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乳房炎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
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
乳汁中体细胞含量增加,乳腺组织发
生病理变化,是奶牛场的常发病之一。
国外对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己有一百多
年的历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国
对乳房炎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上世纪
八十年代才开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奶牛乳房炎对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影响
很大,可使奶牛泌乳机能受损,生殖
机能失调,轻者引起产奶量下降,乳
的品质发生改变,含有病原菌危害人
类健康,重者可引起泌乳机能完全丧
失,使奶牛失去利用价值,危害性很
大,尤其是隐性乳房炎不表现临床症
状,隐蔽性强,发病率高,因此奶
牛乳房炎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门
课题。
1乳房炎的分类
1.1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变化,
要用特殊的试验才能检出乳汁的变化,
通常称为隐性乳房炎。最常用的检测
方法有两种,一是体细胞记数法,就
是计算每毫升乳汁中的体细胞数,这
是确诊隐性乳房炎的基准,也是与其
他方法作对照的基准,一般每毫升乳
中体细胞数超过50万,即定为乳房炎
乳,但根据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
试验表明,即使向乳头内注入注射用
水,乳中的体细胞数也可增至400万/
ml以上,故一般认为在100万以下就
可定为正常,国外也有报道,在泌乳
中期细胞数超过100万/ml,才疑为炎
症,用这种方法判定最为准确,但操作繁琐,不宜在临床中应用。二是
CMT法,是美国CalifomiaMastitisTest
的缩写,这种方法的检出率很高,可
在现场迅速做出诊断,其方法是用
CMT诊断试剂加入等量的乳汁中混匀,
如果乳汁没有变化不出现凝块,则认
为是阴性反应,是健康的奶牛,此时
乳汁中的体细胞总数在O~2万个/ml;
如果乳汁有微量沉淀,但不久即消失,
则为可疑反应,此时体细胞总数在2~
50万个/ml,也可认为是健康的;如果
乳汁部分形成凝胶状,为弱阳性反应,
体细胞总数在50~80万个/ml,理论上
则为患有乳房炎;如果全部形成凝胶
状,静止后附着于皿底,则为阳性,
甚至强阳性,体细胞总数在80~500万
个/ml,甚至超过500万个/ml。我国中
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发明
了LMT法(LanzhouMastitisTest),其
效能与CMT基本一致,判断标准同
CMT。
1.2临床型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异常
变化,乳汁中含有絮片、乳房出现红、
肿、热、痛的炎性反应,即可认为是
临床型乳房炎。一般轻度临床型乳房
炎乳汁中有絮状物或乳凝块,有时呈
水样,颜色发黄或发红,乳房轻度发
热、疼痛或不热不痛,有的肿胀,重
度临床型乳房炎乳区红、肿、热、痛,
乳汁分泌异常,乳量减少,并出现全
身症状如发热、食欲废绝等。根据炎
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
乳房炎、纤维蛋白性乳房炎、化脓性
乳房炎和出血性乳房炎。患有浆液性乳房炎时,患牛泌乳减少,乳汁稀薄
含有絮片,乳房红、肿、热、痛,乳
上淋巴结肿胀,乳房皮下和叶间结缔
组织有浆液和大量白细胞渗出;患有
卡他性乳房炎时,患牛乳汁呈水样外
观,含有絮片、凝块,乳房红、肿、
热、痛,乳腺上皮细胞变性脱落,有
的出现全身症状;患有纤维蛋白性乳
房炎时,患牛乳汁呈水样外观,奶量
减少,乳房红、肿、热、痛,乳上淋
巴结肿胀,乳静脉怒张,纤维蛋白沉
积于组织内,体温升高到40℃以上;
患有化脓性乳房炎时,患牛奶量剧减
或停止泌乳,乳汁呈水样外观,含有
絮片,乳区萎缩硬化,发热、疼痛,
乳房内有脓肿,有时脓肿破溃,出现
较重的全身症状;患有出血性乳房炎
时,患牛奶量剧减,乳汁呈水样外观,
含有絮片及血液,乳房部分皮肤有红
色斑点,乳上淋巴结肿胀,乳房深部
组织及腺管出血,挤奶时剧烈疼痛。
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
1/3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尤其是隐
性乳房炎感染率非常高,控制难度也
非常大。据统计,在经济损失上,临
床型乳房炎只占30%,而隐性型占
70%。我国每年因隐性型乳房炎造成的
损失约达1.35亿元,其危害严重,经
济损失巨大,尤其是在奶牛业迅猛发
展的今天,乳房炎所造成的产奶量下
降、奶源污染,甚至患病奶牛的淘汰
等危害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2试验和检验
2.1试验目的
