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与微孔增氧技术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与微孔增氧技术

实验塘 一般塘
我们首要关注水体营养
水中的氮磷比为5-12:1 氮循环(注意保持畅通) 磷循环的过程 藻类对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吸收遵循李比 西定律(木桶原理) 请看案例分析:
调水与补充磷酸盐
饲料的投喂以及固氮藻类的氨化作用让 水体中氮源充足,关键要看如何转化成 有效的形式,101的作用就是将无用氮 转化成有用氮,促进藻类的生长 磷酸盐成了限制性元素
从哪些方向来评判微生态制剂对效益的影响? 花白鲢产量、各种鱼成活率、各种鱼产量 “坚持”,核心思维在于“防”
(五)异常水质的处理方 法
异常水质的处理方法
预防水质恶化是核心
但是出现了水质恶化我们该如何处理

请看下面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浑水
如何处理
产生原因: 水中浮游植物减少,通常见于杀虫、杀菌、变天倒藻之后, 或者砂质土池塘。水中藻类缺乏,造成池泥土颗粒悬浮, 同时见于出现了寄生虫疾病的池塘中。 处理方法: 一、一般浑水: A.先用净水底改类泼洒,或者用明矾3-5斤/亩· 米澄清水 质; B.第二天化水泼洒磷肥15-20斤/亩· 米; C.第三天用生物肥+光合细菌
硬度对应表
硬度范围 施肥无机肥 藻类生长效果
<10mg/L 10-20mg/L
>20mg/L
无机肥 无机肥
无机肥 案例
不生长 不稳定
大量生长
美国人的软水实验
总硬度从7.8mg/L长到32mg/L,碱度增加4倍,罗 非鱼产量增加约25%
小结
提问: 水质管理的三个大方向是什么?
放养、池塘条件、投入品
为什么恶化?
水源变差(大势所趋) 投喂不当,选料不好 放养不合理,密度过大 增氧设备使用不合理 施肥出现问题 水深调节方面前后规律没有掌握 不懂得正确选择微生物制剂、及合理的使用
(二)良好水质的标 准
常见优良水质
活、爽,稍微偏瘦 肥、活、爽
好水标准
好水的标准:肥、活、嫩、爽 肥:水中溶解N、P、C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 物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1、肥水的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 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 3、肥水的营养物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有效磷: 0.1-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1;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 亮绿、浓绿、豆绿、白清。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金藻门、 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裸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 的种类;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规格:规格越大,饲料系数越高,造成浪费越高。
模式设定原则
原则:安全性、高效益、容易销售、 合理性、注意风险、管理技术 方法:反推法和经验法 放苗时间的控制 浸泡消毒下塘:食盐(3%)与高锰酸 钾(5-10g/m3)的配合使用;
注意事项
切忌盲目照搬 切忌盲目增大密度 循序渐进,逐渐渗透
常见恶化水质
蓝绿藻爆发 水体有机质过多,水清黑色
水体藻相异常,水色过绿
水体过瘦,呈现灰白色
常见问题水质
水体藻类死亡,水色呈浑浊绿色 水质严重恶化,呈浑红色
常见问题水质
丝状绿藻 红水
蓝绿藻 油膜水
严重恶化的水质
蓝绿藻水华
微囊藻水华
硅藻死亡
常见问题水质
水清、难肥 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硫化氢超标(下 风口的腥臭味) 长期溶氧低引起浮头
4.3.5消毒
常用消毒剂的选用 良好的水质保护消毒剂: 聚维酮碘、二氧化氯、戊二醛、溴氯海因、 季安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醛、氯化钠、 生石灰等; 破坏性大的消毒剂: 强氯精、漂白粉等
强氯精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实例
强氯精
使用强氯精后杀灭藻类和细菌,从而形成亚硝酸盐的大量积累。
温和性消毒剂对水质的影响
爽:指水质看起来清爽,水色不淡也不过浓,透明 度不高也不低,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鱼类食物充足, 生长速度快,病害少,是鱼类的最适生长环境。 总之,肥、活、嫩、爽的水质特点是:浮游植 物是隐藻、硅藻、甲藻、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 营养价值高的种类为优势种,蓝藻少;生物量在20 -120毫克/升之间,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未老 化;透明度池塘为20-40厘米。
肥、活、嫩、爽
“活”
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每天不 一样,每天的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势 种2-3天就发生变换,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旺盛生 长期的表现。由于肥水中生活的藻类大多为隐藻、 甲藻、硅藻、金藻、裸藻、团藻目能运动的藻类, 在生长的旺盛期,不停地在水中游动,造成水色的 深浅、水华的形状的变化。透明度早、中、晚相差 10厘米左右,水色有早清晚绿、早红晚绿、半塘红 (棕色)半塘绿等的变化。
(三)水质的鉴别方法
水质管理的理论参考指标
溶氧的变化规律 pH值的变化规律 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透明度的大小 悬浮有机物 浮游生物种群和生物量 水色变化
常用鉴别水质的方法
水色(需要一定的池塘经验积累) 透明度(塞奇罗盘) 氨氮、亚盐(水质分析盒) pH值(水质分析盒) DO值(溶氧仪的引入,经验的总结) 有机物浓度(淤泥,悬浮物) 有条件可以测量COD、BOD等 看鱼说水
施肥调控
施肥前后的3-7天不要杀虫和杀菌 施肥考虑pH值(7.5-8.0) 配合增氧机使用(如何预测浮头)
肥、活、嫩、爽——稳定,优良,生长迅速
4.3.4增氧机的应用


