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结构特点及方法学探讨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结构特点及方法学探讨

1概述循证医学是遵循现有最佳证据的医学学科,是当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循证医学重视最新、最佳的证据,它可以通过合理地整合证据为临床医生的决策提出建议,这体现了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契合。

根据广泛、深入搜集到的临床证据进行质量评估,推荐最佳证据中的治疗方案,这不仅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而且为制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准备。

我们知道,临床实践指南是“系统制定的帮助医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环境下决定适当的卫生保健的声明”[1]。

指南的用途是“制定一个能够影响临床医师行为的清晰明确的推荐建议”[2]。

由此可知,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制定出的临床实践指南才能得到公认。

2指南发展史过去10年中,国内外医学文献中的指南数量迅速增长。

1994-2003年10年间共有6462篇,2003年就达到897篇之多[3]。

根据相关调查[4],国内临床指南发展迅速,1987-2004年共有410本相关的临床指南书籍和手册,包含疾病防治相关指南、临床护理指南、临床用药指南等,但对其中的111本指南进行评估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国内出版的指南数量较少,多数指南的质量较差,权威性较低,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指南寥寥无几”。

这正说明了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临床实践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结构特点及方法学探讨郭旭1,刘保延2,刘志顺1,赵宏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070)[摘要]目的制定撰写高质量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工具。

方法本文结合循证医学的特点,着重分析并讨论形成中西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异同点。

结果总结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结构及指南制定方法学特点。

结论应用合理、优化的指南制定方法学工具,可以制定高质量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关键词]循证医学;针灸;指南;结构;方法学[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44(2008)02-0104-05DiscussingtheCharacteristicsofStructureandMethodologyintheEvidence-BasedGuidelinesofAcupunctureforClinicalPracticeGUOXu1,LIUBao-yan2,LIUZhi-shun1,ZHAOHong1(1.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2.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7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thehighqualityofmethodologytoolofevidence-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acupuncture.MethodsCombiningwiththespecialtyofEBM,thisarticleanalyze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guidelin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ResultsSummarizingthecharacteristicsofstructureandmethodologyofdevelopingguidelines.ConclusionAbidingbythereasonableandoptimizedtoolofguidelinesdevelopmentmethods,wecandevelophighqualityofevidence-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acupuncture.Keywords:evidence-basedmedicine;acupuncture;guideline;structure;methodology[作者简介]郭旭(1981-),男,北京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学临床评价。

2008年4月第8卷第2期循证医学TheJournalofEvidence-BasedMedicineApr.2008Vol.8No.2指南迫在眉睫。

此外,经笔者检索,中医学方面已涌现出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医诊疗指南、中医耳鼻喉科临床实践指南、中医临床亚健康指南、四大眼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4个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目前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办公室委托,已成立多个课题专项小组展开对20余种疾病的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和5种疾病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写工作。

笔者有幸参与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抑郁症》的部分撰写工作。

3中西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结构异同点中西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结构的异同点主要由中西医学科之间的异同决定。

这主要包括中西医学科内涵、中西医文献研究、中西医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见表1)。

表1西医学、中医学、针灸学临床指南结构特点比较文献检索方法及策略疾病的诊断标准的制定治疗方法相同点对近现代文献的检索范围相同,检索关键词的确立方法相同,检索策略相同可遵循教科书、指南、专家共识等制定从治疗总论和治疗分论分层撰写西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检索范围主要包括对近现代文献进行检索撰写西医诊断标准重点描述西医学治疗方法中医学临床指南侧重描述辨证论治方法、方药方剂等相关内容针灸学临床指南侧重描述辨证治疗方法(含经络辨证)、穴位配伍、不同的针灸操作方法(如电针等)等相关内容文献检索范围较宽,还应包括古代文献、医案医话、专家经验等内容以撰写证候分类标准为中医诊断标准3.1中西医学学科内涵异同点这里主要讨论中西医学学科之间的不同点:西医学研究人体的生理变化,注重探究疾病的病理生理等发病机制,结合临床诊断学、药理毒理学、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学等完成疾病的诊治过程。

而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在医病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整体把握与个体化缜密结合的特点:即病人的治疗方案是根据疾病的转归而动态变化的,并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

3.2中西医文献研究异同点这里主要讨论中西医文献检索方面的异同,主要包括检索策略及检索方法。

我们以针灸文献的检索为例,重点论述针灸文献的特点。

检索针灸临床医学文献,与西医临床医学文献检索方法和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表现。

