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理论课课件.ppt

军事理论课课件.ppt


第三讲、国防力量
一、概念 国防力量包括武装力量和非武装力量两个方面。我国的武装力量 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民兵等。 二、 国防力量的非武装力量方面也是举足轻重的 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政治、军事为主的角逐已经向经济, 技术的竞争转移。主要以军事实力的竞争开始让位于国家总体实力的 竞争。争夺新技术,争夺未来总体战略的主动权,开始成为国际间争 夺的核心。 (一)国防力量的特点: 1、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六、现代国防的主要观点
㈠ 全民的 ㈡ 全方位的 ㈢开放的 ㈣现代化的
第二讲
我国当代国防
一、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回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0-----1953年底)国家处在外御帝 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的经济恢复时期。此时 的国防建设主要有六项大的功绩与活动。 (一)解放西藏,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伟业。 (二)剿灭土匪,平息匪患。
1、扩张型
2、防御(自卫)型
3、联盟型 联盟型国防从性质上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两种。从联盟国 之间的关系来看可分为一元体和多元体两种。 4、中立型
二、国防的主要内容
㈠ 保卫国家主权 保卫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防的第一内容。 ㈡ 保卫领土完整 ㈢ 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
国防虽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却有着共同的实在——都是 以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为核心来组织的。
第四讲、高技术及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一、高技术战争相关概念
㈠高技术概念 ⒈什么是高技术 高技术就是建立在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 前沿尖端地位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 具有推动和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就其特点来分析,高技术一般 是指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高、职工的知识水平高、产品的附加值 高、工业增长率高、知识密度高的技术。 ⒉高技术兴起的社会、科技背景 ⑴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高技术的出现 经历三次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其标 志是:系统论、信息论、材料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新兴 学科的出现。正是这场科学革命导致了新技术革命的发生。 ⑵现代科技的负面效应使高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⒊高技术发展的特征 ⑴知识和技术的密度高 ⑵新技术、新产业以群体的形式出现 ⑶信息技术起主导作用 (微电子、计算所、光纤通信、激光器等)
2、区域目标——地区稳定
3、全球目标——世界和平
国防目标从内涵上分为四个层次: 1、国家的存亡——国防的首要目标 2、国家的安危——国防的次要目标
3、国家荣辱
4、国家的兴衰
五、现代国防的基本思想 ㈠ 国防的职能不仅是打仗,而且是要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㈡ 国防力量不单纯是军事力量,而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㈢ 国防不只是军队和有关部门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 大事
政治统帅,指导和影响国防,国防为政治服务,两者关系 可用“三个决定”来概括: ⑴ 国家的政治总目标决定着国防目标 ⑵ 国家的政治稳定,决定着国防的巩固和稳定
⑶ 国家政治制度决定国防体制的有效性
2、国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国防不单纯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而是既消耗又 “增值”。 3、国防与军事的关系