使用原则:七开四不开 晴天中午开,早晚不要开 阴雨天凌晨开,中下午不要开 天气闷热、浮头征兆或大量下肥后半夜开,没有白 天就不开 调水之后开,水质好转不常开 春夏之交,夏秋之交要多开 杀虫之后注意打开 明矾净水观察开
微生物制剂调水中的重点和难点
细菌性出血病季节出现该如何调水? 高温季节该怎样调水? 十月份之后还要不要调水? 看不出水色变化该怎么办?
细菌性出血病季节调水措施
现在出血病发病季节提前,周期更长(5-10月) 在5月20左右就要准备先杀一遍菌,用二氧化率泡 腾片(200g/亩)或者粉末(100—150g/亩·米) 第三天调水,施用生物肥 第五天,微生物制剂调水
水源较好:考虑水温
从低到高,逐渐升
水源不好:考虑水质
一次到位,稳中升
水深过深不利于底层鱼类生长,混养模式建议水深2-2.5米
4.3人为投入品
4.3.1饲料选择和投喂
营养均衡:吸收效率 饲料外观合理:粒径、耐水性、 诱食性:吃食好坏的程度 水环境 • 颗粒不合适——浪费 • 营养不均衡——浪费 • 诱食性不好——浪费
“嫩”
水肥而不老,浮游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期, 颜色鲜亮,细胞未老化。肥水经过一段时间 后,如不调节或调节不当,就会老化,成为 老水;老水经过适当的调节,也会转化为肥 水、嫩水。
老水
为什么出现老水呢?
1、溶氧不足 水体溶氧缺乏一方面养殖品种正常的生命活 动受到抑制,影响正常生长、繁殖;另一方面水中物质进 行厌氧循环,产生许多有毒物质,直接毒害水产品。 2、有机物积累过多 有机物积累过多,厌气分解盛行,底 质和底层水积累大量有毒物质,如低级脂肪酸、低级胺类、 硫化氢、氨、硫醇、吲哚、粪臭素 等。 3、氮磷比不当 适当的氮磷比是5~12∶1,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是不适当 地氮 磷比。少的一方成为限制因子,多的一方不能被利用而积累,限制了 水体生产力。 4、代谢废物特别是氨积累太多,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特别是氨如 果积累太多,会对水生动物和养殖品种产生毒害作用,降低 水体生产能力,甚至引起养殖品种的死亡
饲料选择
饲料投喂
遵循原则:三看二定 如何判断投喂合适: 投饵率? 看鱼投喂才是王道! • 如何看
水环境
三看二定
4.3.2施肥调控技术
施肥存在的问题
单一元素,肥效不全 稳定较短,难以持续 发酵不够,引发泛塘 带入病菌,导致疾病 难以矿化,造成浪费
各种池塘的施肥策略
高温季节调水措施
总原则:短-少-匀 间隔时间短(7-12天) 用量要减少(降到一半用量)
十月份之后
十月份后的现状:90%池塘的丝状蓝藻现象, 花白鲢生长速度减缓
看不见变化的问题
一、水色看不见明显变化: 尤其是在使用常规的芽孢杆菌制剂(本 身就是稳定水质的作用) 二、水中碱度和硬度不够,难以改变水 质(缺磷、钙、钾) 三、浑水中看不见变化(先清后培)
水质恶化给养殖带来的问题
吃食不旺 经常浮头,电费增多 死亡不断,难以治疗 用药增多,增加残留,收效甚微 滤食鱼生长缓慢 体色变化 饲料系数升高,增加成本 规格太小,鱼价降低,效益受损,心情郁闷
青鱼发白
海联科——为鱼虾养殖保驾护航
不能消化的藻相
丝状绿藻水
死亡不断
砂质土壤:颗粒大,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很 弱,易渗漏,需要改造,可大量施有机肥, 加速淤泥在池底形成; 泥炭土和黑钙土底质:不缺N,要多施P肥; 碱性土和沼泽土:缺K; 淤泥过多的老鱼池:一般不施基肥,并要 挖除过多的淤泥。
施肥原则
施肥调控
无机与有机互配,少量多次 浑水不下肥 出血潜伏不施肥 阴雨天不施肥 有机肥的发酵腐熟 黑水不要乱下肥
二 氧 化 氯
调水产品使用效果的判断
水色:使用1-2次以后观察判断 吃食:天气较好的,可以在使用后3-5 天观察; 透明度:使用后的3-6天的观察 亚盐的变化:安全值以下 酸碱度的差值:前3天变化大,后面趋 于稳定
使用后图片的观察
使用前
使用后
未调水
调水后
实验塘和一般塘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