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ili 吉林畜牧兽医 2013年 第1期 影响母猪围产期II ̄,lt,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 杨喜春 ,韩连花。,王玉莲 ,于英婷2 7刘斯洋 1.永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永吉 132200;2.永吉县口前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永吉 132200; 3.永吉经济开发区畜牧兽医站,吉林永吉 132200
猪的妊娠期一般为114 d,在养猪生产实际 中,特别是在农村散养户当中,经常发生围产期 胎儿死亡(是指母猪在分娩前一周到产仔后一周 内所发生的仔猪死亡)情况,据统计,发生围产期 胎儿死亡比例平均占到仔猪产仔率的10%~30%, 由于围产期仔猪的死亡,造成母猪产仔成活率下 降,母猪饲养成本相对增加,给养猪业生产带来 了较大损失,降低了母猪生产效益。 围产期胎儿死亡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 由年龄、遗传、饲养管理和疾病感染等因素造成。 笔者多年在基层从事兽医临床工作,临床接触此 类病例较多,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因素 及相关预防措施如下:
1 病因 1.1 年龄因素 母猪使用年限过长,造成年龄老化,产仔胎 次过多,易产生死胎、弱胎,另外后备母猪初配日 龄过早,易造成母猪难产或产仔数过少等,以上 两种情况在农村散养户中较为突出。 母猪从初配到淘汰,最佳使用年限一般为3~ 4年,产仔8~10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养 殖户缺乏这方面知识,往往一头母猪使用5~6年 以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后期所产的仔猪数量少 且体重均匀度不够,大小不一,死胎弱胎较多,生 后不久发生死亡的较多。
1.2 遗传因素 农村散养户在选育和配种时缺乏选育及配 种知识,造成近亲繁殖产生弱胎、怪胎和死胎,妊 娠期和产期延长,使健康胎儿在母体内因机械性 挤压而引起死亡,严重的可造成母猪发生难产和 生殖系统感染而引起败血症死亡。
28
1-3 饲养管理因素 l-3.1营养因素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很多散养户由于不了 解和掌握母猪妊娠过程中胎儿生长过程中对各 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多样化和营养均衡的规律,在 母猪饲养管理上还存在着传统的误区,片面地认 为只要多给予好的饲料就可以满足母猪妊娠营 养需求,妊娠期内投喂饲料单一(主要以蛋白类 饲料和玉米淀粉为主),缺乏粗饲料和青绿饲料 以及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搭配,造 成了母猪按育肥猪生长需求投料饲养的现象,其 结果是母猪在整个妊娠期膘情过胖,仔猪因妊娠 期营养物质吸收不均衡或缺乏而发育不良或造 成妊娠终止死亡,出生时死胎、弱胎增多,出生后 的成活率大大降低,出现农户增加了母猪饲养成 本仔猪成活率反而降低的现象。
1.3.2环境因素 母猪是多胎动物,其胎盘结构特殊,在整个 妊娠期内,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因素 (声音、光照等)对于母猪妊娠过程影响较大,饲 养环境温度过高易造成母猪患热射病、脱水和便 秘,温度过低则易造成母猪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 病等,进而继发其他疾病,影响母猪妊娠和生产。 新出生的仔猪也会因温度过低而发生红、黄、白 痢或感冒引起死亡,另外,猪舍长时间缺乏光照, 母猪易缺乏维生素D3,不能正常吸收饲料中的钙 质,新生仔猪易患佝偻病。
