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地电磁测深法

大地电磁测深法


Zom Zom
e 2 km hm
Zm1 Zom
从上式可看出,只要知道m+1层顶面波阻抗,就能 算出第m层的顶面波阻抗,以此类推,只要知道最 底层的顶面波阻抗,就能算出地球表面的波阻抗。
而对于底层的顶面波阻抗,由
于 z ,
Ex Cneknz Dneknz 0
所以 Dn 0,
Zn
Z on
i
kn
大地的视电阻率:
T
1 ωμ0
Z1 2
3、非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大地电磁场 (1)非各向同性介质的张量电导率
同一点沿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电导性的介质称为非各向
同介质,为了研究方便,假设介质中任一点都存在彼
此正交的两个电性主轴,两电性主轴上的电导率分别
为σ1和σ2,并且σ1 ≠ σ2。这种典型化的介质称为 对称非各向同性介质。
➢为适应大地电磁方法技术发展的需要,当今大 地电磁仪器发展的另一趋势是集成化、轻便化、多 道化和遥测遥控化。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大地电磁 仪,而应该称为大地电磁系统; ➢70年代以来,我国也研制了几种型号的大地电磁 仪,为我国大地电磁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目前用于生产的主要是国外MT仪器设备:加拿 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生产的V5-2000、V8多功能电 法仪;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32多功能电法仪; Metronix公司最新推出的GMS-07频率域综合电磁法 仪。
• 60年代以前,由于技术难度大,该方法的研究进展 缓慢。
• 但它具有探测深度大、不受高阻层屏蔽的影响、对 低阻层反应灵敏等吸引人的优点,因而对该方法的 研究始终为人们所关注。
• 70年代以来,由于张量阻抗分析方法的提出,方法 理论研究出现突破性进展,并随着电子、计算机、 信号处理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地电磁测深无论在 仪器研制,或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与反演、解释 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都融合了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 和高新技术,这使大地电磁测深有了长足的进步。
Dmekmz )
Z xy
Ex Hy
i
km
Cmekmz Dmekmz Cmekmz Dmekmz
i
记km
Zom
为第m层的特征阻抗。
Z(z)
Zom
Cm e km z Cm e km z
Dm e km z Dm e km z
Z
om
1 1
( (
Dm Dm
/ Cm )e2kmz / Cm )e2kmz
Ey z
iH x
Ex z
iH y
Hz 0
H y z
1
Ex
H x z
1
Ey
Ez 0
(1-2-19a) (1-2-20a) (2-2-21a) (1-2-22a) (1-2-23a) (1—2—24a)
E偏振(Ey-Hx) (TM模式)
H偏振(Hy-Ex) (TE模式)
ρyx
=
1 ωμ
Z yx
2
=
1 ωμ
Ey Hx
2
2
=
ρxy
=
1 ωμ
Z xy
2
=
1 ωμ
Ex Hy
考虑到在国际单位制中,实测的磁场是B而不是H,而 H=B/µ;又除了铁磁介质外,一般岩石 µr=1,取 µ=µ0=4π×10-7H/m,ω=2π/T,并将E(mV/km)和 B(nT)用实际测量的单位代入,经过单位换算,得便于
一、地球天然电磁场特点
1、大地电磁场的形成
在很大地区范围内观测到的地球天然交变电磁场称 为大地电磁场。电场部分与称为大地电流的地球区 域电流的存在有关,而磁场部分与地磁变化或大地 电流的变化特点有关。 一次场源是由太阳微粒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地球磁层 和电离层的变化形成的.这种平面电磁波在铅直方 向上穿透地层过程中,在导电地层内激发出旋涡电 流,其传播深度主要依赖于振动频率或者场的变化 周期.
(b)P波特征 :在电法勘探中利用称之为地磁脉动 的短周期脉动,称为P波。它具有周期为零点几秒 到几百秒的似周期振动特性。其中:
Pc波—在白天以波群形式几小时内连续出现, 故称该波为连续脉动波,且主要是在早晨和下午期 间出现。
Pi波—出现在晚间,脉动具有衰减的正弦波性 质,其周期为几十到几百秒,称这种振动为不规则 脉动波.
由于层状一维介质中的电性在水平方向上是均 匀的,因而垂直入射平面波的场强在水平方向上也应 该是均匀的,引入z轴向下的笛卡尔坐标系,将有
层状一维介质模型 图中Z1,Zm,…,Zn表示各层顶面的波阻抗
以H偏振波为例:
EEx
Ex Cmekmz Dmekmz
Hy
1
i
Ex z
km
i
(Cm e km z
电导率张量
(2)非各向同性介质的张量阻抗 假设大地介质是均匀非各向同性的,并且在水平方 向上存在两个彼此正交的电性主轴,主轴上的电导 率 分别为σ1和σ2,并且σ1≠σ2 假设测量轴x-y与电性主轴重合:
Ey z
i H x
Ex z
i H y
H y z
1Ex
H x z
2Ey
电磁波可以沿两个电性主轴分解为两组线性偏振波
为了说明等值现象的规律,必须导出不同地电断
面具有相同波阻抗的条件,根据波阻抗的递推公式

