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饲养管理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钱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157041) 
摘要:奶牛隐性乳腺炎无明显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无肉眼 
可见异常现象,因而不易被发现,不仅严重影响患病牛的产 
奶量、乳品质,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而且易在牛群中 传播流行,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了解奶牛隐性乳房炎的 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减少奶牛业乳房炎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机制;防治措施 奶牛乳腺炎又名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 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乳牛的利 用年限、产乳量和乳品质量.而且有害于食品卫生和人类健 康。据报道,乳中有害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等既能引起乳腺炎,又能使人患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 毒素可引起人发烧、呕吐、腹泻和脱水,发生食物中毒;化脓 性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腺炎、猩红热或化脓性咽喉炎。 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可将乳腺炎分为两种类型:临床 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临床型乳腺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症 状,容易被发现并及时治疗,造成产奶量下降,乳汁废弃, 严重者.乳区化脓、坏疽、萎缩、泌乳能力丧失,其淘汰率 约占奶牛总淘汰率的9-10%。隐性乳腺炎在奶牛群中更为普 遍。阳性率一般为50%左右,奶牛隐性乳腺炎无明显临床症 状,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现象,因而不易被发现,常 常被人们所忽视,不仅严重影响患病牛的产奶量、乳品质, 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而且易在牛群中传播流行,给奶 牛业造成严重损失。 1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机制 隐性乳腺炎在牛奶或乳房的外观上没有肉眼可见的变 化,但牛奶产量下降,细菌出现在牛奶中,乳成份被改变 等。这种病在高产母牛中更为普遍。隐性乳腺炎的发生主要 是病原菌的侵入:其次是外伤、挤奶技术欠佳、环境卫生不 良、饲养管理不当、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 1.1生物性因素 奶牛乳腺炎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目前 已发现约有150多种。其中包括球菌、杆菌、支原体、真菌 或酵母菌、病毒等。隐性乳腺炎的病原菌分为主要病原菌和 次要病原菌两类。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 球菌、其他链球菌、大肠杆菌类、环境来源的肠道球菌等。 
次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 
萄球菌、微球菌等。无乳链球菌不同于其它生物体。它唯一 
的栖息地是乳房,乳腺炎包含的所有其它生物体都存在于环 
境中。 
1.2其他因素 
以饲养管理不良为主的各种诱因或遗传因素可减弱乳房 
的抵抗力,使细菌易于附着和侵人乳房,并在其内繁殖,造 
成对乳腺组织的损伤,进而扩大病灶并促进炎症的发展。 
1.2.1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奶牛场的环境卫生与乳腺炎的流行关系十分密切。如运 
动场凹凸不平,积水泥泞,长期不清理,牛舍地面和排尿沟 
内粪便及污物堆积、尘埃多、不清洁、不消毒,牛粪堆积门 
外;牛床潮湿,挤奶时随意将前几把奶挤在牛床上,又不及 
时冲洗、消毒;运动场泥泞,排水不良等等,都可直接或间 
接地使牛乳房污染严重而引发乳腺炎。环境因素持续的高 
温、多湿或严寒、贼风等不良气候环境除了会影响体温和呼 
吸等生理机能外.也会使乳量及乳质等生产性能降低。 
1.2.2挤奶卫生 
挤奶卫生不良,挤奶设备低劣和不良挤奶操作,使乳房 
和乳头受到损伤.破坏乳头管的构造.减弱乳房抵抗细菌感 
染的能力,从而使奶牛发生乳腺炎。或者挤奶员的素质不 
高.如手工挤奶方法不当,挤奶前不擦洗乳房或擦乳房的水 
中无任何消毒剂。每次挤奶时乳汁未挤净,挤奶后不用消毒 
液浸乳头,一块抹布擦洗很多牛,且用于擦洗手臂上的牛 
粪。或者不能正确使用挤奶器或对挤奶系统没有进行很好的 
保养,牛棚真空泵调节器不清洁,挤奶器上的橡皮管未经常 
更换,使挤奶器不能正常工作。清洗挤奶器不加任何消毒剂。 
1.2_3外伤 
当乳房和乳头不慎创伤,病菌就在该处迅速生长、繁 
殖.通过乳头口进入乳头管而侵入乳池。牛舍及牛床的构造 
不合理,如牛床太窄、太硬或潮湿等容易使乳头擦伤,也可 

201 3.5口画嗣訇圈 93 
饲养管理 
增加本病的发生率。 
1.2-4营养不当 
