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1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012131班 玄泽悠 20131002524

一、区域地质概况 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 1.第四系 2.中生界 3.二叠系 4.石炭—二叠系 5.奥陶系 6.寒武系 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 9.花岗片麻岩 10.花岗岩 11.闪绿岩 12.铁矿床

二、矿床地址特征 2.1 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 Ⅱ5·石英岩 厚30-100m Ⅱ4·上含铁带 ⑤第六层铁矿(Fe6),即主要富铁矿层 (50-60m) ④上斜长角闪岩层 6-22m ③第五层铁矿(Fe5) 10-15m ②下斜长角闲岩层 10-40m ①第四层铁矿(Fe4) Ⅱ3· 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3) 70-190m 2

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 1.第四系 2.麻峪花岗岩 3.上浅粒岩 4.硅质层 5.上角闪岩 6.黑云变粒岩 7.铁1片岩组 8.铁2片岩组 9.下角闪岩 10.下浅粒岩 11.弓长岭花岗岩 12.磁铁矿声能 13.赤铁矿层 14.矿体 15.断层 16.地质界线及产状

Ⅱ2·下含铁带 ④第二层铁矿(Fe2) 2-27m ③中部片岩层 2-12m ②第一层铁矿(Fe1) 2-18m ①下部片岩层 3-36m Ⅱ1·角闪岩层 ~~~~~侵入交代接触~~~~~ 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2.2 矿区构造 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由于许多矿床中条带状铁矿层两盘常有走向断裂存在 , 故而常可见铁矿层两侧有富铁矿产出。此类型富铁矿常产于条带状铁矿层中或其两侧。如南芬富铁矿、王家量子富铁矿是完全产于条带状铁矿层中的 , 而弓长岭二矿区、八盘岭、樱桃园等矿区的富性矿就是产在条带状铁矿层的边部的(图12-2)。

2.3 混合岩化岩石 本矿区中混合岩化岩石分布非常广泛,在矿床周围都有。变质岩呈残留体状存在于混合岩化岩石之中。混合岩化岩石可以分为两期,较老的一期称为弓长岭混合岩,较新的一期称为麻峪混合花岗岩。

2.3.1 弓长岭混合岩 弓长岭混合岩是岭混合岩在本矿区出露非常广泛,遍布在矿床周围,其同位素年龄为 2500Ma。混合岩一般为灰白色,有的略显淡红色,中细粒,局部地方岩石粒度变化较大。呈片麻状、眼球状、条带状或斑杂状构造。组成矿物以斜长石、石英、微斜长石为主,其次有黑云 3

母、自云母、角闪石、绿泥石,副矿物有磁铁矿、锆石、石榴石、独居石等。此混合 岩与变质岩系之间有较宽的混合岩化带。

2.3.2 麻峪混合花岗岩 麻峪混合花岗岩几于二矿区东北的麻峪一带。肉红色,粗粒斑状花岗结构。主要组成矿物是斜长石、石英、微斜长石。镜下可见斜长石被微斜长石交代。在本矿区中还常可见到与混合岩化有关的伟晶岩、细晶岩、长英岩等。

2.4 矿体特征 含铁石英岩建造位于NW—SE向大复背斜东北翼,呈单斜地层,倾角陡。延长4000—5000m,已知延伸>1000m。 矿体呈层状,倾向北东,倾角60—90°,有时倒转。富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于贫矿体内,主要赋存在Fe4、Fe2内。厚度由几十厘米至几十米,延长几十米至千余米,延伸由几十米至千米以上。倾向、倾角大致与贫矿一致。富矿体的主要近代矿构造是Fe6下盘的走向逆断层。此断层延长2km以上,延深1km,倾向NE。沿该断层在Fe6中形成了鞍山—本溪地区最大的富矿体,即弓长岭二矿区主矿体。Fe6延续4800m,厚50—60m。西北薄,东南厚,有些地方因断层重叠,厚度增大到100—160m。Fe6中有两个大的富矿体: 其一,走向延长1840m。似层状。有穿层分枝现象。产状与贫铁矿层基本一致。厚度变化大,向上变薄,深部较稳定。厚5—30m。 其二,走向延长1820m,似层状,产状与贫铁矿一致,厚5—30m。 富铁矿附近有明显的围岩蚀变。呈单侧带状分布。自富矿体赂外依次为:铁镁闪石化、石榴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常发育于富铁矿体一侧的夹层中,一般宽十几米到几十米。一般蚀变强烈,蚀变带宽,往往富矿体亦较厚;围岩蚀变弱的地方,富矿体小或没有。蚀变岩石常具片状构造,片理平行于富矿体外形。富矿体及围岩蚀变年龄为1800—2000Ma。 富矿石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局部有少量赤铁矿富矿体。矿石主要呈致密块状构造,亦有细密条带状构造。富矿石品位>含SiO210.3%,S0.3%,P极低。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见图12-3。

