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04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04 第四章


一、价值论文艺思潮与社会心理及文艺实践的 关系
西方价值论哲学启发了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他们一方面接纳了西方 价值论资源,另一方面又着力发掘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价值论思想 资源,一时间对价值论的研究颇为流行。这为价值论文艺思潮的兴 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治的宽松、经济的改革、文化思想的开放只是为价值论文艺思潮 的兴起提供了可能性和外部条件,最重要的契机还是文艺实践自身 的变化。
一、价值论文艺思潮与社会心理及文艺实践的 关系
和政治、经济不同,文化领域的变化更多地得力于外来思潮的刺激 。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西学东渐给长期封闭的中国文 化界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各种新的社会和人文思想纷至沓来, 中国人用10年的时间将西方思想界上百年的历史以浓缩的方式重新 演练了一番。在诸多西方思潮中,价值论哲学思潮是一个引人注目 的流派。中国的学者在长期的封闭和政治的禁锢中将丰富庞大的整 个哲学大厦简化为被教条化甚至被扭曲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中国当代价值论文艺思潮的世界文化参照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将本末倒置的黑 格尔纠正了过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中,文艺最主要的功能是显现 或反映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与此相联系,文艺也可以通过真实地 再现社会生活而达到政治教育和政治鼓动的目的。恩格斯主张:“工人阶 级对他们四周的压迫环境所进行的叛逆的反抗,他们为恢复自己做人的地 位所作的极度的努力——半自觉的或自觉的,都属于历史,因而也应当有 权在现实主义领域内要求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国当代价值论文艺思潮的世界文化参照
总而言之,西方的作家、理论家在对文艺价值的思考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 深度与广度,他们这样或那样地强调文艺价值问题的某一层面,总体来看 ,已经比较丰富和完整。作为传统,西方和中国古代的价值论文艺思想,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文艺思潮。
三、中国当代价值论文艺思潮的历史演进
三、中国当代价值论文艺思潮的历史演进
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下简称文代会)召开后,中央确定 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会后,“人性”和 “人 道主义”成为理论界的热点争论话题。争论推翻了 “文化大革命”中人性 等于阶级性的神话,肯定了文学表现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几乎与此同时 ,创作中兴起了 “朦胧诗”和 “现代派”,它们强调对人的内心感受、情 绪的抒写和对人的复杂精神世界的探索,表现了文学创作中一种“向内转” 的趋势。
二、中国当价值论文艺思潮的世界文化参照
马克思将神秘的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置换成了现实的社会历史内容。但是 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当马克思、恩格斯在与论敌的论战中屡次强调文艺 再现生活的真实性和文艺所包括的政治思想性的同时,某些机械唯物主义 者却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只重视文艺直接的社会和政治功利价值而忽 视了文艺属于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马克思关于 “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和恩格斯倡导的 “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都表明他们没有忽视文艺的审美属性和文艺与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之间的 关系。特别是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文艺 精神价值的精彩论述。
一、价值论文艺思潮与社会心理及文艺实践的 关系
文学不只是对生活的被动的反映,而且还传达作家在生活中获得的 价值体验和情感体验。因此,它非常看重文学中人的因素,认为人 们不只是为了得到知识、接受教育才去读文学作品,人们这样做首 先是为了审美娱乐和情感满足。价值论文艺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的情 感需要,归宿点是人的情感满足,这不但表明了它与当代的大众文 艺需求和创作实践的紧密联系,也表明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切近了 “文学是人学”这一古老的命题。
一、中国古代价值论文艺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
近代有关文学价值的论述最有代表性的是梁启超对小说作用的近乎 夸张的强调。他认为小说具有 “熏”、“浸”、“刺”、“提”等 作用。“熏”、“浸”指文学对人无形的陶冶感染作用;“刺”是 使人骤觉刺激力量; “提”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与价值追求之力。 梁启超对这四种价值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但他却不恰当地夸大了 小说的作用。他在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不仅认为当时中国的 落后全是小说造成的,而且认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革 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在这里,小说的功用已经超出了 它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对于人心和世道的有限的价值而成为一种关乎 社会兴衰的关键因素,这无疑是有欠妥当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套机制与观念随着新政权的建立而 迅速扩展到全国范围,文艺界也不例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的文艺观念被确定为文艺界的指导思想。同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中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文学批评观在此后20 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文艺界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革 命功利主义的文学价值观一直是主流的文学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文 艺必须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文艺的政治功用被放在了首要地 位。这种强调文艺的政治教育价值的革命功利主义文学观是适应当时的历 史需要的,是具有积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意义的。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 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指导下发起的、旨在激发民众民族意识和抗争精神的 “抗战文学”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价值论文艺思潮与社会心理及文艺实践的 关系
