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 .Sci.2010。38(16):8680—8682。8686 责任编辑常俊香责任校对卢瑶 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接枝改性研究 王晓红,刘静,李春,催恒律,郝臣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目的]提高木质素磺酸盐的水处理能力。[方法]以粘度和产率为表征量,研究不同引发剂对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酰胺接枝共 聚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引发剂用量、温度、单体丙烯酰胺用量对接枝共聚物粘度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原料 及改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K s 0 /Na S:0 引发的接枝反应效果较好,反应产物具有最大的粘度和较大的反应产率及较小的 表面张力;(NH4) Ce(NO,) 、(Nl{4):s。o8、(N ):Fe(SO,) .6H:O/H:0 引发的反应产物粘度较小,产率较低。接枝共聚反应的优化 条件为:l(2S 0。/Na S O 用量6×10一mol/L,反应温度4o℃,丙烯酰胺用量8 g,此条件下的改性产物可作为优良絮凝剂。[结论]该研 究优化了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条件。 关键词木质素磺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 中图分类号1'Q3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6—08680—03
Study on Grafting Modification of Lignosulfonate and Acrylamide WANG Xlao-hong et al(Institut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Zbe ̄iang,Jiangsu 212013) Abstract[Objective] e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water treatment capacity of lignosulfonate.[Method]With viscosity and yield rate as the characterization constant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itiators on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odium lignosulfonate and acrylamide were invesfiga- ted. e efects of initiator dosage,temperature and monocase acrylamide dosage on viscosity of the graft copolymers were studied througIl or- thogonal test an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At the same time。the structures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modifier were analyzed. [Results]rI’lle effect of grafting reaction induced by K2S208/Na2S203 was better,and the reaction products had the maximum viscosity,hish- cr yield rate and smaller surface tension.11le reaction products induced by(NH4)2Ce(NO3)6,(NH4)2S2O8 and(NH4)2Fe(SO4)2.6H2O/ H202 had lower viscosity and lower yield rate.rnle optimum condition of graft eo—polymerization WaS K2 s20B/Na2s203 dosage of 6×10 mot/L,reaction temperature of 40℃,acrylamide dosage of 8 g.Under tl1is condition.the modified products could be used aS good floccu- lant.[Conclusion]111e study optimized the condition of g珀n CO—polymerization of lignosulfonate and acrylamide. Key words Sodium lignosulfonate;Acrylamide;Graft copolymer
木质素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大量存在于木材、竹、草等 造纸原料中,其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约占植物总量的20%。 木质素磺酸盐是制浆造纸工业亚硫酸法制浆废液絮凝沉降 的回收物,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来源丰富的可再生资 源” 。木素磺酸盐是最早使用的水处理剂之一,具有一定 的缓蚀、阻垢和分散作用,由于其投量大、性能差且不稳定等 缺点,目前仅作为分散剂在部分复合药剂中使用 ]。 对木质素磺酸盐进行改性可提高木质素分子的质量,改 善其架桥、网捕和螯合性能,提高其水处理能力。改性后的 木质素磺酸盐表面活性明显增强,可用作处理昧精、印染、造 纸等废水的絮凝剂。这不仅可合理利用木质素资源,变废为 宝,而且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在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的同 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笔者以粘度为表征量研究不同引发剂对木质素磺酸盐 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最优化条件制备性能优异的接枝 共聚物,通过表面活性测定、电镜分析及差热测定对接枝共 聚物的物理性能及结构进行了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原料木质素磺酸钠,工业品;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方法 1.2.1接枝物的合成。