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彭剑锋:事业合伙制的五种模式

彭剑锋:事业合伙制的五种模式

彭剑锋:小米、阿里、万科、华为、温氏,事业合伙制的五种模式 2017 年 09 月 23 日 11:21:15 来源:财经十一人 作者:彭剑锋

合伙制是大势所趋,因为知识员工已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合伙人要有两个权利: 一个叫剩余价值索取权, 参与利益分享;一个叫经营的话语权。推进合伙制,首先要回归基 本的价值理念一一共识、共担、共创、共享

合伙制是一种古老而又崭新的企业治理形态之一, 早在古罗马时期,合伙制的雏形就已 出现:二人以上相约出资,经营共同事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的合同,事实上这是一种 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伙人制度。

目前时兴的 事业合伙人制度”实际上是以人力资本为纽带的合伙人制度,主要是基于 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 人力资本在与货币资本的合作与博弈中, 拥有更多 的剩余价值索取权与经营决策话语权,基于共识、共担、共创、共享的事业合伙机制,淡化 了职业经理人”仅仅为股东打工的观念,打破了 职业经理人”作为雇佣军的局限,以共识、 共担、共创、共享为合伙理念, 重构了组织与人、 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事业的合作伙伴关 系。

事业合伙制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手段, 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动力机制, 是一种企 业成长与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是一个涉及企业战略创新、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组织与人的 关系重构的系统工程。

因此,企业要引入事业合伙制,首先要回归企业的顶层设计, 回归企业的使命追求与核 心价值观、回归企业的事业理论,它需要企业家与合伙人对上述命题进一步完成系统思考并 达成共识,对推行事业合伙制的目的与目标要真正想明白、想清楚、想透。

没有对事业追求的系统思考和共识,事业合伙制充其量只是一种力度更大的利益分享机 制,到头来聚集的还是一支雇佣军, 只为钱而战,而不是为使命与事业而奋斗。企业家为什 么要推行事业合伙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没有真正想明白、 想清楚、想透,就容易对推 进方案反复、迟疑,不断翻烧饼,甚至在关键时刻不讲信用、不兑现承诺。

其次,引入事业合伙制,要回归企业的变革与创新,要基于新商业文明规则,对企业的 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组织与人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变革与创新, 优化事业合伙制生存的土壤 和生态环境,使事业合伙制真正能凝聚一批有追求、有意愿、 有能力的人抱团打天下, 持续 奋斗创伟业。否则,事业合伙制一到执行与应用层面就会扭曲、变形、走样,达不到预期效 果。 此外,推行事业合伙制,还要正确认识以下三点: 1、 因道同选择合伙,因道不同也可以选择散伙! 道不同不相为谋,优秀人才之所以要选择 合伙”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 的价值取向。但是如果道不同, 其实及时散伙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目标追求一致,价值观统 一,是事业合伙制的灵魂与根本;当事业合伙人目标追求各异,同床异梦之时,趁早散伙也 许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比如新东方当年的三个合伙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每个人的业务各管一摊,难以整 合,且彼此个性差异太大,每个人目标追求都不一样。当年即使为了共同的利益, 将三摊子 业务能够合在一起上市,也好景不长。上市以后,价值观不一致,事业追求不统一,利益一 到手,三个人很快散伙,各奔前程。某种意义上,新东方当年的及时散伙,才成就了俞敏洪 今日之团队的事业追求,也成就了徐小平、王强各自的事业追求,这伙散得好、散得及时。

冯仑、易小迪、王启富、王功权、刘军、潘石屹六人 1992年走到一起,被称为 万通 六君子”共同奋斗了近十年,曾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奇迹,但 2003年散伙,剩下 冯仑一人,为什么?当时大小事六人投票, 没有最终责任人,都是能人加牛人,性格差异大, 彼此不包容。尤其是在价值观上不一致,战略上达不成共识,所以在大家都长了本事之后, 选择散伙,各奔前程,不但成就了万通,也成就了 SOHO等一批优秀企业。

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号称 言行美好的四兄弟”于1982年兄弟合伙创 业,也是因为四兄弟志趣差异太大,对未来发展难以达成共识, 1995年四兄弟选择散伙, 才成就了今日的大陆希望、东方希望、华兴希望、新希望四大产业集团, 实现了四兄弟各自 的事业追求。

2、 事业合伙制的生命力来自于持续奋斗的合伙人精神! 事业合伙制作为一种企业战略动力机制和长效人才发展机制, 其生命力的源泉来自于合 伙人持续奋斗的精神, 如果合伙人群体事业激情衰竭, 不愿持续奋斗,或能力跟不上企业发 展要求,不再为企业创造价值,合伙人机制的生命力也将随之衰竭。

