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炸药环境风险评价

炸药环境风险评价

7 环境风险评价7.1 源项识别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存在较多危险因素,风险防范是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本评价将对本工程涉及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运和收发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以找出主要危险环节,认识危险程度,从而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尽可能将风险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7.1.1 事故统计及原因分析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成品炸药总库具有存药量大、安全隐患大等特点,国内民爆工厂中未发生过硝酸铵库的燃爆事故,说明硝酸铵在管理好的情况下是比较安定的,在无外界影响下,一般不易产生事故。

但一旦发生事故,其爆炸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本次环评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公布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7-1。

分析国内典型事故案例,其事故原因主要是违章操作、交通事故、人员素质差、设备缺陷等;从发生事故的表征看主要是骤然爆炸。

因此,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作为前车之鉴,经常进行对照检查,发现不足马上改进,并把措施落实到每个人。

只要把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事故发生几率完全可以低于国家同行业的事故发生几率。

7.1.2 本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分析按照项目建筑单元分析本项目可能出现环境风险的作业部位及危险因素较大的设备见表7-2。

根据上述分析,本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主要是乳化炸药及生产原料燃烧爆炸,本项目存在的危险物料见表7-3。

7.1.3 物料危险性分析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辅材料如硝酸铵、油相材料、石蜡、硝酸钠、氯化铵等都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成品炸药具有较高的爆轰和殉爆特性。

7.1.3.1 原材料危险性分析在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硝酸铵、硝酸钠、油相材料、石蜡、氯化铵等,它们的物性参数和对危险的应对措施见表7-4到7-10。

7.1.3.1成品及成品危险性分析乳化基质:油包水型微小球形颗粒,其粒径在0.5~2.0wm范围的一般约占90%,不同的乳化技术生产的基质外观相差外观相差较大,呈淡黄至浅褐色,在较高温度下可呈透明膏状;乳化基质密度与生产工艺及配方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在 1.40g/cm3~1.45g/cm3;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作用下可自行燃烧;其结构已具备炸药的特性,在强烈的冲击、摩擦下可爆炸;高温密闭情况下,极易由燃烧转变为轰炸,需要在生产中特别注意。

乳化基质是热的不良导体,接触较高温度的基质极易烫伤。

乳化炸药(胶状)与几种常见工业炸药主要组成感度指标对比见表7-8。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粉状乳化炸药的硝酸铵含量较高,含水量低于胶状乳化炸药和水胶炸药,主要感度指标高于乳化炸药和水胶炸药,略低于粉状铵梯炸药。

含水量较高的胶状乳化炸药,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能被1发6号雷管起爆;但是当密度大于1.25g/cm3以上时,在常温、无约束的条件下,一般不具有雷管感度,但在密度状态下剪切或密闭高温加热时就具有较高的爆炸危险性。

7.1.4 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比照同类产品历年事故案例统计,总结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危险因素如表7-9。

表7-9 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因素分析7.1.5 雷电危险性分析雷电的危害主要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波入侵,这三种现象都对炸药生产构成危害。

根据《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规定,乳化炸药生产厂房和库房应是一类防雷建筑物。

直接雷击是雷云与地面建筑物之间的直接放电雷击。

如果工房的独立避雷针(或带式避雷针),高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保护范围,引入线选型不当、截面积不足或接地电阻或接地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电阻大于10Ω,接地方式不正确),有可能会使建筑物遭受雷击甚至倒塌,引起工房内的危险物品产生燃烧、爆炸。

感应雷击是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雷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这种雷能在室内外导体上产生大量静电积累和感应电动势,极易产生电火花、过热等现象,对炸药生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雷电波侵入是雷击发生时,在输电线路、供水供汽管路上产生冲击电压,并沿着管路传播,若侵入炸药生产室内,可能造成危险品燃烧、爆炸。

7.1.6 静电危险性分析静电是不同性质的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或接触时产生的。

乳化炸药生产中,炸药的颗粒是油包水型体系,是电的不良导体,在输送和装药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一旦达到一定条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

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火花放电,其放电火花能量按下式计算:E= 1/2 ⨯C⨯U2式中:E——火花能量(J)C——带电体的电容(F)U——带电体的电位(V)当放电火花能量E大于乳化炸药的最小点火能时,就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特别是在干燥季节,漂浮在空气中或长时间在设备或设计上的微细粉末,点火感度将高于成品乳化炸药的感度。

7.1.7 电气危险性分析该项目乳化炸药生产线采用集中控制的连续生产装置,用电设备和设施较多。

存在燃烧、爆炸的潜在危险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设备、设施选型和安装不符合《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以下简称《民爆规范》)的要求。

