺乏一定的参
照标准而使青少年陷人无所适从的困境。网络文化传播的这种状
况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会使青少年理性思维衰退,从而使其逐
渐丧失正确的价值标准。
可以看出,网络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
剑,它既可以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会使学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减弱。因此,网络文化传播的发展对学校思
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确立开放、多元的社会大思想政治教育观,既是对网
络文化传播这一挑战的应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自身要

首先,网络时代的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开放的体系,或
者说是一个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的体系。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
国内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尤其是全球信息化的再现,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化,我们的思想
政治教育不能置身于这种文化文明之外,而必须适应这种历史潮
流,这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也必将冲
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演化出新的思想政治观念,所有这些
都是与网络文化传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国经济、政治改革
越是深人、彻底,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越容易被打破,越具
有开放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变迁将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政治化倾向是与计划经济模式分
不开的。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传统思想
政治教育的“一元化”将被多元化的体系所代替。我国思想政治教
育现代变迁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也将是一个多元化过程,新与旧、
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思想政治观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
存,整个社会文化道德结构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并且其价值
取向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一个复杂多元的价值体系。同样,
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多元化体系。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变迁中仍然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
能力的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传播的信息潮流中,我国思想政治
教育的现代化变迁仍是一个自变的过程,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体
系在新的综合中的自我更新、自我实现,而不是简单的移植。因
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仍然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更高
形式的延续,是渐变与突变交织的延续,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它
不可能丧失自主性,而是自主性变革和更高的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