因此,合伙人机制要以奋斗者为本, 要贯彻能力贡献导向、弘扬持续的奋斗精神, 如果 有人不愿意持续奋斗,不再为组织做出贡献,就要有合伙人动态退出机制。

合伙容易退出难,中国很多企业往往是退出过程中的游戏规则没制定清楚, 最后选择互 相拆台。退出机制设置有时候比合伙机制设置可能更难。 因道同而选择合伙,道不同可以选 择散伙,而且这种散伙越早越好。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才能使合伙机制永远保持活力。 3、合伙制不是万能的,企业人才激励不是一合伙就灵! 这两年合伙制比较热,似乎所有的企业都想搞合伙制,我个人认为企业激励不是一合伙 就灵,合伙制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企业以知识员工为主体,创新型、轻资产,或者处于创 业期、战略转型变革期,是比较适合合伙制的。合伙制也不适应于内部所有人才, 我不太主 张全员合伙,我比较赞成选择核心人才也不仅限于内部人才, 可以通过合伙吸引一些外部人 才。

总之,我们要把合伙制作为一种战略动力机制, 而不是一种短暂的人才激励机制。 它是 一种企业成长和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是一个涉及企业战略创新、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组织 与人的关系重构的系统工程,是一种新人才生态。

合伙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崭新的概念。 西方发达国家对合伙 制的研究和实践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合伙制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合 伙制去建立合伙制,尤其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时代,合伙制要创新、要与时俱进。

一、事业合伙制五大模式 在中国企业的实践创新中,事业合伙制有五大模式: 1、小米雷军:单打独斗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创业的趋势将是合伙人制 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 单打独斗已经成为历史, 未来创业的趋势将是合伙制。 这种合伙 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打造一支卓越的创业团队, 就是吸纳和凝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抱团打 天下。小米创业团队 8个人中有5个 海龟” 3个土鳖”每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创业团 队年龄平均43岁,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不再简单追求挣钱,而是追求将事业做大,从而获 得事业成就感。这些人因为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想实现共同创业, 想干出一个伟大的企业,因此,这些人创业的时候完全可以不拿工资, 而且他们愿意共担风 险。

总之,小米找合伙人的最终目的是要找到最聪明、 最能干、最合适干、 最有意愿干并愿 意抱团合伙干的创业人才。标准有三个: 首先要有创业者心态,愿意拿低工资;愿意进入初 创企业,早期参与创业,有奋斗精神;愿意掏钱买股份,认同公司目标、看好公司前景并愿 意承担相应风险。

2、阿里马云:创始企业家与人力资本具有比货币资本更大的经营话语权 第二种模式是阿里模式,马云说:未来的竞争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合伙人制度的竞争。 为什么马云将合伙制上升到企业竞争力这样一个高度?阿里巴巴的事业合伙制解决了创始 人与人力资本在企业的控制权与经营决策的话语权问题, 阿里合伙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股 不同权,使创始企业家与人力资本具备比货币资本更大的企业终极控制权与经营话语权。

在很多的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是高知识人才 +高资本投入,最早都可能有烧钱过 程,导致创始人和人力资本的股权不断被稀释, 稀释到失去控制权的地步。但是企业一方面 要用大量的资本,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创始人和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有效控制, 按照传统的同股 同权完全没办法有效运行。 所以美国的资本市场创造了同股不同权规则, 承认人力资本和企 业创始人拥有比货币资本更大的话语权。

目前包括马云在内的高管团队仅持有阿里巴巴 9.4%的股份,前两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分 别持有阿里巴巴35%和24%的股权,如果按照传统的同股同权的规则,阿里的控制权与决 策权应掌握在日本人孙正义手上,但阿里巴巴的合伙制是创始人和人力资本既要利用资本, 但是同时摆脱资本的控制。

阿里巴巴的合伙机制,分成几个方面:一是永久合伙人, 马云和蔡崇信,不管股权发生 什么样的变化,他们永远都是永久合伙人。合伙人委员会,由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彭蕾 和曾明组成,同时对合伙人进行分类,有的叫永久合伙人,有的叫普通合伙人。退休的合伙 人可以被选为荣誉合伙人,荣誉合伙人无法行使合伙人的权利, 但能够得到奖金池的一部分 奖金。永久合伙人由选举产生,或由在职和退休的永久合伙人指定, 退休后不享受奖金分配。

更重要的是,马云与软银等资本方达成协议, 资本进来可以占有股份, 但是投票权通过 一个投票信托授予马云和蔡崇信支配。 与雅虎达成协议,将动用其投票权支持阿里及软银的 董事提名,使马里及合伙人团队用不到百分之十的股权, 获得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经营决策 话语权,可谓:有钱的(指阿里的机构投资人和将来的公众投资人)出钱,有力的(指合伙 人团队或核心高管团队,广义 力”)出力,钱你出,活我干,怎么干我决定!怎么分,按说 好的分,利益上保证资本方,经营上保证创始人及合伙人团队的控制权与话语权, 这样各得 其所,逐利的资本方获得利益保障, 追求事业成就感的人力资本可以有效掌控企业, 不断将 事业做大做强。

图1 :阿里合伙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