按一定比例往三口烧瓶中加人木质 素磺酸钠和蒸馏水,搅拌10 min,木质素活化后加入配比量 的引发剂和丙烯酰胺单体,搅拌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反应3 h后得深棕色溶液,即共聚物粗产品。根据接枝单体、共聚产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08KJIM30001);江苏大学高utA ̄l-基金 (08JDG022)。 作者简介王晓红(1971一),女,安徽怀宁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从事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改性研究。 收稿Et期2010 ̄3—15 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能 的差异,将聚合物从反应体 系中分离、纯化出来。依次用异丙醇、无水乙醇和甲醇处理 反应混合物,经浸取、沉淀、抽滤、洗涤、蒸馏、干燥等步骤,得 到木质素磺酸盐一丙烯酰胺共聚物纯化产品 。称重,计算 反应产率 。 产率=[ ( + )]×100% 式中, 为产物重; 为加入木质素磺酸钠的重量; 为加 入的丙烯酰胺的重量。 1.2.2正交试验。根据初步试验结果,分析反应物配比,反 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在综合比较各因素 对产物性能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将反应物质量分数和反应时 间等因素取为定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优化 的工艺条件,即木质素磺酸钠2 g,反应时间3 h,加入蒸馏水 100 ml。以反应温度(A),单体丙烯酰胺质量(B),引发剂 K:S:0 /Na2S 0 浓度(C)为考察因素安排正交试验,试验 的因素和水平如表l所示。
表1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 Table1 Thefactors andlevels of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1.2.3样品粘度测定。采用粘度法测定磺酸盐木质素及改 性样品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对于某一指定的粘度剂而言,在稀溶液中存在:
rio 寺 (1) 38卷16期 王晓红等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接枝改性研究 868l 式中,t为溶液流出时间,t。为纯溶剂流出时间。 因此,在指定条件下,直接测定溶剂和溶液的流出时间 t。和t,即可应用式(1)求出相应的J,7。试验采用乌贝路德粘 度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测量。 1.2.4样品表面张力测定。试验采用鼓泡法测量样品的表 面张力,样品浓度0.2%,试验温度25℃。试验所用仪器为 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生产的DP.AW表面张力测定仪。 1.2.5样品红外光谱分析。对样品分离提纯后进行红外光 谱测试,所用仪器为Nicolet Nexus 470型Fr—IR傅立叶变换 红外光谱仪。 1.2.6样品电镜分析。对改性样品进行电镜测试,所用仪 器为日本电子公司生产的JXA一8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1.2.7原料及样品差热分析。利用德国NETZSCH公司生 产的STA2449C型热分析仪对原料及改性样品进行同步热分 析: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 ry,DSC)。分析条件为:样品 质量l0—20 mg(氧化铝坩锅);气氛为高纯氮气(99.99%), 流量50 ml/min;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室温,升温速率为10 ℃/min,结束温度为1 000 oC。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引发剂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木质素接枝反应主要 有自由基引发体系和光照辐射引发体系2种 』。试验采用 几种常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Fe -H 0 、高价铈盐、过硫 酸钾、硫代硫酸胺等)引发木质素接枝改性,各物质用量如 下:木质素磺酸钠2.0 g,木质索:丙烯酰胺=1:4(质量比), 木质素磺酸钠:水=1:50(质量比);接枝反应温度40℃,反 应时间3 h,引发剂用量4.0×10~mol/L。样品粘度、表面张 力测定时设定温度25℃,溶液浓度0.2%。 由表2可知,l(2S 0。/Na2S O 引发的接枝反应产物具 有最大粘度和较大的反应产率及较小的表面张力,可达到较 好的接枝效果,而(NH4) Ce(NO,)¨(NH ) Fe(SO4) .6H 0 /H:0 、(NH4):S:0 等3种引发体系得到的共聚物粘度较 小,即分子量相对较小,产率较低,故该研究采用l(2 s20。/ Na2S O,作为引发剂引发接枝改性反应。 裹2不同引发剂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Table 2 Theinfluence ofdiferentinitiator OH掣 ng reaction 2.2接枝共聚反应条件的优化 由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影 响接枝共聚物粘度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其次为引发剂用 量,再次为单体丙稀酰胺用量。提高温度有利于自由基向单 体转移反应,对木质素分子的链增长反应不利,所以一般情 况下接枝反应温度不宜太高。l(2 s20 /Na2S:0 产生的自由 基可使木质素分子活化,使丙烯酰胺分子容易与活化的木质 素大分子进行接枝共聚,增加引发剂浓度将产生更多的自由 基,从而引发更多的木质素分子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反 应,使共聚物产率增加,但引发剂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自 由基本身相互耦合(消耗了自由基),从而使共聚物产率趋于 稳定。单体丙烯酰胺用量增大后增加了木素自由基与丙烯 酰胺碰撞的机会,1个木素自由基将被多个丙烯酰胺分子包 围,木质素自由基可与单体发生更充分的反应。丙烯酰胺用 量继续增大后反应趋于稳定。由表3可知,A。、B3和c,对应 产物的粘度最高,所以正交试验的优化组合为A。B3c,,3个 因素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依次为:A>C>B。 表3中样品的粘度均较原样(未改性的木质素磺酸钠, 即0号样)有所提高,说明磺酸盐木质素已被不同程度的改 性,且其分子量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