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感音乐

体感音乐

体感音乐一、前言在世界先进国家,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简称VAT),引起了国际广泛的重视。

什么是体感音乐?用身体可以感觉到的音乐振动就是体感音乐。

当人发出声音的时候,触摸他的后背,你就可以感受到振动。

人的体重的约70%是水分,水的阻抗远比空气高,振动传递效果也远远好于空气。

胎儿就是伴随着母亲的声音的振动发育起来的,其实这就是体感音乐/声音。

虽然我们长成大人了,这种胎儿发育环境仍然下意识地残存在记忆中。

例如,婴幼儿哭闹的时候,一旦被母亲抱起来,立刻就平静下来,因为母亲的体感振动使婴幼儿感到安全舒适。

应用体感音乐原理制作的振动和音响设备称为体感音响。

通过这种音响人们不仅可以听音乐,而且可以感受到音乐和声音振动,给人强烈的音乐/声音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娱乐电器设备。

(一)体感音乐——四维音响:一般的音乐再生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出,再经过空气振动而达到人的耳膜的。

通常我们可以听到的音乐低音部分一般为50Hz-150Hz,这是因为,虽然最好的风琴可以发出16Hz的低音,但是,最好的增幅器和扬声器却只能发出20Hz以上的频率。

而体感音响则不同,体感音响最大范围可以表达16Hz-20000Hz。

并且,将其中150Hz-16Hz低频部分电信号另外经过增幅器放大,通过换能器转换成物理振动,做用于人体传导感知。

我们知道,20-50Hz的低频部分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强,伴随着振动感和冲击感给人以极其强烈的临场感。

不仅仅如此,20-50Hz的频率范围最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悦的快感和陶醉感,可以达到最佳的精神放松效果。

换句话讲,如何忠实再现20-50Hz的频率范围的音乐,是今天的体感音响技术特长。

因为传统的音响技术要想再生40Hz以下的低频是极其困难的。

这种崭新概念的音响技术将要引发音响、音乐等领域一次技术革命。

其实际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如:音乐:身体可以感知人的耳朵听不见的50-20Hz的低频部分,可以获得极大的冲击力,超出立体声效果,可以称之为四维音响;视频:(电影、电视、DVD、游戏):身体可以感知人耳听不见的50-20Hz的低频部分,可以获得逼真的临场感;休闲:解除精神压力、获得高质量休息;这种四维立体体感音响,可以使人获得最佳音乐陶醉感、临场感,它产生的波动体感音乐给人对音乐的感受有了全新的体验,获得最佳的解脱精神压力的休闲享受;体感音响技术是新型音响的基础技术,其应用领域广泛,外延深远。

可以用于纯音乐欣赏、DVD和游戏机等影视的临场效果、解除精神压力的休闲和体感音乐治疗。

(二)体感音乐疗法(VAT),一门崭新的声学治疗技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健康专题会议上“一致推崇经科学验证有效的音乐疗法,其效果远远高于传统西医疗法的4-8倍”。

音乐疗法在世界上已有数百篇以上临床报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研究。

现今欧美约有5000多位医疗专业人士(博士MD、 PHD、博士后Pa及科学院士)参与了研究。

美国现有十几所音乐疗法学院,每年培养出大量的音乐治疗人才,全国有5万多人已拿到了音乐治疗师合格证书,他们已分别在美国各大医学院及门诊开展服务。

音乐体感振动的学术研究、产品开发、以及在音乐疗法领域的应用,在欧美和日本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应激因素的增加使亚健康、心身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慢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音乐体感振动疗法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治疗方法。

它没有副作用、不造成医疗污染、成本低廉、简便易行,不但适合医院、个人也可以在家庭、办公室内应用,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疗法、绿色疗法。

音乐体感振动治疗作为一个成熟技术临床疗效肯定,应用前景广阔,所以,加强对于音乐体感振动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具有很现实的社会意义。

体感音乐的疗效远非普通机械按摩可比。

它产生的是一种复杂的脉冲波形而不是单一的机械振动,此可使整个身体感受到象水涟漪般的振动效果。

“音乐本身具有放松的能力,当加上振动后加强了效果,刺激产生了松弛反应”北卡罗里那州音乐和教育顾问布鲁尔(Chris Brewer)这样说,“这个过程身体松弛,心跳放缓,产生了松弛状态”。

一种理论认为,声音振动对于人体、组织、细胞,就象是一种内部按摩。

体感音乐疗法可以达到安定精神、降低血压等作用。

如腹痛、喘息、失语症、自闭症、褥疮、脑卒中、脑麻痹、循环系统疾病、疝气、昏睡、衰弱、囊胞性腺维症、糖尿病、月经困难、月经痛、月经紧张、肌肉疼痛、醉酒、失眠、背痛、腰痛、偏头疼、肌肉痉挛、肩痛、便秘、帕金森症、关节炎、风湿等。

