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浅谈“小学生的错别字如何纠正”
单 位:栾川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作 者: 张 艳 丽 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学科论文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浅谈“小学生的错别字如何纠正”
上个星期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当时从邻班借了语文科代表的课本。打开一看,眼前为之一亮,方方正正的字,俊美飘逸;讲义记得详详细细!“真是个优秀的学生!”我在心里暗自称赞。但仔细看时,却不禁担忧起来:每一行里面几乎都有错别字!科代表尚且如此,其他的同学就更不用说了。
这使我想到了在历次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考试或作业中,最基础的“根据拼音写汉字”、“换偏旁”等题目失分严重的现象,很令人尴尬。相反,那些我们教师认为很难的阅读理解题,反倒得分很高。但就是在这所谓得分很高的阅读理解题的答案里,错别字也是比比皆是,如果追究错别字的话,得分就不高了。而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错别字的现象一级比一级严重,基础知识得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都要使用汉字。汉字笔画多,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不理解或粗心,往往容易写错别字。小学生所学习的汉字虽然不多,但有的同学不注意加强记忆和理解,便容易出现错别字了。
承认现状,有两点意思:一是汉字多,易混淆,几乎没有人不写错别字。我们只能力求少写,进而做到不写;二是小学生识字有限,用字有限,写错别字不奇怪。特别是三四年级学生,用字量激增,识字量却有限,是出现错别字的高峰。现在由于一年级大量识字,二年级写话、写日记和语文综合性活动用字的练习机会增多,高峰期已大大提前。我们必须下功夫认真纠正,培养习惯,减少错别字。
着眼态度,就是说不写错别字完全可以做到,关键是态度。有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就可以减少以至不写,否则难于避免。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消灭错别字首先要着眼于认真用字态度的培养。坚持不懈,形成习惯,就是说纠正错别字要坚持不懈,在写字用字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不写错别字的习惯。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已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我对纠正错别字的问题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上网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特把我的一点看法总结如下:
一、探究汉字特点, 纠正错别字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 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因此, 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例如: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1)区别字形组词: 塞( )贪( ) 奉( ) 令( ) 见( ) 寨( )贫( ) 奏( ) 今( ) 贝( ) (2)加偏旁后再组词: 良———(粮)(粮食)(娘) (姑娘) 包———( )( )( ) ( ) 仓———( )( )( ) ( ) 仑———( )( )( ) ( ) (3)选字填空: 在再———正( ) ( )见 历厉———严( ) ( )史 以上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的练习, 形式简单, 可操作性强, 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中能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学生, 这样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如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把“急躁”的“躁”写成“燥”字。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 “躁”从足旁, 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跺脚的; 而“燥”从火旁, 火烤了当然要干燥, “燥”是“干燥”的“燥”。对一些字的偏, 如果能说出它的表义, 就能使错误减少。如“两点水”与“三点水”, 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用“两点水”做偏旁的字, 大都和冰有关, 如“冻、冷、凉、凝、冽””等字; 而用“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 则大都和水有关,如“江、河、湖、海、洋”等字。此外, 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找规律,总结经验。
二、优化识字教学, 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 帮助学生记忆难点。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前面所提到的“赢”字, 部件多, 学生容易写错。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 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让“赢”字中的各个部件一一有序地以各种方式、各种颜色出现。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既清楚了书写的顺序, 也记住了字形。有些字, 学生容易出现多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笔少笔的现象, 这同样可以通过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纠正。如“武”字, 学生经常多写一撇, 课件中首先出现了正确的“武”字, 然后再加上黑色的一撇, 这时下面立刻出现了一个红叉, 并出现提示音:““我不需要这把刀( 这一撇) 。”学生看后就很少再给“武”字多加一撇了。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老师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 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编识字儿歌就是其中的一种。如学生总是把“琴”字的下边写成“令”字。为了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有一位教师编了一句儿歌:“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不仅强调了上边两个“王”字的写法稍有不同, 而且还突出了“琴”的下边是“今”字。这样一来, 很少再有学生写错了。当然, 识字儿歌不光可以由教师编,同样可以发动学生自己编, 那样效果将更好。猜谜语也是一种方法, 它与编识字儿歌有相似之处,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记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如: “一点一横长, 口字在中央; 大口张大嘴,小口里面藏。”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在知道是“高”字后,就很少写错“高”字了。再如“吃饭”的“吃”,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容易在“乞”里面多加一横,我就会说:“吃鱼的时候把喉咙给卡住了!”孩子们听了以后,不禁的笑了起来,这样在下一次写的时候,就格外注意这个字了。当然, 这样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许多错别字教师虽然多次纠正, 但学生仍然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学生实际运用得少。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用字。教学,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经常把“座”和“坐”这两个字搞混淆。于是在一次课上, 笔者对一位学生说: “请你坐在一排一号座上。”当这位学生坐好后,笔者又在黑板上把这句话板书出来。学生辨别后, 了解了“坐”、“座”意思不一, 不能混淆。像“已”和“以”、“在”和“再”等这一类易混淆的同音字, 都可设计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另外, 还可把学生经常搞错的字放在编写好的词句中, 在课堂中朗读, 让学生听写。如“她含笑走进了宿舍”, 让学生区别“含”与“舍”这两个字。由此可,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识字用字,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 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 积极预防。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预见性。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容易写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如在教“浇、染、氏”等字时, 教师就会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教“隆、蒙、具”等字时, 就会提醒学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生不要少写一横; 而在教“掐、匙、览”等字时, 则会提醒学生不要写错部件? 这样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 从而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字, 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因为错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所以, 培养他们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不是帮学生画出, 而是在出现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记号, 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 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并加以订正。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促使学生参与改错别字的全过程, 培养他们自己改错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 在检查作业时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 从而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3、正误对比, 纠正错别字。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 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 即错误之所在, 从而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另外,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 运用色笔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许多学生将“式”字多写了一撇, 教师就可用红色的粉笔标出那多出的一撇。这样, 就会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能对此字引起足够的重视。
4、激发兴趣, 主动纠错。许多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之所以很难纠正, 主要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要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改错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改错法是将学生的错别字故意写在词语或句子里, 让学生自己去辨别。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些老师还让学生做“小医生”,把词句中的“病人”( 错别字) 找出来, 找出病因( 分析错别字错误所在) , 并能把“病人”的病治好( 订正错别字) 。这样的方法生动有趣, 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纠正错别字的任务。改错法能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正确字形的错误形式, 帮助学生联想正确的字形, 同时它在句中出现, 容易知其音义, 所以容易改正。
四、开展实践活动, 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即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 制成卡片,同时记下错别字的出处和学生的名字。然后分析卡片, 找出原因, 定期帮助学生纠正。普遍性的错别字, 就集体纠正; 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则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