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医疗责任保险在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与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医患纠纷呈高发展势,迫切需要通过医疗责任保险来消除医疗纠纷.医疗责任险自引入国内以来,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保险医疗机构的欢迎.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责任险的发展比较缓慢,与时常需求旺盛的状况极不相称.从医责险的发展着手分析影响医责险发展的各种因素,从医责险产品医院患者社会机构,政府等多个侧面找出促进医责险发展的对策,以推动医责险在我国的发展.1当前我国医疗责任险的市场状况一问题.医疗责任险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成熟的保险产品,是医保人员职业行医的必备条件,我国从1988年北京市开始运动责任保险试点以来,迄今已有20年历史, 其中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医医责险的推广是在1999年云南省全省推广医责险之后,上海、深圳、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陆续开展全市规模的医责险推广。
目前,我国医责险的时常处于市场需求旺盛,是市场规范拓展不广,业务总量偏低,产品不够完善,作用不大,效益不佳的困境。
1.1市场要求旺盛。
医责险是对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其过头造成病患损害需予以赔修的经济责任予以补修。
医疗业务中医护人员的果实从主、客观来讲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医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医疗事故或差错也达到>9。
依照我国医疗行业目前技术和管理的现状,医疗事故差错率应当高与>9。
医责险拓展空间很大,加上我国医费纠纷处理的模式是协商,调节,诉法三大机制并行,一协商模式为主,这种机制往往导致医患间的恶性的势力对抗,医疗机构也迫切要求医责险来解决医疗纠纷。
医责险的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为承担对象,如果参照美国的医责险占医生收入4%的额度,仅深圳市的医责险保费就可以达6600万,市场需求巨大。
1.2市场总量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算医责险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其现有的市场总量相对而言很小。
一是从全国而言,医责险在各个省市区域分不全,截止2004年,仅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吉林、云南等部分省市运行医责险的推广,还有部分地区市场空白,第二在上述推广医责险的地区,医疗机构参保不积极以江苏为例,太平洋保险南京分公司在全省保单不足10张,平安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在全省(不包括苏州、无锡)的医院也不超过10家。
上海、深圳、北京也存在类似情况,第三在部分省市,如湖北省,承保医院的保费数额也低,导致市场总量小。
1.3医责险产品不完善。
医责险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产品本身亦不完善。
表达在第一产品品种数量少,品种匮乏。
2005年,深圳市场医责险产品只有三个,分别任命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平安保险深圳分公司,太平洋财险深圳分公司个1个,在上海的一个市场调查中,2/3被调查者江苏应当提供耽搁病例的责任险,而目前我国各保险公司均采用综合式协议保单,减少了选择余地。
第二产品承保范围较窄,不能满足医院需要,目前医责险只承保经合法签定为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而对更多的医疗差错或服务质量引起的纠纷不予赔偿,使得医疗机构仍然无法从人的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
1.4效益不佳从经济效益上看,由于时常总量小,业务难度大,医疗风险的控制,绝大多数地区医责险经营效果不佳。
太平保险有限公司从2002年5月推出医责险,到2003年底,全公司承保业务4笔,保费投入人民币135万元。
品按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开设医责险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亏本运营的状况。
从社会效益上讲,用保险形式解决医疗事故和差错,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医责险还很不大程度没有起到补偿经济风险,解决预料纠纷的作用。
2医责险问题的范围分析医责险的市场需求与现状之间巨大落差,反映了医责险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负面因素,阻碍了其发展。
这些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如政府、社会、医疗机构,也有保险企业内容自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2.1外部环境不佳2.2政府强制力不足在引如阶段的医责险市场,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还不足以推动市场的完善,特别是医疗机构,绝大多数是公立的,属政府所有,在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及财务管理与医责险的发展不尽吻合,需要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历史还不长,对经营责任险这类专业性强的险种还缺乏经验。
人才等资源。
2.2.1人才资源不足医疗责任险所涉及的不仅是保险学的知识,还有医学法学,卫生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保险公司开办医责险历史较短,缺乏具备医学,法学,保险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企业在医疗责任险产品开发,承保,核保,理陪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医学会,律师事务所,医疗责任鉴定机构等外部力量协助,不仅啬了产品经营成本,而且产品服务质量不准影响医疗机构对医责险的选择。
2.2.2.技术落后,数据不足医责险开发采用猜算技术是国际保险业的通行做法,是提升产品品质科学有效的办法,精算技术的采用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精算师的详实,系统的历史数据。
但在我国保险业,不仅精算人才缺乏而且关于医疗质量,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的历史数据没有积累,致使市场上产品的费率厘定还停留在经验费率阶段,无法对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医院,不同种类的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不同年资的医护人员的保险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责险的业务发展。
2.3医疗机构认同程度低,期望值高医疗纠纷的高发率,暴力化倾向令医院对医责险充满了很高的期望值,希望通过购买保险,把医疗纠纷中的经济赔偿责任全部转移给保险公司,把所有纠纷中的冲突由保险公司承担解决。
而保费又不能高。
如此高的期望值与医责险本身的功能,与我国保险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医责险在出现一个短暂的高潮之后,又跌入低谷。
在参保医院中,还有在医院只愿保高风险科室,个别医疗机构和医生骗保等选择和道德风险。
