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及分布。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地球物种 (1)数量:500万~5 000万种。 (2)分布:3/4生活在热带地区。 (3)寿命:平均大约为 500万年。 (4)自然灭绝:平均 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增加。 2.物种灭绝的种类:植物和昆虫为主。 3.物种的作用 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无从估计。 4.人类的措施 扭转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 2.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随着人口的加速增长,物种灭绝有加速的趋势。(√) 4.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种群,国家有关部门下令大力保护。保护野生大豆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A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物基因 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高 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其他植被强 D.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 知识点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问题探究] 读教材P67图4.13,探究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世界物种灭绝数呈________趋势,两者之间呈________相关。 (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 (3)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上升 上升 正 (2)人类活动(人口增多)加速了物种灭绝。 (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移入适宜环境——迁地保护和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离体保护以及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 [总结深化]

1.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为原因 人类社 会早期 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工、农 业生产 活动

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土壤、水和大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正在加速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正在趋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对点演练] 1.(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柽柳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豹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食草动物为主食,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目前,雪豹的数量正急剧减少。 分析雪豹数量急剧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雪豹数量减少,主要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捕杀有关。保护对策主要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其生存环境和高原食物链,保证食物来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禁止滥捕滥猎;对牧民进行生态补偿,减少对岩羊、盘羊的捕杀,为雪豹提供充足食物来源,维护生态平衡。 答案:原因:全球变暖,雪线上升,雪豹生存的空间缩小,食物资源减少;人为捕猎。 建议:建立雪豹自然保护区,禁止猎杀;对牧民进行生态补偿,加强生态教育;加强岩羊保护,为雪豹提供充足食物来源,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据此回答1~2题。 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B.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C.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生物多样性重新增加 D.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保持乐观态度 解析:1.C 2.C 第1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第2题,物种灭绝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能加速或延缓其灭绝速度。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3.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高山地区 D.寒带地区 解析:选A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5 000 万种,其中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2017年11月20日,在湖北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6只中华秋沙鸭的野生候鸟。中华秋沙鸭属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特有的稀有鸟类,是第三世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 000多万年。与国宝级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有“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之称,现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据此,完成4~5题。 4.中华秋沙鸭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 ) 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5.中华秋沙鸭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生存环境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沙化 ④人类的捕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4.D 5.D 第4题,中华秋沙鸭濒临灭绝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第5题,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找治疗伤病的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司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美元。 然而,对入药植物和动物的收获也并不都是好事。实际上,对这些植物、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材料二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中草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草药资源? 解析:中草药绝大部分是用采集的野生动植物为原料制成的,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等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够。针对物种灭绝、中草药资源短缺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1)①动植物资源被破坏;②环境污染严重、药物被污染。 (2)①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过度采集天然药材;②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土污染严重。 (3)保护中草药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滇西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具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据此完成1~2题。 1.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交通不便 B.地势高 C.气候类型多样 D.人类活动少 2.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 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 解析:1.C 2.C 第1题,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第2题,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3~5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散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