l_3-3 产期过长 母猪在产仔过程中可能出现产期过长、产力 不足、产道狭窄及胎位不正、胎势异常等现象,若 不及时助产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产弱胎或死 胎情况。 }1期2013年吉林畜牧兽医 1.3.4应激因素 长途贩运、更换圈舍、畜舍狭窄、粗暴追打和 驱赶母猪等因素会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机械性 引起早产、死胎或弱胎。 1.4 疾病因素 1.4.1母猪疾病 母猪生殖器官幼稚型或畸形(例如初产猪先 天性产道狭窄),子宫疾患(慢性子宫内膜炎、阴 道炎等)或患有影响繁殖力的多种隐性传染性疾 病(如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病、猪繁殖呼吸综合 征、布病等)都能直接或间接对发育中的胚胎产 生不良影响,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即使不造成 母猪流产,也可能导致围产期胎儿死亡或产下弱 胎,影响仔猪生后成活率。 1.4.2仔猪疾病 新生仔猪通过胎盘遗传某些母体传染病或 出生后可能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吃到初乳,不能 从母乳中获得坚强免疫力,造成仔猪抵抗力下 降,容易患红、黄、白痢等多种疾病,极易造成仔 猪死亡。 2 防治措施 2.1 母猪选种及使用 在选育留种时要注意防止近亲繁殖,淘汰有 生殖遗传缺陷的母猪(如产道异常、乳头数目少 或乳头缺陷等),尽量选择二元杂交(如长白(父 本)×大白(母本)或大白(父本)×长白(母本)) 一代的优良母猪做为后备母猪,用杜洛克父本进 行配种杂交,这样所产出的三元杂交仔猪出生重 大而均匀、增重快,生产性能好,而且仔猪的抗病 能力强,成活率较高。 合理确定母猪初配日龄,不要过早或过晚, 母猪使用年限一般不应超过3年(也可根据母猪 实际产仔情况确定)。 2.2 加强母猪围产期饲养管理 为了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和发育,从母猪初配 到产仔各个阶段,应严格按照各阶段胚胎生长发 育规律给予母猪合理的饲料搭配,尽量做到营养 均衡合理,精、粗饲料结合,尤其应当加强妊娠后 期及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适当加强母猪放牧运 动,控制好猪舍温度,保持猪舍卫生及通风良好; 母猪产前2~3d,应当减少母猪饲喂量,降低青、 iUi!i:Yangzhu hutnlan . Z ■■ 粗饲料的饲喂量,增加能量饲料,为母猪产仔提 供必要的能量饲料,并给予充足饮水,防止便秘, 严禁人为剧烈驱赶、追打母猪,防止母猪受到挤 压、碰撞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妊娠期尤其是围产期 的饲养管理阶段,必须保证饲料的质量,不能给 母猪饲喂发霉、变质、冰冻或带有毒性及强烈刺 激性的饲料(如酒糟、棉籽饼等),否则易引起母 猪早产或流产,饲喂的时间、次数要有规律性,即 定时定量,每日以2~3次为宜。
2-3 做好母猪围产期生殖保健 母猪在整个妊娠期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 面母猪生殖保健工作: 2.3.1 注射疫苗 为了使仔猪出生后获得母源抗体,有效预防 仔猪产后红痢、黄痢、白痢的发生,推荐在母猪分 娩前30~40d注射仔猪大肠杆菌多价苗(上海产 K88.K99),产前半个月可加强免疫1次。
2.3。2预防产前、产后感染 产前在饲料中应添加适量抗菌添加剂,以减 少母猪产前感染疾病概率,防止产后感染,提高 母猪泌乳量和仔猪成活率。 2_3_3补铁 产前1个月左右应给母猪注射铁剂(牲血素 或补铁旺等),可预防产后仔猪贫血导致的营养 不良,提高仔猪成活率。
2.4 做好母猪的接产和难产的救治工作 2.4.1接产 母猪分娩过程中,仔猪出生后,应立即用干 净的毛巾、抹布等搽净仔猪身上及口鼻中的粘液。 如在冬季分娩,猪舍温度较低时,应做好猪舍保 温工作,新出生的仔猪应放入保温箱中,预防仔 猪感冒,并尽快让仔猪吃到初乳,以增加仔猪免 疫抵抗力,及时做好人工固定好乳头(原则是出 生重大的尽量固定在母猪后面的乳头上,初生重 小的固定在前排乳头)工作。
2.4.1.1 断脐 仔猪出生后,如果脐带没有自行 断落,就需要人工进行断脐,断脐前要先用手将 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挤压,然后采取结扎脐 带的方法并在距离仔猪腹部4~5 cm处剪断脐 带,并用碘酊消毒断端;或者采用捻转方法钝性