图12-3 弓长岭BIF硫同位素组成图 1.围岩 2.蚀变岩 3.磁铁石英 4.富铁矿

3.围岩及矿石 3.1围岩

4

1)绿泥石片岩

深绿色,片状构造,原岩应为灰岩。绿泥石呈深绿色,团簇状分布,晶体不可见,可见一组完全解理,具有丝绢光泽,质软硬度约2~3,含量约90%。

2)角闪石片岩

墨绿色片状,质轻,含有角闪石,斜长石,表面有绢云母化和部分绿泥石化。岩石可见角闪石菱形截面,大小约1mm,表面绢云母呈丝绢光泽,线理不明显,含有少量灰白色长石,呈粉末状。

3)斜长角闪岩

黑绿色,具有片状构造,片理清晰。岩石有绿泥石化,绿泥石为墨绿色,珍珠光泽,硬度约2,团簇状分布,少有鳞片状;还可见柱状角闪石,黑绿色,约1mm,有菱形截面,硬度约6, 5

含量约30%;此外还含有灰白色长石,硬度小,粉末状,含量约30%,标本中有白色石英细脉。石英硬度大,有油脂光泽。

4)石榴石绿泥石片岩

岩石呈黑绿色,块状构造,堆晶结构。晶体类似于石榴子石,推测为石榴石假晶,因其有磁性,为磁铁矿化,假形好可见菱形晶面,晶体巨大4-6cm,具有油脂光泽,半透明,表面有绿泥石化,所以为墨绿色。

5)混合岩

标本呈肉红色,块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基质为肉红色钾长石,有玻璃光泽,可见两组完全解理,硬度约6,含量约50%;绢云母呈绿色片状,质软有挠性,硬度约2,可见一组完全解理,易撕裂,含量约35%;石英呈白色,硬度大约6,粒状粒径约1mm,有贝壳状断口,含量约15%。

3.2 矿石 1)含铁石英岩 6

矿石呈黑色,块状侵染构造,磁铁矿含量少,星点状分布,形状不规则,金属光泽,<0.5mm,硬度约6,含量约30%;石英呈灰白色,分布不均,无固定晶型,有贝壳状断口,硬度约7,含量约45%。矿石部分氧化为红褐色。

2)红富矿石

矿石呈黑色致密块状,主要为磁铁矿,星点状分布,形状不规则,金属光泽,具有磁性,粒径约1mm,硬度约6,含量90%,矿石表面风化为红褐色,应为赤铁矿,矿石含有少量白色石英,晶形不好,分布不均。

3)假象赤铁矿

矿石呈黑色块状,磁铁矿含量较少,星点状分布,形状不规则,金属光泽,具有磁性,粒径约0.5mm,硬度约6,含量40%;灰白色为石英,晶型不好,硬度约7,有油脂光泽,含量约40%;矿石中有黄色硫化物,含量约10%,矿石表面部分风化红褐色。 7

4)红贫矿石 矿石呈黑色致密块状,主要含有磁铁矿,粒径较富矿小,约0.5mm 星点状分布,含量约80%,含灰白色石英15%,还少量长石。表面部分风化红褐色。

5)黑富矿石

矿石呈黑色致密块状,主要为磁铁矿,星点状分布,形状不规则,金属光泽,具有磁性,颗粒小0.1mm,硬度约6,含量80%;还含有少量纤维状隐晶质磁铁矿为第一期形成,含量约10%,矿石还含有少量长石,呈粉末状,质软。

4.有关测试数据 4.1富铁矿石中包裹体特征 富铁矿石及条带状铁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特征不同 , 包裹体中气液成分也不同。条带状铁矿石中石英的包裹体小 , 平行条带方向排列 , 包裹体中气液成分以 Ca2+ 、 HCO3- 、 Cl-为主 ,Sr/Ba 比为 0.33,pH=8.1 。而富铁矿石中之石英包裹体大 , 斜交条带方向排列。包 裹体中气液成分以 Ca2+、 Na+、 Cl- 、 SOi2- 为主 , 含 Mg2+ 较 A 多。 Sr/Ba 比为 0.23,pH 值 7.4 。据李秉伦 (1977 ) E73 的资料 , 本矿床中未受热液影响的变质岩石中 , 石英包裹体盐度低 ,而富铁矿石及受热液影响的岩石中 , 石英包裹体盐度高。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 , 本矿床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温度为 570 ℃左右 , 富铁矿的成矿温度为 350 ℃ , 二者明显不 同。富铁矿与条带状铁矿中所含包裹体之特征有如此明显的差异 , 说明它们是在两种很不相同的地质作用中形成的。

4.2 富铁矿石硫、氧同位素的成因特征 (1)硫同位素的成因特征 从弓长岭二矿区条带状铁矿及富铁矿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杨凤筠,1978)来看,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