通过分析现阶段奶牛养殖场,乳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治疗
王英杰荆美娟荆学金(山东省平度市畜牧兽医局266700)疫病防治畜业技术116
中国畜禽种业2011.8房炎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正确指导临
床科学用药,力求针对性用药,防止
盲目用药,为防治本病提供用药参考。
2.2检验方法
采用美国加里佛尼亚快速诊断法
(CMT法)检验隐性乳房炎。
2.2.1方法步骤
用温水将乳房擦洗干净,继用
0.2%新洁而灭擦洗乳房,再用75%的
酒精溶液消毒乳头,然后带上灭菌手
套进行人工挤乳,弃去头两把乳,将
四个乳区的乳挤到相应的乳汁检验盘
上,倾斜检验盘60度,排除多余的乳
汁,加入2ml的试剂,立即水平摇动
检验盘,使乳汁与试剂充分混合,10s
后观察,判定标准见附表。
2.2.2乳样的采集方法
首先将患病乳房进行消毒处理,
用温水将乳房擦洗干净,0.2%新洁尔
灭擦洗乳房,再用75%的酒精溶液消
毒乳头,然后带上灭菌手套进行人工
榨乳,弃去头两把乳,排除污染的杂
菌,第三把乳开始用灭菌锥形瓶接住,
大约采集20ml左右,然后迅速将灭菌
锥形瓶在酒精灯上火焰消毒,塞上灭
菌棉塞,标明牛号、乳室、日期后放
入冰桶,送回实验室进行细菌检验,
如当天不能检验,则放入4℃冰箱保
存,一般不应超过48h。
2.2.3细菌的纯化
将分离出有乳房炎的乳样各取
10mL,加入灭菌离心管中做好标记,
以2500r/min离心15min,弃去管中上
层液体,留取底部沉淀物。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置37℃
恒温箱培养24h。并对可疑菌落镜检。
2.2.4细菌的纯培养
取扩大培养24h的菌落接种于麦
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
基进行鉴别,取典型菌落接种于肉汤
培养基进行纯培养。
2.2.5生化鉴定
根据菌体形态、溶血情况及染色
特性初步判定细菌类属。各类细菌按
相应生化特性作进一步的鉴定。
2.2.6细菌的生化试验及运动力
检查
取37℃、18h肉汤纯培养物,进行
常规生化试验。
动力学检查:用灭菌的接种针穿
刺接种,置22℃恒温箱中培养后观察
结果。
采用纸片扩散法,即用吸管滴加
纯培养菌液1滴(约0.02mL)于营养、
鲜血琼脂平板上,用L棒将菌液均匀
涂布,加盖后放置10min左右,待平
板面稍干,用镊子将药敏纸片平放在
琼脂平板上,并轻压使其紧贴平板表
面药敏纸片一旦接触平板即不再移动。
用直径为90mm的平皿,贴纸片7张,
两纸片中心距离不少于24mm,纸片与
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贴好纸片的平
板,置37℃培养24h。参考世界临床实
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
片扩散标准判定结果。
2.3检验结果
在调查的4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
中,共有7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7.5%(7/40),21头患有隐性
型乳房炎,发病率为52.50%(21/40),
乳房炎共有70.00%(28/40发病率。在
123个被检乳区中,患有临床型乳房炎
的乳区有8个,乳区阳性率为6.50%
(8/123),患有隐性型乳房炎的乳区有
40个,乳区阳性率为32.52%(40/
123)。
3乳房炎的防治
3.1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14种抗菌
药物中头孢氨苄、新霉素、红霉素、
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5种抗菌素
的抑菌效果较好,而诺氟沙星、链霉
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抑菌效果较
差。其中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头孢
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对
无乳链球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呈现高
敏反应;新霉素、恩诺沙星、利福平、
四环素、林可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大肠杆菌对新霉
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敏感。
3.2防治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应采取药物治
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增
强其疗效。科学使用乳房按摩、冷敷
法或热敷法能够促进乳房炎的治愈,
改机器挤乳为手工挤乳,每3h挤乳1
次,尽量挤尽乳房内乳汁,乳房热痛
时要冷敷,处在炎症缓解期要热敷和
按摩。乳房内药物疗法用药时剂量要
足,用药后按摩乳房有利于药物在乳
腺内的分布。畜业技术
疫病防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