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步晶化法合成纳米SAPO-34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两步晶化法合成纳米SAPO-34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V01.32 

2011年4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No.4 

939~945 

两步晶化法合成纳米SAPO一34 

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杨德兴 一,王鹏飞 一,徐华胜 ,吕爱玲 ,胡 杰 一,吕待清 ' 

(1.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200062;2.上海绿强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201608) 

摘要分别以拟薄水铝石、硅溶胶和磷酸为铝源、硅源和磷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采用两步水热晶 化法合成出粒径为200~300 ilm的纳米级SAPO一34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 (XRF)、 si、 Al、 P MAS NMR、SEM、BET和NH 一TPD等手段对合成的SAPO一34分子筛进行表征,并考 察了纳米SAPO一34分子筛在固定床甲醇制取烯烃(MT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两步水热 晶化过程的条件可有效地调控SAP044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当第一步和第二步晶化温度分别为130和18O ℃时,可得到200~300 nm的晶型完整的SAPO一34分子筛.合成的纳米级SAPO一34分子筛对MTO反应的 

C,~C 选择性可达92%,单程寿命接近10 h,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合成的大粒径SAPO一34分子筛. 关键词纳米SAPO一34分子筛;两步晶化;过氧化氢氧化处理;甲醇制取烯烃(MTO)反应 中图分类号0614;064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1-0790(2011)04—0939-07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及乙烯和丙烯等下游化工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开发新的非石油制取烯烃 

的工艺路线显得尤为迫切.其中,天然气经由甲醇制取烯烃(GSMTO)的工艺是目前公认的极具应用前 

景的技术路线 J.天然气制备甲醇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甲醇制取烯烃(MTO)过程的催化剂目前仍 

难以满足工业需求. 

SAPO一34分子筛由于具有较小的孔径、适中的酸性及较强的水热稳定性而被认为是MTO工艺的 

最佳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SAPO一34分子筛催化MTO,甲醇的转化率和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可高达 

100%和80%,而且几乎没有C 以上产物生成 .然而,作为一个典型的气一固非均相反应,SAPO一34 

分子筛孔道内极易因内外扩散阻力而产生积碳,加上反应本身的强放热特性,从而导致催化剂快速失 

活,有的寿命仅有数小时 .因此,如何在确保高活性的前提下,延长使用寿命是SAPO.34催化剂开 

发的关键. 

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粒径,尤其是当粒径达到纳米级时,可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弱扩 散的限制 7-,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抗积碳能力及加速反应热去除的有效手段 .通常采用 

常规水热法合成SAPO一34分子筛,晶核形成后极易发生自聚,因此制备的分子筛颗粒的粒径多为 

1~2 Ixm,甚至更大 .为了降低SAPO一34分子筛的粒径,近年来研究者从模板剂和合成的工艺参数 

等不同角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如刘红星等 采用HF一三乙胺复合模板剂法或四乙基氢氧化铵一吗 

啡(TEAOH—Morpholine)双模板剂法,得到平均晶粒粒径为1 m的SAPO一34分子筛.李伟等u 在常规 

水热合成法的基础上,在搅拌过程中引入超声分散,最后得到的SAPO一34粒径在900 nm左右.Norika— 

ZU等。。 分别采用TEAOH,Mor,TEEDA,TEAOH和Mor的混合物为模板剂,合成出粒径为800 nm的 

SAPO一34粒子.这些研究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APO一34分子筛的活性并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充分 

显示了小粒径晶粒SAPO一34分子筛催化剂的优势. 

本文采用两步晶化法,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成功制备出粒径为200~300 nm的SAPO一34 

分子筛,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合成SAPO一34分子筛对MTO反应的催化活性和寿命. 

收稿日期:2010-06-23.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批准号:2007AA05Z326)和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批准号:0952nm01200)资助 联系人简介:王鹏飞,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E-mail:wpf@sricims.cor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 实验部分 

1.1试 剂 硅溶胶(质量分数30%,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拟薄水铝石(质量分数65%,中国铝 

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四乙基氢氧化铵(质量分数25%,上海才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磷酸 

(质量分数85%,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过氧化氢(质量分数30%,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常规水热合成SAPO_34分子筛 

将硅溶胶、拟薄水铝石和四乙基氢氧化胺按照配比为/2(SiO ):/2(A1 O ):n(TEAOH):n(P:0 ): 

0.6:1.0:0.5:1.0混合,于20℃搅拌4 h,缓慢滴加磷酸溶液,继续搅拌6 h,将得到的溶液装入带有 

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于35℃陈化24 h后.于180℃晶化14 h,即得到SAPO-34 

分子筛原粉.产物经离心、洗涤后干燥,然后分别经过以下条件处理:于600℃煅烧6 h(S0-00);不经 

过任何处理(SO-O1);加入用量为SAPO一34分子筛原粉质量4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于70℃搅拌10 

h,洗涤,干燥(s0.()2). 

1.3两步晶化法合成SAPO-34分子筛 

在20℃(或60℃)下,将拟薄水铝石、硅溶胶和四乙基氢氧化铵按上述比例混合,搅拌4 h,缓慢 

滴加磷酸,继续搅拌6 h,将得到的溶液装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于35℃老 

化24 h.再于100 cC(130,150℃)晶化4 h,得到含有老化液的一次晶体.除去老化液,向一次晶体中 

补加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与老化液体积之比为1:1,1:2,1:3),并搅拌均匀,将其置于高压釜中,于 

180 cc晶化10 h,洗涤,得到产物.加入用量为SAPO一34分子筛原粉质量的4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于70℃搅拌10 h,洗涤,干燥,即得到SAPO一34分子筛. 

