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当代大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但目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为切实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有必要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的主渠道地位在部分院校未得到重视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了不少院校重专业建设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专业人才引进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输入。

普遍存在“专业教学一手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手软”,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甚至有些领导把思政课看作“虚”的政治任务,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不能予以保证,使思政课处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成本,思政课往往采用大班形式上课,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一般都有100人左右,导致上课效果难以保证,互动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上由于合并上大课,无法保证利用正常的教学时间,不少学院安排在下午放学后或是晚上上
课,更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

2.思政课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再好的教育内容如果没有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绝对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

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思政课教师上课仍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满堂灌”,不仅难以实现针对性较强、创造性较高、触及学生灵魂的讲授,而且根本无法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有效交流和讨论。

这种重讲解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心灵感受、重共性轻个性的教法,忽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难以产生共鸣。

另外,有的院校虽然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没有新意,课件质量不高,缺乏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的剪辑、精彩务实的案例和时事新闻资料,还做不到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很好结合,导致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披上了现代技术手段的外衣而已。

3.思政课教材重视普适性,忽视高职学生需求的特殊性
根据2005年思政课改革方案,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全国高校统一教材,该教材是根据本科生和本科院校的特点而设计的,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内容丰富。

由于不论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还是生源质量,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决定了高职思政教材应具有高职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根据高职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系统的科学设置。

当前教材较强的理论性、系
统性导致内容较抽象,缺乏趣味性,忽略了高职学生现实的知识基础、学习特点及接受能力,以致不少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不愿学,老师难于教的状态。

4.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薄弱
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仍拘泥于理论教学,局限于教材,普遍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1)实践教学过程缺乏制度保障,没有专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没能相应教学要求和评价体系,使得实践教学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

(2)作为实践主体,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实践徒有虚名,流于形式。

所谓的社会实践不是只有少数学生干部参加,就是带学生外出参观、假期社会调查。

学生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均不高。

二、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1.端正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思政课的主渠道的地位
领导对思政课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思政理论教学获得实效的关键。

要加强对院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高职教育的培养除了要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综合素质,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只有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同等的地位,才能增强高职学生竞争软实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
需要。

从而使院校领导增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工作力度,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学的体制保障和制度建设,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稳步发展。

2.依据统编教材,凸显高职特点,创新教学内容
当前的全国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还是教育的重点都给予了充分的体现,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完全可以继续使用,以其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并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但以又不能简单照搬它的内容体系,而是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1)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将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并且结合实践,探索引领学生就业的新思路、新途径。

(2)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敢于正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想水平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影响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深入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的脉搏,全面驾驭课堂,收到“入座”“入耳”“入脑“的良好教学效果。

本人认为应从下
列方面着手:
(1)采用多媒体、网络载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教学,丰富讲课内容,增强感染力和互动性,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2)通过启发式教学,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

(3)教有大法,教无定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情理相融法、小组论文答辩、辩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最优化。

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领导和管理,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一是需要提高院校领导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二是把握学生主体性这一实践教学的实质。

三是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安排好具体的实践活动:1.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建立校外思政课实训基地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2.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城市新社区及高新科技企业,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增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目的地布置社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向我们表明,实施好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

如何切实发挥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以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仍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