取薄岩 层
Zm
Zom
Zom (1 e2kmhm ) Zm1(1 e2kmhm ) Zom (1 e2kmhm ) Zm1(1 e2kmhm )
hm 0 并根据近似公式 lim ex 1 x
Zm
Zom
kmhmZom Zm1 Zom kmhmZm1
j1=σ1E1 , j2 =σ2 E2 jx= j1cosθ+ j2sinθ jy= - j1sinθ+ j2cosθ

(对称非各向同性 欧姆定律)
(张量电导率)
欧姆定律: 各向同性介质中:欧姆定律 J=σE 电流密度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一致 只有一个参数:电阻率或电导率 各向异性介质中:“普遍”欧姆定律 电流密度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不一致 任意各向异性:6个参数(三个主轴电阻率和三个偏角)
Pc-3和Pi-2亚振动类型的振幅最大,且 出现的概率也最大。此外,该类型波的振幅还与季 节、地理位置和太阳活动有关。
(c) 电磁矢量随时间的变化:大地电磁场的矢量 E和H不仅振幅随时间变化,而且方向也随时间 变化,故在有限时间里(与变化周期比较)矢量 端点描述出复杂的图形(矢端曲线),矢端曲线 的伸长线称为极化轴。
地磁层结构示意图
除与宇宙现象有关的低频场外,在地球上还有相对 高频(3-1000)的电磁场.其源可能是由工业漏电、超 长波无线电电台、大气电现象及地磁场的变化形成的。 高频主要分布在500-1000Hz,6000-8000Hz,低频为8300Hz。
2、 随机性与谐变性
(a)频谱特征:频率为1Hz的变化具有最小的 振幅,向高、低频段振幅均明显增加。
三、水平层状理论曲线及特点
1、水平二层曲线
2、水平三层曲线
3、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等值性
什么是等值性? 当地电断面参数不同时,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形状基 本不变,这种特性成为等值性。
为什么会出现等值现象? 理论上将,一个地电断面只能对应一条视电阻率曲线, 但由于一些地电断面与所对应的理论曲线差别甚微, 而实际观测、计算和图示都无法反映这种微小的差别, 所以会出现等值现象。断面中存在薄岩层是出现等值 现象的重要条件。
流密度,而薄层中电磁场近似均匀,根据直流电路的概念,其
中电流密度只与岩层的纵向电导有关,只要保持良导薄层的纵
向电导不变,厚度和电阻率的变化并不影响其中的电流密度分
布,相应的视电阻率曲线也无多大变化。但是,如果是良导厚
层,由于趋肤效应使厚层中电磁场分布不均匀,厚度或电阻率
的变化对电磁场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故即使纵向电导保持不
H
y
当测量轴和电性主轴方向不一致时,设两者之间的 夹角为
Ex' Ey'
0 ZTM
ZTE 0
1
H H
x' y'
写成
(张量阻抗)
二维、三维介质中电磁场结构和研究方法与一维 介质差别很大,平面电磁波在一维介质中传播时,
其电场E和磁场H是正相交的,地面波阻抗是一标
量。而二维、三维介质中电磁场分量并不正交, 波阻抗是张量。
变,厚度和电阻率的变化也会使电阻率曲线有明显变化。
(2)H等值性
当薄层电阻率趋近于无穷时,纵向电导为零,则
Zm ihm Zm1
上式表明,高阻薄层的电阻率略有变化时,只要薄层 厚度不变,相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基本不变。
物理解释:高阻层内没有明显的感应电流产生,它主 要作为电磁波的通路,传递上下岩层之间的电磁场信 息。高阻薄层本身电阻率略有变化,对地面电磁场的 影响不大,而厚度的变化却直接影响了电磁波的传播 距离。因而,厚度相同而电阻率略有变化的一组高阻 薄层,它们的视电阻率曲线是等值的。
• 我国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至今,经历了60 年代的引进、探索期,70 —80 年 代的研究、试验时期和90年代的迅速发展、推广应 用时期。
3、MT优点
• 仪器比较轻便(省去供电设备); • 有丰富的频谱; • 勘探深度大; • 能穿透高阻层; • 等值作用范围小; • 场源为平面波,理论相对简单。
2、MT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1)测线、测点布置
➢测线与测点应按设计书规定进行布置。根据实际情 况允许少量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面积测量测线的移动, 在相应比例尺的图上不超过0.5cm;路线测量测点挪 动不超过二分之一点距。 ➢面积测量时,测区范围内发现有意义的异常应及时 加密测线,至少应有3个测点(不同测线)在异常部位。 ➢如因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异常或失去连续性,必须加 密测点。 ➢测点不能选在山顶或狭窄的深沟底,应选周围开阔, 至少是两对电极范围内地面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与极距 之比小于10%的地方布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