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转型2.0
中国电信作为一个全业务运营商,一直在跟随时代的变迁实施转型。
中国电信2004-2010年是转型1.0的时代,而到了2011年,中国电信开始步入转型2.0时代。
中国电信转型1.0到2.0
首先大家可能对为什么把2004年作为中国电信转型1.0的开始存有疑问,其实了解
中国电信产业重组历史知道,2004年是真正全国六大运营商鼎立时代的开始,那个时候中
国电信也确定了其转型综合通信信息服务商的定位。在探索如何落实新战略定位的时候,中
国电信成立了诸如转型拓展部等一系列部门,从组织上保障转型战略1.0的实施。
从中国电信自己的总结来看,中国电信转型1.0实现了三个定位: 1. 电信全业务的提供者
2. 互联网应用的聚合者
3. 中小企业ICT服务的领先者
当时中国电信就是固定电话的代名词,实现全业务提供,还真的不容易,例如全业务,
中国电信基本上依靠“小灵通”才实现的,不然怎么会有无线业务呢?还有就是互联网应用,
为了强化互联网应用的聚合者定位,中国电信不断强化IDC服务能力,还有就是提供各地
信息港和热线网站服务,大家熟知的21CN就是广东电信的资产。当然,在中小企业ICT
服务方面,中国电信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商务领航渗透到各行各业,
并且促使中国移动也搞了一个动力100。
现在中国电信开始步入三网融合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这需要中国电信升级其转型策略,
所以中国电信在2011年提出了转型2.0的策略思路。
在中国电信转型1.0实施中,中国电信实现了固定电话运营者到综合运营者的战略转
型,现在中国电信期望通过深化转型,来把握新一轮的发展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移动互联网
的机会。 中国电信转型2.0的核心就是商业模式转变,也是发展模式的转变,这需要中国电信
改变话务量经营的思路,转向流量经营的模式。
配合中国电信CEO公开的讲话,中国电信想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
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就必须实现转型2.0。
对于智能管道的主导者,我们可以理解为转型移动互联网,主要就是全业务发展重心放
到移动互联网上面,体现智能管道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为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公司的
业务提供一个更有价值的通道,这个通道可以对业务进行管理和控制,也就是所谓流量的可
管控目标。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头疼的事情,与占市
场比例较大的中国移动比较而言,中国电信还是有优势的,因为其网络通道还没有完全占满,
更有利于中国电信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也更容易提供更好的接入能力。
转型2.0相关的第二个条件是综合平台的提供者,我个人认为应该集中到平台能力的
建设,也就是提供诸如计费能力、定位能力以及支付能力等平台基础能力方面,如果考虑到
中国电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战略目标,中国电信应该在两个核心基础能力上下功夫,那
就是用户ID和支付两个最具价值的能力上下功夫。
中国电信已经有了UDB和翼机通/翼支付等,只是需要整合这些应用能力,并仔细设
计能力开放给行业的用户,特别是中国电信占据优势的中小企业(利用商务领航的优势),
通过这两种基础能力开放,相信中国电信可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渗透得更为深入,其价值链
控制能力也会更强,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智能管道的控制力。
中国电信转型2.0所关注的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定位,我想应该集中到天翼空间(应
用参与者)和本地的热线或信息港,通过天翼空间的集中化服务,并通过本地网站(热线和
信息港)提供本地内容的精确营销,中国电信在未来五年间有可能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以上是对中国电信转型2.0的解读,主要是围绕电信运营商三个层面的竞争定位来展
开的,但关于这三个层面定位的概念内涵,还需要各省市公司的具体实践来丰富,不过,我
们已经明确了转型2.0的方向,通过在网络层面(智能管道)、平台层面(综合平台)和
业务层面(内容和应用)的转型,中国电信后来居上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