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高效益的活动过程。
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
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
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
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语文高效课堂?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1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
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
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
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
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三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2 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2.1 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
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2 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 教学过程要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图画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挑战情境”、”问题情境”、”体态情境”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
3.1 创设情境,简简单单悟课文。
世界是形象的,但描述这个世界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
比如一年级上册《影子》这课,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还不清楚,对”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这些内容还不太理解。
如果只是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太小,难以接受。
课堂上,我发现外面太阳很大,灵机一动:何不直接到太阳下,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一下影子呢?于是,我在学生初读课文
后,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纷纷质疑: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为了解决以上疑问,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排好队,指挥他们分别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孩子们找找自己的影子各在自己的什么方向。
孩子们马上就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我又让孩子们在操场上随意跑,把自己的影子甩掉。
孩子们愉快的跑着,不断地有孩子向我报告:”老师,我的影子甩不掉,它像小黑狗一样跟着我。
”“老师,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走到哪儿,我们俩像朋友。
”……学生简简单单地理解了课文。
3.2 创设情境,快快乐乐说和写。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音乐、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较好地展示自己。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蝌蚪找到了妈妈,都跳到荷叶上,围着妈妈呱呱叫,该多么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
踊跃发言,争相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教完《窗前的气球》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科利亚?孩子们高兴地说:”想。
”“科利亚也非常想念你们,他盼望能得到你们的祝福。
”我让孩子们赶快拿出事先发给他们的用纸剪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写一句祝福科利亚的话,还可以画上漂亮的图案。
孩子们画着、写着,友情通过笔尖尽情地流淌。
3.3 创设情境,深入浅出拓思维。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如识字教学时,大街上、车厢里、超市内、商店广告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走进了生活。
4 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
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
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新课程带给我们是有效的教学。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
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
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
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曦;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过春燕;;让体验学习走进语文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3]孔国娟;;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学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4]李霞;;创造需求创造智慧――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智慧发展的策略[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