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试卷(II )卷一、积累运用(30分) (共7题;共30分)1. (3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灼(zhuó)热稀疏(shū)笃(dǔ)志刨(báo)根问底B . 高邈(miǎo)坍(tān)塌狭隘(yì)风流倜(tì)傥C . 私塾(sú)匿(nì)笑好(hǎo)学拈(niān)轻怕重D . 蜷(q uán)伏干涸(hé)抽噎(yē)慷慨(kǎi)无私2. (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推辞时辰荒芜身披鹤氅B . 教诲袍袖躬耕头带纶巾C . 疏懒衣襟嘱咐单食壶浆D . 傲慢骋礼侍立经世奇才3. (3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上个周末,我们有幸莅临松山湖华为小镇,领略了它独特的建筑风格。
B . 我们小组拟定了一份关于暑期研学的草案,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C . 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我们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袖手旁观。
D . 位于我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后,前来参观的市民接踵而至。
4. (3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 . “校长陪餐”在我市各校执行的情况如何?昨天午餐时间,记者走进我市部分学校进行了探访。
B . 随笔式评论《关于散文<白鹭>》选自《散文家喜欢的散文》。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C . 靖江市政协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描绘了打造“长江未来港、智能制造城、生态宜居地”美好蓝图。
D . 一套6枚特种邮票《山水盆景》确定了靖江山水盆景在中国盆景发展史上的地位。
5. (3分)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成语“教学相长”“鹏程万里”“无人问津”分别出自《礼记》《孟子》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里最常使用的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来强化情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C . 《名人传》是英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D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诗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白居易、韩愈,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6. (10分)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
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雄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请把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 (5.0分)名著导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________产生、发展的原因。
(3)《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作者)。
二、阅读理解(50分) (共4题;共50分)8. (6分)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 . 诗的颈联“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 .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 . 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9. (16.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又相之________ ②微管仲________(2)下列句中划线字用法与“吾其被发左衽矣”中“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吾妻之美我者B . 其一犬坐于前C . 一狼洞其中D . 此皆良实(3)子贡为什么对管仲是否仁德提出了疑问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结合本文孔子的看法谈谈怎样才是“仁”。
10. (12分)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小题。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阮直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
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
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
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
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
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道。
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
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
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
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
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
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
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
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
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
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
(选自2019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词语的理解。
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
B . 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C . 作家吴亮的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
D . 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
11. (16.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时评)金苍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
《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闪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
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
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然而,在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
这样一部小说,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
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其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故事,更是一个能够不断拓展想象力边界的舞台。
《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从这个角度看,《流浪地球》开启的,也可能将是一个新的电影世界。
而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
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
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战狼Ⅱ》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
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
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而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比例超过20%。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