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000~2500
成人体内含钠总量为40~50mmol/kg体重。60%是可交换的(50%于细胞外;10%于细胞内);40%不可交换,结合于骨骼的基质。
血清Na+:130~150 mmol/L;细胞内液Na+:10mmol/kg水。
成人每天摄入Na+主要来源于食盐。
Na+主要经肾随尿排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汗液的分泌也可排出少量Na+。
一、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1、概念:
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Osm/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
2、原因和机制
(1)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
(2)大汗后只补充水分。
(3)大面积烧伤而只补充水分。
经肾丢失
上述情况发生后处理不当,如只给水而未给电解质平衡液导致低渗性脱水。但是,如果上述情况发生后不处理,通过ADH分泌增多,也可发生低渗性脱水。
3、对肌体的影响
(1)细胞外液减少,并且水分向细胞内转移,易发生休克。
(2)有明显的失水体症(皮肤弹性、眼窝囟门)。
(3)尿量↓(早期不明显;晚期少尿)。
(4)经肾失钠者尿钠↑;肾外因素所致者尿钠↓。
4、防治的病生基础
(1)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
(2)纠正不适当的补液种类。
(3)给予等渗液或高渗盐水,以补盐为主,先盐后糖。
体液占体重60%,分为细胞内液(占体重40%)、细胞外液(占体重20%)。细胞外液又分为组织间液(占体重15%)和血浆(占体重5%)。
体液的含量分布因年龄、性别和体型不同有很大差异。
(二)电解质在体液中的分布及含量
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分布和含量有明显差别。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以Na+为主,其次为Ca2+。阴离子以Cl-最多,HCO3-次之。细胞内液阳离子主要是K+,阴离子主要是HPO42-和蛋白质离子。
血浆的渗透压的正常范围是280~310 mOsm/L。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质所产生的渗透压。约1.5 mOsm /L(在维持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和血容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微粒(主要是电解质离子)产生的渗透压。(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水、钠平衡及调节(Regulation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balance
)
(一)水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化反应;
2、良好的溶剂;
3、调节体温;
4、润滑作用;
5、结合水的生理功能
(二)水、钠平衡
表2-2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量
摄入
(ml)
排出
(ml)
饮水
1000~1300
尿量
1000~1500
食物水
700~900
皮肤蒸发
500
代谢水
300
呼吸蒸发
350
粪便水
150
合计
2000~2500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的生理学基础
( The feature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metabolism )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Distribution and capacity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一)体液的分布
(4)如发生休克,须按休克抢救。
二、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1、概念:
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1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2、原因和机制
(1)水摄入减少:水源断绝、不能饮水、渴感障碍。
(2)水丢失过多
单纯失水:经肺失水、经皮肤不感蒸发、经肾失水(尿崩症)。
失水大于失钠:胃肠道失液、大量出汗、经肾丧失低渗尿(如反复输注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等)。
3、对肌体的影响
(1)口渴。
(2)尿少(细胞外液渗透压↑→ADH释放↑)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血液浓缩,但比低渗性脱水轻。发生休克少。
(4)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甚至脑出血。
(5)尿钠变化:早期变化不明显或↑;晚期↓。
二、体液的渗透压(fluid osmolality)
渗透压:由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所产生的渗透效应,取决于溶质的微粒数,与微粒的大小无关。
1个渗量(Osmol,Osm):1mol溶质溶解在1L水中,所产生的渗透压。1/1000 Osm为1毫渗量(mOsmol,mOsm).
血浆总渗透压=阴离子浓度+阳离子浓度+非电解质浓度
ADH通过水通道蛋白而发挥其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
3、醛固酮的调节作用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主要促进肾远曲小管和和集合管对的Na+重吸收,同时通过Na+- K+和Na+- H+交换而促进K+和H+的排出。
4、心房钠尿肽的调节作用
心房肽:是一组由心房肌细胞产生的多肽,约由21~33个氨基酸组成。
当心房扩张、血容量↑、血Na+↑→合成释放心房肽↑。
功能:①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②阻断肾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③显著减轻失水或失血后血浆中ADH水平增高的程度。
机制: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环化酶,以细胞内cGMP作为第二信使。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Metabolicdisturbance ofwater and electrolyte
(三)水、钠平衡的调节
1、渴感的调节作用
渴觉中枢:位于下丘脑外侧区
使渴觉中枢兴奋的刺激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有效血容量↓、血管紧张素Ⅱ↑。
2、抗利尿激素(ADH)的调节作用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增加;当血容量下降时,对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
ADH分泌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容量增加。相反,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多时,可出现上述相反机制,使ADH分泌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渗透压回升,血容量减少。
3、对机体的影响
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而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
4、防治的病生基础
(1)防治原发病。
(2)先糖后盐:补水(5~10%葡萄糖溶液);适当补钠(因体内总钠减少)。
(3)适当补钾。
三、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1、概念:
水、钠等比例丧失,血Na+130-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280-310mmol/L
2、原因
任何等渗体液丢失,在短期内均属等渗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