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

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

2010年12月 第29卷第12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rtege of Education Dec.2010 V01.29 No.1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23 

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 

白国仁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大学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应立足于深化教学改革,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出发,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并运用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从而 

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使军事理论课成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0)12—0056—02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从一定意义上 

说,它具有军事课和政治课的双重性,使其在国防教育和德 

育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同其他课 

程一样,军事理论课也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既要突 

出它的政治导向性,也要有它自身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系统 

性。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作为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最主要途 

径之一,如何适应新军事形势下的革命发展需要,为培养具 

有现代国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是高校军事理论教 

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军事 

理论课教学创新,更好地搞好高校的国防教育。 

一、军事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1.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目前,军事理论课教学已经普及到各大高校,依据《普通 

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要求:国防史、国 

防法制与国防教育、国防建设、我国的武装力量、军事思想、 

世界军事形势、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与新概念武器及高科技战争等有关内容。实践证明,通过军 

事理论教育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军事理论知识 

及军事技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 

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强化了学生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 

识和国防观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民族责任 

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与此同时,军事理论教 

育教学还可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人 

生观的过程,同时也可扩大国家高素质后备兵员,加强我国 

的预备役建设…。 

2.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对于现代的大学生而言,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和 基础教育,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理论教学 

的根本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 

成才,实现军事育人的目的;二是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为中 

国部队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而对于 

大部分普通高校而言,开设军事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直接目 

标是:通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起责任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 

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军事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开 

设军事理论课不仅能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 

素质,还能培养和储备大量高素质的后备兵员,解决“兵多民 

不胜养,兵少不足以卫”的矛盾。因此,加强对军事理论课教 

学与研究的深化创新,改进军事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施,从 

而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是当今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关键。 

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 

军事科学是一门古老又永远年轻的科学,综合性很强, 

融汇了历史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现代高科技,内容十 

分丰富,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显军事理论课的特色是值得 

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对当今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浅谈几点看法: 

1.针对教学对象特点,突出内容创新 

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百里挑一之后才得以进 

入大学的校门的,他们普遍具有思想活跃、文化根底扎实、理 

解能力强、对国防和军事比较关心的特点。同时,现代的大 

学生年轻单纯,求知欲强,使命感较强,学习热情高,但情绪 

上很容易波动,所以军事理论课教学要注重知识性和趣味 

收稿日期:2010—07—02 作者简介:白国仁(1953一),男,黑龙江五常人,副教授,从事军事教育研究。 

56— 性,更要具有引导性和鼓励性。 

军事理论教学要紧跟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紧贴大学生 

的新思维,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 

用新信息带动新思维。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军事 

理论课教学在注重讲课的艺术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同时, 

还应该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基本侧重点而进行教 

学。与军校学院相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要侧重于拓宽军事领 

域的知识面,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而不宜在 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作过细的探究。二是要注重理论与战 

例的有机结合教学。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如今的军 

事教学要求,在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实际 

战例及相关的事例为论据,节选其精彩情节进行生动讲解, 

寓理于事例之中,寓理于情趣之中,使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 

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军事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吸引 

力。例如,在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时,其军事思想 

应用在当年美国向伊拉克发动的“震慑”行动中,指挥官采 

用孙武在他的最为著名的《谋攻篇》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 

之兵”的作战思想,以达到其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目的。三是 

要联系世界军事发展动向进行教学。在新的军事变革情况 

之下,教师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 

时调整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 

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人课堂教学,使课堂内容更加 

前卫、鲜活、精干,让军事理论课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有效 

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另外,还要保持教学内容有较高 

的起点,既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知 

识,又要让学生认清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和自己肩负的 

责任,培养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科技含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不断产 

生,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军事理论课,必然会促使它的内容不 

断更新和知识容量的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时间 

反而相对缩短,要适应这种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显得“力 

不从心”了,因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引堂人室”,达 

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的容量的目的。如今,实施多媒 

体教学已是改革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军事理论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不便于理解掌 

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把语 

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 

图、文、音并茂,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 

燥的问题趣味化。例如,在讲授制导技术的制导方式原理 

时,可以将各种制导方式做成动画形式,并可以从多角度进 行观看和讲解,从而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学生听课的积极 

性更高,对所学内容的感知更深刻、全面。除此之外,借助丰 

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往和资源共 

享,这种交互式学习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 

好的条件,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 

性。 

总而言之,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载 

体,它不仅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有机结 

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了教学规模,成为教师得力的 辅助工具,还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调动了学 

生的感官学习和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的知识,成为 

学生的认知工具。 、 

3.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军事教学效果 

对普通高校而言,在教学机制等许多方面依旧存在着很 

多的不足,而军事理论教学又具有内容多、覆盖面广、课时少 

的特点。显然,要想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多种形 

式,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使 

军事理论教学进入大学生的视野,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融人大学生的思想,帮助大学生开阔军事眼界,理清学习思 

路,消化理解课上学习的内容,增强国防观念,提高战略思维 

能力。例如,为满足学生们了解军事新动态以及我军新装备 

的渴望,在不泄密的前提下,尽量向他们提供一些我军武器 

装备发展的新动向,介绍一些当前部队建设的状况等,提高 

他们对我军的了解程度。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大学生开展军 

事教育实践活动,如走访慰问当地老红军、老战士,参观驻地 

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基地。通过这些活动 

的开展,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大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渴 

求,巩固和发展军事理论教学发展,更让他们懂得“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奋发 

图强、报效祖国的赤子热忱。 综上所述,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担负着利用课堂传授 

各种军事基础知识和军事技能的职责,同时,也是增强学生 

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的根据地。相信随着普通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等多方面的不断探索创新,军事理论教学将会取得进一步的 

发展,为国防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勇刚.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J].国防 

教育,2002,(2). 

(责任编辑:侯秀梅) 

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