(1)相同点:①对近现代文献的检索范围相同:根据医学临床文献的研究方法不同[5],现代文献可分类为实验性研究文献、非实验性研究文献,涵盖如下文献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前-后对照试验、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叙述性研究(包括个案报道、杂志中的评论、评述、编者的话、专家经验谈等)文献,还应包括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灰色文献(包括会议纪要、大会幻灯讲稿、文献汇编、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等)。

②检索关键词的确立方法相同:根据临床问题,确立检索关键词。

③检索策略相同:检索工具都包括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分为两步进行检索:第一步进行初检,多从CochraneLibrary、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因特网上重要的专业学会、协会和指南出版机构的网站,在研临床试验数据库或网站等进行检索。

如检索文章数量有限或内容不符,经修订检索词后,进行第二步的文献再检索过程。

(2)不同点:文献检索范围:针灸指南的文献检索范围较宽:不仅包括近现代的检索,还应重点检索中医、针灸特色文献,包括古代文献、名老中医专家经验(辑)、医案医话等相关文献。

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可遵循教科书、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制定疾病的证候分类标准。

如某一疾病没有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可以拟用检索到文献中大多采用的标准作为指南的证候诊断标准。

治疗方面:针灸治疗方面,应分层进行编写,在治疗总论中应精炼概括某一疾病的针灸治疗原则、方法,侧重描述辨证治疗方法(含经络辨证)、穴位配伍、不同的针灸操作方法(如毫针、电针、耳针等)郭旭,等.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结构特点及方法学探讨105循证医学2008年第8卷第2期等相关内容。

在治疗分论中应详细描述针灸详细的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是一种复杂的干预方法,可从经络辨证、单穴或穴位配伍、针刺方法、禁忌证、注意事项等方面把握针灸治疗的规律。

其中针刺方法最为复杂,这包括了针具的选取、消毒方法、操作方法、辅助方法(如电针等)、频次与疗程、治疗前后的护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检索的相关文献经评估纳入后进行治疗方案的推荐。

根据上述比较,我们提出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框架的初稿建议(见附件),近期将指南框架初稿发布给国内外同道进行讨论,经反馈建议修改后,确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框架的终稿,在5种疾病(抑郁症、卒中、偏头痛、带状疱疹、面瘫)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撰写小组中实施。

4制定中西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异同点尽管中医指南、针灸指南的制定方法与现有西医指南的形成步骤、内容制定、形成指南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中医学、针灸学文献或证据特点、治疗方法特异性等方面与西医学存在差异,编写循证中医学、针灸学指南应特别注意。

国际上,西医学不仅涌现出较多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同时如何规范化撰写指南的指导手册(我们称之为“制定指南的指南”)也已相继出台,因而国外临床机构或学会在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时可结合疾病的特点遵循“指南的指南”,开展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写工作。

而中医学、针灸学目前对于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研究相对欠缺,这也正是制定指南的瓶颈问题,是区别于西医学指南的核心问题,我们从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文献质量评估方法,推荐强度标准和推荐强度形成方法等方面,对西医指南、中医指南、针灸指南进行比较(见表2),以探讨制定中医学、针灸学指南的规范。

4.1中医临床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4.1.1古代文献由于中医文献具有历史沿革的特点,古代文献表2西医学、中医学、针灸学临床指南制定方法比较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文献质量评估方法推荐强度标准推荐方案的形成方法西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多有本国或地区的标准:如苏格兰学院间指南工作网的证据分级系统对RCT文献有较统一的评估标准,如Jadad量表如苏格兰学院间指南工作网的推荐强度方案根据证据的分级、文献质量的评估形成推荐方案中医学和针灸学临床指南中医临床证据无现有的分类分级标准,且中医、针灸文献种类繁多,根据中医文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证据分类、分级标准无现有的标准,但RCT文献也可遵循Jadad量表评估,其他类型文献评估尚无统一标准不能生搬硬套西医学证据推荐强度标准,因现有中医、针灸文献特点,迫切需要形成自身的证据推荐强度标准无现成的标准,结合中医、针灸文献整合后的特点来形成指南推荐方案是中医、针灸治疗方法传承的源头,中医及针灸的古代文献在治疗方面的记载体例大致相似,前者大多记载了方药配伍原则及方剂组成、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的内容;后者大多记载了对于某种疾病或某种证候的取穴原则、穴位配伍、操作手法、注意事项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