如刘索拉的小说 《你别无选择》出现在1985年可谓适逢其时。作 品描述了一群极力追寻自我又茫然无措的音乐学院的大学生的生活 状态。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当代青年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困惑,对未 来的无奈和绝望,生动地表征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在新旧价 值的撕扯之中心灵的困境。
一、中国古代价值论文艺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
“左联”的文学主张在当时遭到了自由主义文艺家的激烈反对。梁 实秋、朱光潜、沈从文以及林语堂等人或强调文学的超功利性,或 标举 “人性论”旗帜,或主张文学表现人的性灵,以不同的方式与 “左联”革命文学的主张对立着。毛泽东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发表,以无产阶级政治领导人的身份明确提出了文艺 “为 工农兵服务”和 “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革命功利主义文学价值 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学价值观不但指导 了当时的文艺实践,而且影响了以后中国数十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 理论。
第四章 价值论文艺思潮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
目录
第一节 价值论文艺思潮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文艺丰富价值的全面展开
第一节 价值论文艺思潮的历史变迁
一、中国古代价值论文艺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
我国现存最早的典籍之一 《尚书》的 《尧典》中有这样的记载: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 期人们对 “诗” (即后来文学的源头)的功能价值的一种比较普 遍的看法。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这里的 “诗言志”包含了记诵、 抒情、记事三重意义。这一简洁有力的三字概括虽然没有包括后来 文学的多重丰富价值,却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价值观念的开山纲领。
二、价值论文艺思潮与文艺实践
价值论文艺思潮的兴起是对市场化的现实情境的理解和回应。作为一 种理论,它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对文学实践予以解释、评价和指 导。
二、价值论文艺思潮与文艺实践
(一)价值论文艺观能够比较恰当地解释一些当下的文学实践。
按照价值论文艺观,文学是作家经历客观事物和主体的需要,在种种 矛盾冲突或和谐契合中产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出 来的一种情感传递和价值表达的形式。
一、价值论文艺思潮与社会心理及文艺实践的 关系
刘震云的 《单位》则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小林由刚进单位时朝气蓬 勃的理想主义者蜕变为一个随波逐流的平庸常人的故事,揭示了人沉 沦于凡庸的现实之中的人生真实。“新写实小说”作家强调生活的原 汁原味,反对矫情造作,和以往的作家大不相同的是,他们已经走下 传统的启蒙者和教诲者的高台,而以一种平民的平视眼光,关注和描 写芸芸众生平平常常的生活,在对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中展现普通人 的生活困境和感情困境,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价值论文艺思潮与文艺实践
(二)以价值论文艺观看文学,不但能够合理解释一些文学现象,而 且能够指导作家创作出有更多读者市场的作品。 比陈忠实具有更强市场意识的是在1993年开始席卷文坛的 “布老虎” 丛书。“布老虎”丛书在策划前就已经有目的地做了读者调查。调查 后丛书策划者发现:1.代表中国大多数的理工专业类的知识分子由于 其丰裕的收入和饱满的热情,将成为文学特别是小说的支持者;2.他 们是创造生活的人,他们需要激情与希望,渴望机遇与梦想,他们受 的是经典教育,价值观念趋于保守和稳定;3.他们喜欢金庸的武侠世 界中所具有的那种童话色彩;4.他们不满足于通俗文学的感官刺激。
二、中国当代价值论文艺思潮的世界文化参照
就在我国孔子提出 “兴观群怨说”的同时,西方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也对文艺的功用与价值表达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柏拉图深知文艺对人心 灵的深刻影响作用,他认为良好的文艺教育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 灵,更进一步讲,能培养勇敢、节制、智慧、正义的道德品质,而不良的 文艺却摧残理性,滋养情欲。因此,从建设良好政治的角度出发,柏拉图 主张必须对文艺做严格审查。
二、中国当代价值论文艺思潮的世界文化参照
在欧洲的中世纪,文艺变成了维护基督教封建统治的工具,而且遭到了贬 低和否定。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的价值被恢复,但在理论认识上却都没能 超过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文艺价值的认识出 现了变化,狄德罗提出了具有鲜明启蒙色彩的社会功利主义的文艺观。狄 德罗号召文艺家们通过描写社会关系中的矛盾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现有秩序 的思考和斗争的激情。他主张文艺应当促人觉醒,使人精神昂扬。另外, 他还主张文艺应当扬善惩恶,用道德影响民众。
二、中国当代价值论文艺思潮的世界文化参照
亚里士多德对文艺的认识比其老师更加全面,而且少了他那种强烈的政治 功利意识。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有三种作用:首先,文艺源于模仿,所以 文艺能给人以知识;其次,文艺通过对人的情绪的疏导和激发,可以培养 良好的伦理德性;最后,文艺能够在人紧张的劳动之后通过提供快感而使 人得到安静和休息。亚里士多德对文艺的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作用的概 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