2)电气设备选型和使用不当易产生火花、电气表面局部温度过高、粉尘进入电气内等。

3)因电气设备故障造成突然停电。

停电易引起溶解罐、初乳机、精乳机等局部过热而产生潜在的隐患。

7.1.8 运输及贮运危险性分析1)危险品的运输可能发生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险情。

2)硝酸铵贮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

当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时,热量聚信当温度达到爆发点时引起硝铵燃烧或爆炸。

3)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贮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

4)如果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炸药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当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爆炸。

5)成品炸药经彭白公路运输至彭州市,再运至销售地。

途经拟建的成都市第二水源地关口水库。

运输过程严格按照《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相关要求,成品炸药运输宜采用汽车运输,严禁采用翻斗车和各种挂车运输。

乳化炸药低毒、对环境污染小,即使发生翻车等事故,也易于打捞收集。

采取以上措施后,成品炸药运输不会对关口水库造成不良影响。

7.1.9 其他危险因素分析1)机械伤害转动设备无防护措施易造成人的肢体进入机体受到伤害;由于人的误操作而造成的人体伤害。

2)高处坠落作业人员可能出现高处坠落的场所有硝酸铵破碎平台、装药平台、楼梯等。

3)灼烫伤害高温管路、容器表面隔热措施不合格造成烫伤;高温溶液或乳化基质溅出引起烫伤。

压力容器、管路爆裂造成高温蒸汽喷出引起灼烫。

4)车辆伤害乳化炸药生产线的生产用原材料、产品、设备的装卸、安装、运输的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翻车、撞车等车辆伤害事故。

5)起重伤害生产线项目建设和试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的安装及原材料的搬运等都涉及起重作业,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人员起重损伤。

7.1.10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这类单元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98)对乳化炸药生产线中允许最大存药量进行了判别,环境风险评价因子见表7-10。

准规定临界量”的指标是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发布的文件《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字【2004】56号)的规定为依据(见该文件附件1《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中表4和表3)。

从上表可见,功能单元内危险化学品为多个品种,按照公式计算144332211>+++Q q Q q Q q Q q ,因此,厂区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7.2 最大可信事故确定《四川通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彭州分公司乳化炸药生产系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根据项目工艺技术和工艺设备以及生产所使用的危险物料性质,归纳分析乳化炸药生产线发生燃烧爆炸的可能原因,并编制事故树,见图7-1。

本评价依据此事故树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确定最大可信事故。

图中:T —乳化炸药生产线发生燃烧爆炸;—能量达到爆炸极限;A 1—物料安定性差; A 2—外界能量作用;B 1—过热; B 2—外来明火; B 3—机械能;C 1—转动机械撞击摩擦; C 2—机械杂质热点;X 1—物料中混入机械杂质; X 2—生产中混入不相容物质; X 3—加热装置故障;X 4—监控失控;T+A 1A 2++X 1X 2B 2B 1B 3++·X 3 X 4 X 5 X 6 X 7 X 8C 1C 1+·X 9 X 4 X 10 X 11X5—热量意外聚集;X6—电气火花;X7—雷电、静电产生火花;X8—其它明火;X9—设备机械零部件断裂或损坏;X10—机械剪切或挤压;X11—混入机械杂质。

根据事故树中的各类基本事件及其逻辑关系,计算其最小割集:T A1 A2X1 X2 B1 B2 B3X1 X2 X3 X4X5 X6 X7 X8 X9 X4 X10 X11X1 X2 X4 X6 X7 X8 X9 X10X11由计算结果可知:该事故树最小割集8个。

它们是:K1 {X1},K2 {X2},K3 {X4},K4 {X6},K5 {X7},K6 {X8},K7 {X9},K8 {X10,X11}。

由于除K8以外都是一阶最小割集的事件,所以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顺序为:I(1) I(2) I(3) I(4) I(5) I(6) I(7) I(8)根据事故树分析,“乳化炸药生产线燃烧爆炸”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8个,说明该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根据事故树分析和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即乳化炸药生产线及硝酸铵库区燃烧爆炸。

7.3 项目安全距离7.3.1 项目选址及外部安全距离项目位于四川省彭州市西北方向小鱼洞乡中坝村,距离彭州市约32km,距离成都市约80km,距离成白公路约3km,距离彭大铁路约3.5km。

本项目乳化炸药制药工房设计存药量1.5t,装药包装工房设计存药量3.5t。

根据《四川通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彭州分公司乳化炸药生产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本项目外部安全距离按装药工房设计。

危险品生产区危险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见表7-11。

表7-11 危险品生产区危险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单位:m)注:表内“/”表示分号,分子为实际距离,分母为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要求的距离。

根据上表可见,项目选址、生产线外部安全距离符合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要求。

7.3.2 项目平面布置及内部安全距离新建的乳化炸药生产线布置在现有乳化炸药生产线的西侧空地及新征用地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