体感音乐疗法是一种崭新的声学治疗技术,这种技术的开发是基于外部振动可以影响身体功能的普遍认识。

研究显示:用特定音乐或声音所产生的外部振动,可以对身体内部功能产生良好作用。

因而,体感音乐疗法是有效的,并建议护理中采用体感音乐疗法以提高病人的身体功能,改善治疗环境。

二、体感音乐技术的频率范围目前采用的体感音乐技术有三种:全频带音乐(FFM)系统、选择低频(SLF)系统和定量机械振动(QMV)系统。

全频带音乐系统,已被证实可有效松弛神经、肌肉,减轻忧虑和疼痛作用。

该系统采用单一音源和多个扬声器或换能器,从而对整个身体产生振动。

目前采用的是标准的音响音源和功放(当然,也可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乐器中获取音源,但其对人体的振动剂量没有经过测定)。

挪威教育家和临床医学家斯吉利先生(Olav Skille)开发了音乐体感治疗设备,他的实验频率从30-120Hz,其中40-80Hz最为有益。

斯吉利进行了40000小时的体感音乐治疗临床实验,证明这个频率范围对于孤独症、偏头痛、肌肉抽筋、大脑麻痹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

赫尔辛基大学音乐疗法和特殊教育研究员和讲师列希克宁(Petri Lehikoinen)则认为20-113Hz对于音乐体感治疗效果较好。

北德克萨斯大学德克萨斯音乐和医药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车斯基(Kris Chesky)发现,特定振幅下的60-600Hz频率范围的音乐体感治疗,对于减轻疼痛为最佳。

已知这个频率范围的震动对“帕西尼安小球”有刺激作用,“帕西尼安小球”分布在皮下的神经末端,其作用是调节疼痛、压力、瘙痒的感觉。

60-600Hz频率范围的振动促使疼痛减轻,车斯基发现其中60-300 Hz对于取得治疗效果贡献最大。

研究证明,振动对于身体大部分区域的疼痛减轻都是有效的,当在靠近疼痛部位振动时效果更佳。

三、体感音乐治疗的历史声波振动在医疗中有很多应用,如超声波用于超声成像和碎石治疗等方面;脊椎指压则用低频振动治疗肌肉和关节疼痛;针灸医生用脉冲微电流改善治疗效果等。

而体感音乐疗法,则综合了以上这些治疗原理,形成对整个身体的振动治疗效果,对于缓解压力和控制疼痛非常有效。

体感音乐疗法于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同时在美国和斯堪地维亚出现。

挪威教育家和临床医学家斯吉利(Olav Skille)在80年代初开发成功低频音乐体感治疗椅;赫尔辛基大学音乐疗法和特殊教育研究员、讲师列希克宁(Petri Lehikoinen)设计开发了一种低频音乐体感仪(称为“心理声学仪”),此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有节奏的低频脉冲振动,使身体的特定部分产生共振以获得疗效。

美国的Byron Eakin在1985年完成了音乐体感设备的开发,成功地进行了音乐体感躺椅、床垫等产品的商业化。

这些产品非常实用,其设计为单一声源的全频带音乐振动。

Kris Chesky在80年代末设计了音乐振动台,该装置可对身体特定部位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进行检测,但这种振动台并未商业化。

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音乐体感治疗设备,大部分是Byron Eakin开发的。

音乐体感治疗及其应用研究表明,这种非药物式、非侵入的治疗方法,对于减轻疼痛和病症、诱导松弛和帮助恢复健康过程非常有效。

四、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一)音乐治疗的原理: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

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

音乐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产生共振效果。

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

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此外,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思考,使右脑灵活的方法,并且能引导出重要的α脑波。

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效果。

在十九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

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

音乐的节奏可影响人体的,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

音乐促进睡眠的科学研究已在德国、美国及苏联等国家陆续被证实。

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后即失去疗效。

基于上述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并已经受到医护人员的普遍使用。

虽然各个研究使用不同的音乐,但其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节拍都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

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

医学实验证明,音乐的类型会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相反,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

例如在餐厅吃饭,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充份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并非任何悦耳的音乐都可以达到提升心灵的疗效!根据美德日音乐心理学家研究实证指出:如果我们聆听的乐曲无法让我们感到亲切的话,是无法达到放松神经、解除压力的效果。

大脑的α脑电波主宰人体安定平稳的情绪,透过聆听心灵治疗音乐,能有效加强α脑波,抑制或凌驾其它不安的脑波,以达到身心松弛、心境平和的效果。

(二)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人类对于声音的感受源于振动。

一般情况下,音乐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出,再经过空气振动而达到人的耳膜的。

通常人类可以听到的音乐低音部分一般为50-150Hz。

低于10Hz的振动一般伴随着自然灾害发生,如地震、海啸、山崩、火山爆发等振动均为含有巨大能量的3-6Hz的低频波。

自然界的有些动物可以感知,但人类已失去这种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