1.4 SAPO_34分子筛的表征 

XRD测试在Bruker D8 ADVANCE型衍射仪上进行,Cu Ka射线,管电压30 kV,管电流20 mA,滤 

波片Ni,扫描速率2 ̄/min,扫描范围3。~50。.采用Hitachi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SEM测试. 

采用AUTOSORB一1C型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分析仪(美国康塔公司)进行BET表征,用静态低温氮吸附 

容量法测定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采用x射线荧光仪(XRF,XRF.1800,日本Shimadzu公司)分析SAPO- 

34的化学组成.采用Zetasizer Nano ZS型(Malvern Instruments Ltd.)粒度仪分析SAPO一34的粒度及粒度 

分布.MAS NMR实验在AMX-400型核磁共振仪(Bruker公司)上进行, Si的共振频率为79.49 MHz, 

’Al的共振频率为104.26 MHz, P的共振频率为161.97 MHz,脉冲宽度分别为2 Ixs(对应-tr/2的脉 

冲)、0.5 txs(对应rr/13的脉冲)和3 s(对应2,rr/3的脉冲),对应的循环延迟时间分别是100,1,60 

S,化学位移的参比样品分别为四甲基硅(TMS)、氯化铝饱和溶液和85%H PO , Si谱和 Al谱样品 

转速频率为4 kHz,叭P谱样品转速频率为5 kHz. 

1.5催化剂中碳含量测定 

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CS-206,上海宝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对催化剂中的碳含量进行分析.称取 

70 mg样品置于一次性坩锅中,加入一定量的助燃剂(钨粒),然后持续通氧气50 s,保证样品充分燃 

烧,同时收集样品燃烧过程中放出的CO ,得到CO 释放量的谱图,以此计算分子筛中残留碳的含量. 

1.6 SAPO-34的酸强度测试 

SAPO.34的酸强度采用NH .TPD进行测试.称取60 mg分子筛样品,在N 气氛围(N2流量30 

mL/min)下以10 ̄C/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600 oC,恒温活化1 h后,冷却至100 oC吸附NH 气35 

min,再采用N 气流吹扫20 min,以脱除样品表面物理吸附的NH。;然后以10 ̄C/min的速率升温至 

600 oC,此过程中由色谱工作站采集NH 脱附数据,得到NH3-TPD谱图. 

1.7 SAPO-34的催化性能评价 

将1.35 g催化剂装入石英反应管中,在550℃的N:气氛围中(氮气流量30 mL/min)活化30 min, 

然后降至450℃进行反应,反应气中V(甲醇):

 (水)=2:3,空速(WHSV)为0.42 h~,反应产物由在 No.4 杨德兴等:两步晶化法合成纳米SAPO一34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线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 SAPO-34分子筛的合成 

考察了初步成胶温度、晶化温度及稀释水量等主要工艺条件对最终产物晶相组成和粒径大小的影 

响,结果列于表1. 

Table 1 Influence of synthefice conditions 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SAPO ̄4 with small crystal 

比较样品S0-00,S0-01和S0-02可看出,与传统的煅烧法相比,过氧化氢氧化脱除模板法可有效 

地降低SAPO.34的粒径.这是因为常规的高温煅烧过程会导致粒子间发生团聚,而采用过氧化氢氧化 

法,条件比较温和,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分子筛粒子之间的团聚 . 

比较样品S0-02和S1—1可以看出,低温晶化及加蒸馏水稀释处理使SAPO.34的粒径几乎降低了1 

倍.低温晶化过程可生成较多的分子筛晶核,加入蒸馏水有助于稀释分子筛晶核的浓度,使晶核之间 

的距离变大,从而避免了晶核之间的聚集.在第二阶段高温晶化的升温过程中,反应液中的未成核物 

种又经历了一次成核过程,产生更多的分子筛晶核,从而在反应液原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 

SAPO.34分子筛颗粒的尺寸.因此SAPO ̄4的粒径并未随水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 

由样品Sl4,S3—1和S3-2可以看出,相同状态的反应凝胶分别经过100,130,150℃低温晶化后, 

制备出来的晶粒尺寸有一定的差别.说明晶化温度对SAPO一34晶粒控制有一定的影响,在130℃晶化 

得到的晶粒粒径最小. 

2.2模板剂的脱除 

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对比了未处理的分子筛原粉、过氧化氢处理分子筛以及煅烧处理的分子 

筛中的残碳量.结果发现,未经任何处理的SAPO一34分子筛(S0-01)中碳含量高达12.88%,说明分子 

筛中含有大量的模板剂.而采用过氧化氢氧化(S0-02)和煅烧处理(S0-00),分子筛中残余碳含量分别 

降至0.74%和0.37%.由此可见,利用过氧化氢氧化法 

可以在低温下有效地脱除催化剂中的残留碳. 

2.3合成小晶粒SAPO-34分子筛的表征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温晶化和过氧化氢氧化过程的影 

响,以样品S0-00,S0-02和s3—1为代表,分别采用 

XRD、XRF、 A1、 P、 Si MAS NMR、SEM、粒度分布 

和BET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由图1可见,采用直接煅烧和过氧化氢氧化(包括 

一步晶化和两步晶化过程)合成的SAPO.34催化剂的特 

征衍射峰强度均与文献[13]报道的几乎一致.进一步比 

较可发现,采用两步晶化法合成的S3.1结晶度要显著 2 (。) Fig.1 XRD p ̄rns of diferent SAPOG4 sampl ̄ 

0.so 0o;b.S3—1;c.So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