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工毛概题库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华工毛概题库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2、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B.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中国共产党的七大D.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中国共产党的一大D.中国共产党的七大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4、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

A.与时俱进的理论准备B.重要的理论准备C.全面系统的理论准备D.政治经济的理论准备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恩格斯思想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思想D.马克思列宁主义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6、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 )。

A.新民主主义理论路线、纲领的形成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

A.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9、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0、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 )。

A.党的十三大上B.党的十四大上C.党的十五大上D.党的十六大上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1、邓小平理论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 )。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 (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4、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了深入阐述,是在 ( )。

A.1978年B.1987年C.1992年D.1997年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5、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会议是 ( )。

A.党的十五大上B.党的十六大上C.党的十七大上D.党的十八大上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 ( )。

A.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7、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线是 ( )。

A.党要管党、从严治党B.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C.纪律和作风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8、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 ( )。

A.党要管党、从严治党B.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9、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 )。

A.关键一招B.关键一步C.重要基石D.动力源泉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20、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

A.关键一招B.关键一步C.重要基石D.动力源泉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2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22、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指出“是”就是()。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C.我们去研究D.调查研究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23、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指出:“实事”就是()。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C.我们去研究D.调查研究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24、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指出:“求”就是()。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C.我们去研究D.调查研究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25、“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A.遵义会议B.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C.党的八大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26、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

A.理论联系实际B.调查研究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实事求是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2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实事求是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统一战线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二、多项选择题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 )。

A.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B.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际中的创新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添了新内容D.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反对教条主义答案:AB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答案:AB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党的建设D.独立自主答案:ABD;考题来源:教材第二节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

A.社会主义本质论B.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答案:ABC;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5、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C.求真务实D.与时俱进答案:AB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展开的基本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答案:A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答案:AB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8、改革开放 ( )。

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D.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答案:AB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9、人民群众是 ( )。

A.历史的创造者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答案:AB;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0、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要不断增强( )。

A.道路自信B.思想自信C.理论自信D.制度自信答案:A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A.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D.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B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2、习近平强调推进周边外交的理念是( )。

A.亲B.诚C.惠D.容答案:AB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3、围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习近平强调时代潮流是()A.和平B.发展C.合作D.共赢答案:AB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4、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是( )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C.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答案:ABC;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C.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答案:ACD;考题来源:教材第三节16、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表现在( ) 。

A.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B.它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C.它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D.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答案:ABC;考题来源:教材第四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