29 iig!! 捻断脐带并消毒处理。 2.4.1.2剪牙 仔猪出生后往往会为争夺奶水多 的乳头而相互争斗互咬,不仅会造成咬伤仔猪头 部两侧皮肤,易被细菌、真菌感染发炎,影响生长 发育,极易造成仔猪成为“僵猪”;而且会咬伤母 猪乳头或乳房,造成母猪疼痛不安或发生乳房炎 而拒绝哺乳,严重影响泌乳和仔猪生长发育;母 猪也会由于哺乳时疼痛经常起卧,造成踩压仔猪 受伤或致死。 2.4.1_3剪牙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仔猪两 侧颌口部位迫使仔猪张嘴,使用专用的剪牙剪(也 可使用大号指甲刀等)分别剪去左右两对犬牙并 磨平断端,剪牙过程中注意不要伤及口腔及齿龈 粘膜。 2.4.1.4断尾 断尾的目的是避免在以后的育肥 过程中发生咬尾现象,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长发 育。一般在仔猪出生后24 h内进行。可用剪尾 器或电工钳在距尾根2.5 cm处钝性剪断尾骨,剪 断的部分会逐渐自性坏死脱落。 2.4.1.5 注射铁制剂 由于新出生的仔猪个体生 后体质状况各不相同,出生后体重均匀度不一, 仔猪出生后体内铁摄取量不够,母乳中铁含量可 能不足,仔猪由于生长发育较快,在红细胞形成 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铁元素,可能造成仔猪发生贫 血,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予仔猪补充铁制剂以 预防贫血,提高仔猪成活率。 2.4.2难产的救治 2.4.2.1 助产 在母猪分娩过程中,由于妊娠母 猪个体体质、产仔胎次及产前羊水分泌量等情况 各不相同,分娩时间也不尽一致,从最快的30~ 40 rain到最慢的6 h不等,一般平均约为2.5 h左 右,如果产力正常、羊水充足、没有死胎或畸形胎 儿,仔猪出生间隔一般应为15~20 min,若产仔 间隔时间过长,所产仔猪常常容易出现仔猪呛羊 水或假死现象。 一旦发现母猪长时间努责、急起急卧而产不 出仔猪现象,可能发生难产,应立即实行人工助 产,助产者要用消毒液对母猪的阴门及周围区域 以及手臂进行清洗消毒,助产前手臂上应涂抹油 脂类润滑剂防止产道不受损伤和感染。首先助 产者将手臂慢慢深入产道内摸清难产原因和情 况,如因羊水量少而至产道干涩可在产道内涂抹 植物油以润滑产道,如因胎儿异常可矫正胎位, 吉林畜牧兽医 2o13年 第1期 如因产力不足可在母猪努责时辅助拉出胎儿,切 记粗暴助产,防止产道损伤,助产结束后应给母 猪注射抗生素药物,防止母猪产道发生感染,助 产无效时可考虑实行剖腹产手术。 2.4.2.2 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如 母猪长时问频繁起卧、反复努责而产不出仔猪, 呼吸加快,表现痛苦,有可能是难产,应及时实行 人工助产。 2.4.2.3 假死猪的处理 新生仔猪出生时口鼻内 流出大量粘液,无法正常呼吸或呼吸已停止但心 脏仍在跳动,即所谓的假死,这时应立即用毛巾 将口鼻部粘液擦拭干净并进行人工呼吸,方法是 左手倒提仔猪后腿,迫使粘液从仔猪呼吸道排出, 同时右手轻轻拍打仔猪胸腹部,用力要均匀有节 奏,直至仔猪发出叫声。仔猪苏醒后,要及时让 仔猪吃到初乳,冬季放入保温箱中。
2.4_3母猪产后的护理 2.4.3.1 胎衣处理 正常情况1F,母猪产后10~ 30 min内会排出胎衣,有些母猪可能会需要更 长些时间,如果胎衣迟迟不能排除或排出不全, 应考虑给母猪肌肉注射缩宫素3~4万单位以 促进胎衣的排出,防止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如注 射缩宫素后仍不能排除胎衣,可考虑人工剥离 胎衣。 2.4_3-2预防产道感染 如产后出现母猪精神沉 郁、不食或卧地不起、拒绝给仔猪哺乳等情况,应 立即详细检查并对症治疗。推荐在产后2~4 h 内给母猪注射青、链霉素及安痛定合剂、新奥米 先、产后康等,可有效降低母猪产后热、子宫内膜 炎、无乳综合征等产科疾病的发生。 2.4.3_3 产后母猪饲养管理 由于母猪在分娩过 程中体力消耗很大,产后1~2 d内畜体处于高度 虚弱疲劳状态,消化机能较弱,为了尽快恢复母 猪体力和子宫原有状态,此时切不可饲喂体积大 且难消化的粗饲料,应饲喂麸皮、玉米粥等易消 化的流质能量饲料为主,2~3 d内不能饲喂过 饱,4~5 d内根据母猪采食状况逐渐增加饲喂 量,1周后达到母猪哺乳所需的正常采食量或自 由采食。 总之,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只有通过采 取科学的综合饲养管理措施,降低围产期仔猪死 亡率,提高新生仔猪成活率,才能实现母猪生产 效益最大化,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