3、发展医责险的对策和建议医责险转嫁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执业风险,实现了医疗机构风险成本最小化。
间接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一种新的权益保障机制。
同时从保险行业来说,为责任保险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发展医责险是时代的要求,有着极好的机遇。
针对制约医责险发展的原因。
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和建议。
3.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对医责险正确的认识是发展医责险的思想保证和前提,正确认识来源于医疗机构,医生,患者正确的风险意识。
保险企业正确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首先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医疗业务的风险,改变医疗纠纷解决模式中暴力解决的路径依赖,把医疗纠纷解决纳入到新的机制中来。
改变医疗机构对医责险承保范围和保险企业作用的错误认识。
树立医疗业务高风险和医责险费用相适应的观念。
保险企业正视自身能力和产品的不足,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延伸服务。
3.2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改变医责险自愿承保的属性,通过立法或政府规定强制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才能执业,这是在市场导入期通过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力量不足的明智选择。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保险企业,立法机构加强沟通和协调,完善相应的法律和部门规章,解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法》手衔接问题。
制订规章明确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限定的医疗事故之外的医疗过失行为引起医疗纠纷的处理依据等。
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医疗责任险才能有充分发展的政策法律基础。
3.3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医疗责任险产品本身的质量是促进其发展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加强非寿险精算人才培养,提高精算技术水平。
着重解决高等级医院与低等级医院,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外科,妇产科等高风险医师与一般风险医师之间不同费率的厘订,制订出更具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供市场选择。
扩大延伸服务范围,借助中介机构或战略联盟单位的力量,帮助医疗机构和患者尝试,并逐步适应新的医疗纠纷调解模式,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师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 建立高效高信任度的医疗责任鉴定机构权威高效的医疗责任鉴定是医疗责任保险发挥作用的前提。
在不断完善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鉴定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民间独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和医疗责任鉴定机构,独立的民间机构常常依附在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组织身上,如医师协会、高校等,可以避免各种力量的干扰,独立、公正又不失权威对纠纷中的医疗责任作出鉴定,解决目前鉴定机构低效、偏袒的缺陷。
3.5 加强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发展专业的中介机构是医疗责任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中介机构对保险公司解决医责险的数据积累、产品开核保理赔延伸服务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介机构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人才,发挥专业化优胜,为每个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保障方案。
这些中介机构可以是保险经纪公司或保险代理公司等。
目前医责险市场发展不快的表现之一也体现在中介机构发育严重不良,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高校、科研机构等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的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3.6 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系统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机制医责险发展的困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还处于絮乱期,从政府立法、司法机关、医院、保险公司及相关机构的力量没有形成合力,彼此之间协调不足。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明确政府责任,把医疗责任保险的强制性解决好,资助独立的民间机构参与医疗责任解决,立法司法机关把医疗事故或纠纷解决中的法律适用标准能够统一,医疗机构能配合保险机构逐步建立新的医疗纠纷解决模式,不作无原则的责任推卸,进行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逐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险公司作为承担经济责任的主体,在完善产品的基础上,做好延伸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各方力量协调统一,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形成一个系统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机制,医责险才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1、王洪忠对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分析与设想[丁],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6-82、鞠金涛钟海忠连斌。
浅析医疗责任保险的难点与对策[丁]。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2):143-1453、韦松论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丁],保险研究2003,7:16-184、汪挺江苏:医疗责任险推行困难重重[丁]。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6:18-235、严敏婵李鲁柯雪琴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丁] 中国农对卫生事业管理,2004,24(4):19-206、邢润峰上海医疗责任保险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丁]上海保险2004,9:(5-1)7、付金宏论保险延伸服务[丁] 保险研究2003,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