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作者:吕方兴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19期

【摘 要】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要比互联网复杂得多。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述了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RFID;阅读器;安全
1 病毒威胁和常规恶意入侵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高,在互联网中存在的危害信息安全
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会造成对物联网的危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病毒攻击、黑
客入侵、非法授权访问均会对互联网用户造成损害。与此同时,在物联网环境中互联网传播的
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如果绕过了相关安全技术的防范(如防火墙),对物联网的授权管理进
行恶意操作,掌握和控制他人的物品,就会造成对物品的侵害,进而对用户隐私权造成侵犯。
更让人担忧的是,类似于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等敏感物品,如果被他人掌控,后果会十分
严重。

2 黑客截取节点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项目布局中往往有很多节点,这些节点往往会成为信息失窃的重要目标。盗取或截
取物联网节点信息已经成为物联网攻击的一种新手段。这种窃取节点信息的手段一般有四种形
式。

①截获RFID标签
在物联网应用中,最基础的安全问题,就是如何防止RFID标签信息被截获和破解。因为
这些标签中的信息是整个应用的核心和基础,在获取了标签信息之后,攻击者就可以对RFID
系统进行各种非授权使用。这就会给物联网应用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验证这种被破解的可能性,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展示了破解由德州仪器
(TI)所制造的DST组件的验证实验。实验表明:在不接触RFID设备的情况下,盗取其中的
信息也是可能的。这就表明截获RFID标签节点信息的可能性是大量存在的。

②直接破解RFID标签
RFID标签本身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以往攻击智能卡产品的方法在RFID标签上同样可
用。因此,破解RFID标签的过程并不复杂,由于很多产品使用的都是40位密钥,所以通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破解工作。对于更坚固的加密机制,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设备进行
暴力破解,不过这通常需要拥有标签实物。通过特殊的溶液能够将标签上的保护层去掉,而使
外部的电子设备能够与标签中的电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不但能够获取标签中的数据,
还能够分析标签的结构设计,发现可供利用的新信息,从而找到一些进行特定形式攻击的新入
手点。这意味着RFID标签的安全漏洞一旦被攻击,很容易被打开缺口,造成广泛而严重的安
全隐患。美国就发生过学生破解了地铁充值卡密码的事情。

③复制RFID标签
即使加密机制被设计得很完善,攻击者无法切入对其进行破解,但是RFID标签仍然面临
着被复制的危险。事实上对于那些没有保护机制的RFID标签,利用读卡器和附有RFID标签
的智能卡设备,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标签的复制工作。

不久前在中国某城市就发生过夫妻联手作案——利用公交卡刷卡器在地铁里盗取钱财的案
件。这个案例说明:复制RFID标签风险,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而且已经被放大、被异化
了,防范这种安全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④跟踪“死节点”窃取
在众多物联网应用项目中,往往会因供电不足产生一些“弱化”节点或“死节点”的情况。这
些弱化节点,往往会成为攻击者跟踪的对象。他们通过跟踪,一旦发现节点信息是汇集到某个
手机上,由该手机进行的二次转发,就会对该手机进行秘密监听,用以窃取系统的数据。这种
做法,当前已经在美国的一些军事应用单位出现。

3 黑客截取通信链路数据的安全问题
由于RFID的数据通信链路是无线通信链路。无线传输的信号本身是开放的,这就给非法
用户的侦听带来了方便。现实中侦听和获取节点信息的常用方法如下。

①黑客非法截取通信数据。
②业务拒绝式攻击。即非法用户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来堵塞通信链路,使得阅读器过载,无
法接收正常的标签数据。

③利用冒名顶替标签来向阅读器发送数据。这会使阅读器处理的都是虚假的数据,而真实
的数据则被隐藏。

④黑客利用手机窃听器,窃取节点信息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计算机科学家发现,汽车电脑甚至比个人电脑更容易受到黑客的进攻。华盛顿大学和加利
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黑客入侵车辆内联网电脑的现象不久将会十分普遍。黑客有可能
对汽车电脑中的功能进行改变,造成汽车失去刹车能力、引擎停止工作等危险后果。因此,在
黑客入侵汽车电脑的问题还没有发展严重之前,我们必须开始重视汽车电脑的安全问题。

4 阅读器接口存在的安全风险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阅读器,生产中往往缺少安全思考。除了有的中间件被用来完成数据
的遴选、时间过滤和管理之外,多数只能提供用户业务接口,而不能提供让用户自行提升安全
性能的接口。这就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阅读器有手持电子标签阅读器、基站式阅读器、第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动物标识阅读
器等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阅读器的接口安全考虑就更加复杂。有的只进行“接口”的可扩展
性思考,为了具有“通用对接可能性”而放松或忽视了安全性。这就使阅读器安全问题解决的难
度更大。

5 个人私密信息被盗引发的隐私威胁
由于物联网的触角已经由网络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可以直接对人的行为进行感知,对人
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对人的行为进行多点动态跟踪,甚至可以和人直接进行对话和交互,
在为我们提供许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人的多种隐私很容易被
发现、被跟踪、被泄露。这种个人私密信息被盗引发的隐私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行为威胁
由于标签标识的唯一性,可以很容易地与一个人的身份相联系,进而通过监控一组标签的
行踪而获取一个人的行为轨迹。如果在特定用户的衣服、书包上安装了电子标签,在适当的位
置放置一个秘密的阅读器,就可以对携带唯一标签的个人实时监控,他的位置、他的活动和行
踪都将被暴露。

②关联威胁
在用户购买一个携带EPC标签的物品时,可将用户的身份与该物品的电子序列号相关
联,这类关联可能是秘密的,甚至是无意的,甚或是为售后服务而进行的。但是,由于目前尚
缺少必要的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管理和约束,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或被公开出售。这就
势必给用户带来相应的关联威胁。

实践中的关联威胁,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进行人为“布局”,去“创造”一种关联。这种
关联是采用一种“星座式跟踪”方法,去跟踪目标。通过多个标签的布局设计,可以在任何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被跟踪对象的周围,用电子标签或传感器设计成一个“星座围墙”,用以对目标对象实施跟踪。
这种做法如果运用到人,就势必会对人造成严重的行为威胁。

这种信息关联,还会形成一种“推导关联”。当携带标签的对象,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
地方时,在与这些地方关联的个人之间,就很容易地推导出周围一些重要环境物,或因为这些
“标签方位的移位变动”会引发出一些什么事情或什么情况。这种“推导关联”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的应用极其广泛。

【参考文献】
[1]赵云辉.浅析RFID电子标签的安全性能[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9-10-01.
[2]加密和密钥机制是确保RFID数据安全重要手段[J].RFID世界网,2009-09-07.
[3]电子标签技术成黑客目标·安全亟待解决[J].网易科技,2008-03-25.
[4]王汝林.物联网基础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