有时饲喂的精料过量(蛋白质过高)、粗料不足、饲喂 霉变的饲料或突然改换饲料以及豆科牧草或豆腐渣饲喂过量 (含植物性动情素)等饲料性诱因均会引起代谢障碍、下痢、 食滞、不安定乳或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和矿物质缺 乏(尤其是VA、B一胡萝b素、V 和硒缺乏)可以使易感牛 发生乳腺炎。缺锌能改变细胞的功能,抗体产生减少。乳头 管上皮的完整性是抗乳腺炎病的第一道屏障,角蛋白的形成 需要锌。当角蛋白受损后,乳腺炎发病率增多。在奶牛日粮 中添加蛋氨酸锌,奶产量提高12.7%,体细胞数降低 38.66%,乳腺炎发病率减少15.56%。 1.2.5兽医卫生 治疗时所用的注射器和导管针,必须严格消毒。乳房注 射时,每个乳区用一个新的针头,以免交叉感染。 此外夏季蚊、蝇和吸血昆虫等疾病传播媒介增多也可能 与本病的发生有关。遗传因素乳头不规则会导致挤奶不正 常,或容易遭到践踏受伤而较易引起本病。同时高泌乳能 力、乳腺组织的构造或个体吞噬细胞功能等的不同也会影响 到本病的发生。其他因素激素分泌状态会引起微血管通透性 亢进,乳中钙离子或pH,Na 、C1一和白血球数等增加.免疫 不全,乳房中注入药物等也可成为诱因。 2隐形乳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易感染性疾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制 定一个合理的防御措施,严格执行,长期坚持,才能使隐性 乳腺炎的发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乳业发达国家早已采取了 这种措施,一些规模化的奶牛场现在也采用了这种措施.在 控制隐性乳腺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2.1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措施预防 2.1.1保持牛舍卫生 绝大多数乳腺炎是由于乳区被细菌感染而引起,因此, 预防奶牛乳腺炎的关键是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首先是牛床 设计要合理,大小适中,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地面作防滑 处理或铺垫防滑垫;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保持牛舍内干 燥清洁,进行牛体刷拭,尤其要保持奶牛后驱及尾部的清 洁,饲养密度要合理,并注意通风换气,每次挤奶后进行饲 喂,使牛只保持站立姿势1h以上。 2.1.2加强挤奶管理 挤奶前先将乳房擦洗干净,先乳头、后乳房最后擦洗乳 镜;挤奶后对乳头进行药浴,每次挤奶前后对挤奶设备进行 清洗和消毒,平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有效保养。在每次挤奶 94口叵嗣圊口 201 3.5 后进行乳头浸浴,浸液的量不要多,但要能浸没整个乳头。 2.1.3干奶期预防 泌乳期末,每头母牛的所有乳区都要注入抗生素。药液 
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 
2.1.4加强犊牛、后备牛的培育,淘汰慢性乳腺炎病牛 
这些病牛不仅奶产量低、经济利用价值低,而且从乳中 
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成为感染源。 
2.1.5保护牛群的“封闭”状态 
避免因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感染源。 
2.1.6定期检查挤奶机的性能 
虽然挤奶机的影响大约只占乳腺炎问题的5%,但仍要 
保持挤奶机的真空稳定性和正常的脉动频率,不要因此而损 
害乳头管的防护机能。要保持挤奶杯的清洁,及时更换易损 
坏的挤奶杯“衬里”,因为它容易“滑脱”而造成感染。 
2.1.7定期进行牛奶SCC(体细胞计数)检查 
根据细胞数目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应使奶业生产者知 
道,传染性病原菌、奶的体细胞数和奶产量损失之间的关 
系,认识到预防隐性乳腺炎的重要性。 
2.1.8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青绿、青贮饲料喂量 
改善畜舍环境,使畜舍通风良好,在乳腺炎高发季节定 
期进行消毒。牛床、垫草及时清扫更换,挤奶器具定时清洗 
消毒。保持牛体卫生。 
2.2药物预防 
2.2.1内服盐酸左旋咪唑 
在泌乳期按每千克体重7.5mg内服一次,分娩前1个月 
内服,效果比较好,同时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具有免疫 
调节作用,可以帮助牛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 
2.2I2补充亚硒酸钠或V 
每头奶牛每天补硒2mg,或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 
0.74mgV ,都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能力降低乳腺炎的 
发病率,尤其在缺硒地区。 
2.2.3用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腺炎进行防治 
有人用中草药组方对患隐性乳腺炎的泌乳期的黑白花奶 
牛进行阶段性添加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腺炎患牛细胞免 
疫功能明显提高,隐性乳腺炎显著好转,有效率达83%。 
2.3接种乳腺炎疫苗 
乳腺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腺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地预 
防乳腺炎,特别是隐性乳腺炎的发生。具体使用的方法为: 
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ml,第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1针, 
30d后注射第2针,并于产后72h时内再注射第3针,能有 
效地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