维护国家的安全
三、现代国防的一般特点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它是对传 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 动。 ㈠ 整体性 ㈡ 全民性 保卫、建设国防是全民的义务和责任。 ㈢ 持久性
㈣ 综合性
国防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1、国防与政治的关系 国防对政治是从属关系。政治是目的,国防是手段。
2、国防力量的突发显示性
3、国防力量的瞬时性 ⑴、交战国一方无条件投降
⑵、交战国一方的国土全部或大部被敌方占领
⑶、交战国一方在交战期内发生动乱话军事政变
(二)国防力量与相关力量的关系
1、国防力量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2、国防力量与社会物质,精神的关系(包含国土、科技、爱国意识等) 3、国防力量与军事力量的关系 三、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队和预备役军队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时 期 49--52 51—52 50—63 合计 方 向 作战次数 歼敌人数 13.5 万人 16083 57.4 万人 9.1 万人 80 余万人 缴获枪炮 20 余万支(门) 45 万多支(门) 2.1 万多支(门) 67.1 万多支(门)
西南 中南 川、云、贵、 青海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家成立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
⑵一般是指战争以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敌对双方都使用了大量 的高技术兵器。 ⑶一般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理论和方式方法,使 作战样式与传统的作战样式有着根本性区别。
第五课、当前世界军事形式及对策
一、恐怖主义袭击对国际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一)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本土 (二)美英对阿富汉发动大规模反恐怖战争 (三)新的一系列恐怖袭击 二、热点地区的和平进程在曲折中发展 (一)巴以冲突反复升温,和平进展严重倒退 (二)巴尔干地区危机四伏,冲突不断 (三)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南北会谈受到阻碍 (四)印巴冲突时断时续,首脑会谈无果而终 三、大国关系重新定位,军事战略重新调整 (一)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大国关系重新定位 (二)美国出台新的防务战略,实行战略重点东移 (三)俄罗斯继续奉行灵活务实的,东西平衡的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 (四)欧盟继续战略调整,重建大国关系 (五)日本进一步推行外向型军事战略 (六)印度继续推行争霸南亚,面向东方的战略 四、各国不断加大军费投入,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 五、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面临新的转折
⑷发展的速度快 ㈡军事高技术概念 ⒈军事高技术就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运用,是诸多高技术中为 了满足国防现代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新技术群。 自从有了战争、军事,新技术只要战争、军事可用的,一般都最 先运用于战争与军事,这是科学技术与兵器发展几千年形成的一条 规律。军事高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对高技术战争形成起决定 作用的军事高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 和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软 件工程技术、指挥通信与情报系统(亦称C3I技术)电子对抗技术、 隐形技术、定向技术等。 ⒉高技术武器装备,是以军事高技术为基础研制或改造的现代武器 装备,包括运用高技术研制的新武器装备和运用高技术改造的现有 武器装备。 ㈢高技术战争概念 ⒈什么是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一般是指在核威慑条件下,大 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其相应的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 争。 ⒉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条件: ⑴一般是在核武器、化学武器威慑的条件下,也就是说战争双方控 制不慎,就有可能发展核战争或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争。至少有使用 核、化武器的恐吓。
(五)着手组建新的军种兵种
(六)先后建立了一批军事院校,培养了大批现 代军事人才
第二阶段(1953-1965年)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
㈠1953.12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军事建设 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㈡为加速军队现代化的步伐,中共中央和军委指定了减少军队 数量,提高军队质量,精兵、合成的战略政策。 ㈢1955.11.14,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 定着手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研制核武器,从而揭开了我国 尖端武器的发展序幕。 ㈣1964.10.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政府随即发表了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相信核 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 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 是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
大学生军事理论
总成绩=出勤*20%+作业*30%+期末*50%
1.出勤:6个课时 2.作业:PPT 要求:每班2-3组,每组10个人左右,内容不同 PPT要写明每个成员的分工 汇报不超过5分钟 3.期末考试:小论文 要求:手写,1000字左右,内容与军事理论课相关 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内容真实无抄袭
军事是国防诸要素中最直接的因素,军事力量是国防力量 的中坚,但不是国防力量的全部。
4、国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国防大计应是教育第一,要加强国防,首先要加强国民文 化教育。
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㈠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㈡ 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㈢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国防目标按范围分为三种: 1、自卫目标——国家的安宁
其基本精神是: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从立足于“早打、大 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上 来。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有 重点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从单方面强调军队建 设转变到全面增强综合国力上来;从主要准备对付全面战争转 变到重点打赢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根据这一重大决策采 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㈠军队精减100万; ㈡军队编制体制改革; ㈢走“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道路; ㈣不断完善和加强战争动员体制和后备力量建设; ㈤更加重视军事理论和国防科技研究等。 二、我国的国防战略 国防战略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 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它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是由 国家的政治目标和整个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我国国防战略主要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第三阶段(1965.5-1976.1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尽管林彪、“四人邦”的干扰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主要 领导人仍然警觉地注意我国的安全。毛泽东针对林彪“四人邦” 破坏军队的阴谋严肃指出“还我长城”!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 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 因而保证了我国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6、10、16,成功发射中程地地导弹 1967、6、1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4、2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第四阶段(1978.12至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根据国际 形势的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 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 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1985、5、23,召开的中央 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 大决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