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李一峰†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桂林 530031)
摘要: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着内容多、授课和实验学时少的矛盾,本文介绍了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材、实验内容和方法、考核几个方面改革的具体做法,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
总结出适合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
生应用电类科技的意识和兴趣。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51(2008)03-0056-02
1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校许多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不断出现新的内容,相应的课程也在不断增加,而每门课的学时又在减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也不例外。
我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在80-100学时之间,其中安排的实验项目有8-16个,内容多但是授课和实验学时少,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电类课程,因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电式电子学实验课,课前实验技术人员已经准备好了实验器材、调试好了仪器设备,开始做实验前,老师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根据指导书上的要求连线,就能得出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保险丝坏了不会换,接线夹子断了不会接,一切由实验教师代劳,学生盲从又被动。
这种方式,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束缚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动性。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从教材内容着手,修改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删除了欧姆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实验,增加了电路故障判断实验,常用电式电子仪表使用,电动机星形——三角形自动启动控制、电动机顺序控制、变压器使用等实验,并且实验中元件参数不固定,自行设计。
在实验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应用性、技能性、综合性、创新性,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以及计划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设计实验项目。
修改后的实验教材力争保证验证性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占4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40%,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0%。
同时,在教材中还注意理论知识与工艺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开展第二课堂;根据情况还可以布置大作业、引导学生自行开发设计、组织学生装调测试;针对不同的实验,提出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认真思考;对实验步骤不作规定,由学生自己设计等等。
2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
2.1 实验设施与师资配备
2000年以来,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改装,安装了实验实训操作台,购置了实验实训工具和材料,上第一次课前,就把实验实训工具和材料发给学生,还发给每位学生一把锁,由学生自己保管工具。
在师资配备方面,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应该是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熟悉生产工艺,即具备“讲师”和“工程师”能力的双师型队伍。
2.2 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 让元器件暴露本来面目。
原有电工电子学实验大都在电工实验台上做,电工实验台优点很多,如接线容易,安全可靠,灵活性好,老师准备实验方便等。
但其缺点也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学生做实验看不到真正的设备元件,如交流接触器,学生仅仅从面板上画的符号知道哪是线圈的接线柱,哪是主触点、哪是常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8-05-07
开触点、哪是常闭触点,实验时根本看不到这些元件。
也就是把教材中的电路图又搬到了实验台上。
实验中出现问题还是无法解决,不知道故障出在哪里,更谈不上排除故障。
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做。
现在我们常打开实验箱外壳,使设备暴露在外面,让学生看到设备元件与实验板的连线,看到设备的动作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做实验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2. 对验证性的和一些常规性的实验,所用元件参数不固定。
如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只规定在实验中所用元件个数,及元件参数的大致范围,自己确定实验所用的元件个数和元件参数。
老师只对实验的重点、难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这样每组实验数据不一样,每个人都得用心去做。
3. 教学组织与实施。
实验的前期主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认识印刷电路板,手工焊接练习,认识并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实验后期要进行电子产品组装训练。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因人而异,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对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让其组装简单的电子产品,如稳压电源、单波段晶体管收音机等,期间给予他们重点指导,鼓励他们克服思想障碍,树立信心,完整好作品;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让他们组装万用表、电话机等比较复杂的套件;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对电子技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就要从设计、制作上来要求,首先让他们自己选择电路,自己制作电路板,自己选择元器件,期间要给他们讲解设计思路、电路板的布局、元器件的检测或购置、安装工艺、排除故障和调试技巧等,最后还要求他们进行外壳包装,这部分学生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实验的内容和方法着眼于从人才培养体系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
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多元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 实验考核的改革
严格考核制度,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考核制度一般包括参加实验的态度、知识掌握的深度、操作能力、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焊接水平、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安装工艺质量、调试都进行考核,每一项都有评分标准。
按照标准做好每个学生的考核记录,还要根据出勤和电子安装报告来综合评定。
具体做法:一是实验成绩的评定,平时成绩占50%,实验考试占50%(按所做过的实验抽签选作)。
二是考试资格。
实验课一般不准请假,特殊情况应凭假条请假,回校后补做完实验者可以参加实验考试,否则实验未补做完不能参加实验考试;迟到、早退在两次以上(含两次)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不交实验报告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实验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故意损坏仪器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
三是未取得实验考试资格者,实验成绩按0分记。
四是在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可自行安排到实验室试做。
学生通过到实验室复习,对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方法的巩固等都有好处,还可以通过实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4 教学效果
从学生在电工电子实验报告中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电工电子实验对自己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1. 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电工电子实验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根据自己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碰到问题要独立思考,老师只是起“点拨”作用,要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教育对象转变成教育服务对象。
2.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电工电子实验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学生。
我们聘请了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工作,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到实验室进行练习。
这样做,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和课余时间集中到学习文化、学习技术上来,端正了学风,也树立了良好的校风。
3.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电工电子实验不但让他们尝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学生认为,原来从不知道怎么看电子电路图,不知道电路板上的是什么东西,是怎么连上去的,对电子技术有一种神秘感,通过电工电子实验,他们开阔了眼界,懂得了很多,他们说,每焊上一个元件,每前进一步,都让他们特别有成就感,他们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体会到了“看花容易画花难”的感觉。
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培养了细心、细
致的习惯,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
总之,实验教学,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思维、不受约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智的空间和条件;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化、信息化的先进实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师只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