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蔡丽洪

众所周知,学生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的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
平上,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选择和运用好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让
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营造参与环境,吸引学生参与
(1)努力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
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教
学的机会和条件,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真正让其“动”起来,
在“动”中学习。教师还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
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
积极地引导。
(2)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形式
我在教学中还注重借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
发挥的余地。如模仿电视栏目《快乐大本营》、《幸运分工》、《开心辞典》等,组织多种学习
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记得在讲授“亚非会议”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设
计的,假如你是当年的周恩来总理,请你讲述一下你去参加亚非会议的目的和打算,学生纷
纷发言。你能否模仿一下周恩来总理在会上讲话的声音,有的同学跃跃欲试,这样“亚非会
议”学生
(3)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要给学生一个人格空间、思维空间、选择的空间
和展就会记的非常牢固,真正做到了学中乐、乐中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讨论、辩论、演讲、编报、模拟游戏、主题班会、行为训练等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大
的活动时空。例如:在讲授古典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
个辩论题:假如你是生活在古希腊的一位老兵,请你口述一部简单的回忆录,你是愿意生活
在斯巴达还是愿意生活在雅典?众多学生说生活在雅典,因为受不了斯巴达那种严格的军事
训练,可是有一位女同学却说:我愿意生活在斯巴达,我为我的国家强盛感到骄傲,我要为
国家的强大做出所有的贡献。表现出她不怕苦,不怕死,坚强倔强的精神面貌,其他同学也
受到了鼓舞和启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激发学生思考,引导积极学习
巧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教师只有把学
生作为“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和主动性的生命”,与学生平等相处,倾听学生的意见,做学生
的知心朋友,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展示丰富的个性和鲜活的灵性,各
种奇思妙想才会层出不穷。因此,教师要重视在各个环节中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如故事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歌曲导入、诗词导
入、谜语导入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和思维的展开,同时还要选择适合的媒体,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需要以及学校设
备配置情况,运用挂图、实物、录音、投影、计算机和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形象
直观、生动活泼。激趣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激趣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不是
为趣味而趣味。所以,激趣不能停留在讲讲故事、笑话、演演小品,否则表面热热闹闹,实
质空虚无物。如讲述中共克服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问题时,请学生先观赏一段视颇——大生
产运动的情境。观赏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要掌握的问题——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措施,采取这
些措施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意义,学生都能纷纷说出,然后再启发学生齐唱《南泥湾》这首著
名歌曲加以体会,这样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参与,可以算得上是身心的参与,
乐中参与。可谓学中乐、乐中学。
3、恰当设置疑问,引导积极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恰当设
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精彩之处,因此,教师在设疑时可抓住以下
几点:[1]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学生研读、讨论,在重、难点处提出问题。[2]教材的“微瑕
之处。”在此处设疑,说明学生能够跳出教材,高于教材,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质疑。[3]无
疑可设之处,教师引导学生钻进去,“于无声处听惊雷,”领会实质。[4]疑窦丛生却无从下
手之处,引导学生把握重点,集中攻坚。因此,我们只有在设疑上下功夫,拨动学生思维的
琴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疑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解决“是什么”。
以学生自学为主,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课上教师对教学内
容作框架性说明,并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然后教师提问检查并做出评判。设疑时需要注意的是:1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应是教材中应
掌握的基础知识,设问可灵活多样,如单项设问、多项设问、列表归纳和结构图示等。②学
生自读时间可根据阅读量、阅读难度和阅读能力确定。③教师的提问检查和评判要注重启发
引导。由于学生是有压力的自主学习,是眼脑的有机结合,其阅读质量、阅读速度和记忆效
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在尝试中容易获
得成功,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第二步:解决“为什么”。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提出“为什
么”展开讨论、思考,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如学生已经知道了隋朝
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开凿大运河等基础知识,那么能否说出:为什么说隋朝是一个承
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朝代?学生对这一命题很感兴趣,讨论特别激烈,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争
辩,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进行这一活动时应注意:
①教师命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理论深度,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把知识性和科
学性结合起来,要把一般命题和逆向命题结合起来。②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的研讨情况,并
根据需要作必要点拨。③要表扬有创新和独到见解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比
如:可以提出隋朝和哪一个朝代最相似?它们有哪些相似点?隋朝创立的制度可以同哪些朝
代创立的制度相比?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有哪些异同点?等等。
这一环节是口手脑的有机结合,它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大的激发学生探
求知识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负担,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
学习的有效途径,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广
阔天地。
设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得以最佳组
合。由于它充分体现了为学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方针,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教师引导
的“大家谈”的气氛中,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避免了理解的片面和僵化,从而发
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浓厚的学习气氛
便形成了。设疑教学法的设疑由浅入深,有梯度,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主动性,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层设置目标,缩小学生差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
性,使他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就是说,在学习方面应当个别对待。尊重学生
差异,关心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能学好。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
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一学生
都能有成功的机会,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充分发展。其基本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并
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具体
做法可以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组,使优生提高,带动中间,转化差生。例如,在讲日本明治
维新时,可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目标:
(1)明治维新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2)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3)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基础的问题,中等学生回答提高性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解决综合能力
较强的问题,这样分层设置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体现自主学习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