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摘要:铸造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环境、设备、工艺、人员、原辅材料等都
可能引起铸造质量的波动,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
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控制好铸造过程,必
须从细节抓起,通过工艺文件、指控点建立、企业文化凝聚、设备保证等多方
面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铸造质量控制全过程。
关键词:铸造质量控制 过程控制 质量
一、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
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件产品质
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
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
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是指铸件产品
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
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
有关。
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
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铸造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质量控制盲区,也只有从
过程控制的细节入手,不断深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
上提高改善铸造过程和铸件产品质量。
二、铸造质量控制要点:
1、工艺控制文件
1.1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必备的重要控制文件,是在工序卡片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工艺文件,它比工序卡片更加细化和完善,是正确指导
现场生产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但是作业指导书必须防止“两张皮”和
不协调现象。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基础,必须保证能通过作业指导书能
够准确的进行现场操作,一般情况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有如下四大部分组成:
1)简介明了的工序示意图。(铸造一般现实工序件的照片为佳,例如组芯工
序应该添加本工序组芯照片,然后标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粘结剂,哪些地方需要
补刷灰等,一定要形象具体。)
2)通俗易懂的操作要领和工艺规程(如最简单的取放芯子,应该标出手拿
芯子那个部位最好不会引起损伤芯子,不易脱手,保证第一操作也不会出错)。
3)明确严格的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4)符合现场要求的工艺参数。
制定作业指导书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操作要领、工艺规程中要将生产工人所积累的经验和加工技巧总结进
去,以利于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
2)注意与工序质量分析表相呼应。
3)作业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完整、准确。
4)操作要领、工艺规程要规定得详细、具体,不应出现诸如“见某某文件”
等现象。
1.2质量关注点
从通用的铸件质量特性分析着手,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找出影响铸件质量的关
键环节,设立工序控制点。同时,对关键件,也应加强工序检查,细化工艺,对
操作者进行工艺交底,实施重点控制。对控制点应明确控制项目、要求和方法,
配备有经验的人员和提供有效的检测仪器。例如,下面就是为了减少T项目联体
缸盖而设立工序控制点,针对工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立工序关注点,直
观形象的提醒操作者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1.3控制图
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法实时监控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铸件缺
陷的关键工序,已经成为现在铸造控制的常用手段。这里含有用于预防代替检验
的概念,并且减少对经验判断的依赖。经验仍然在总体质量方法中起作用,有助
于在FEMA分析中由现有过程导致的一贯性缺陷。这使得过程控制首先注意到最
能够实施“防犯于未然”的区域,最终检验员不再是查找缺陷的“警察”,而变
为帮助工作人员防止缺陷发生的同事。
这种方法同样考虑到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机、料、法和环境,并
且清楚地认识到人只是过程中众多资源之一。这个方法把防止不良质量放在首
位,以便减少废品和浪费,最终达到生产率和收益的增加。
下图就是为了控制226B粘砂缺陷,通过控制图而进行的二项过程能力分析。
2、设备工装保证
生产制造业没有了设备一切都不能实现,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胳膊和两条腿。
这两个零件要是废了,你想你还能做什么?所以设备要进行保养。
设备维护有: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对设备最基本要求的执行,如备件啊,加润滑油啊。
预见性维护,现在铸锻厂一直在提出预见性维护,但是现阶段的预见性维护
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是要求设备主管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根据对设备的熟悉程
度提前预测进行维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真正的预见性维护是需要
对日常的SPC结果进行分析,是用统计的方法保证设备过程控制的稳定。
2.1设备定期检查记录卡
设备定期检查记录卡是运用重点预防控制的思想,根据工序质量分析表的要
求,对工序质量控制点上的设备进行控制并定期检查的一种记录文件。设备定期
检查不同于对设备正常的精度检查工作。
设备定期检查记录卡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其内容根据工序质量分析表
中对设备这一因素分析出的能直接采取措施的最终原因来加以确定,主要应该包
括控制项目、控制项目的允差范围、检查的方法和检查的频次(即检查的周期)
以及检查的记录。
2.2设备日点检记录卡
设备日点检记录卡是由设备部门编制,用于指导操作者在开工前按照规定的
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控制文件。点检内容对于不同设备来说是不一样的。
2.3工装定期检查记录卡
工装定期检查记录卡是由工装管理部门按照工序质量分析表的要求编制的。
它是根据所规定的检查内容和检查周期,对工序质量控制点所用的工装进行检查

4321
0.06
0.04
0.02
0.00样本比率_P=0.01778UCL=0.03719LCL=0

4.03.53.02.52.01.51.0
4
3
2
1
样本

%

置信区间上限:2.2941

%缺陷:1.78
置信区间下限:1.09
置信区间上限:2.73
目标:0.00
PPM 缺陷:17778
置信区间下限:10892
置信区间上限:27323
过程 Z:2.1020置信区间下限:1.9217(95.0% 置信)摘要统计4503001506420样本数量%缺陷3.53.02.52.01.51.00.50.02.01.51.00.50.0

%缺陷



Tar

项目开展后的二项过程能力分析
P 控制图使用不相等样本量进行的检验累积 %缺陷缺陷率

直方图
的一种控制文件,由工装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并做好记录。
2.4量检具周期检定记录卡
量检具周期检定记录卡是由计量部门按照工序质量分析表的要求编制的。
3、企业文化
士气,也就是我们说的士气。现在我们只是说要提倡凝聚企业文化,但是真正能
做到何种地步呢?下面是个例子:春节不放假,多少人为了不能回家,而情绪低
落,一个人在节假日来临前夕情绪是最高涨的,也是最没有心情工作的时候。一
周之中,是形成了一个两端低中间高的曲线。企业在提倡文化的同时,并不是用
语言灌输这个理念那个文化,而是需要企业营造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文化氛围,自
然而然的就会在这个氛围中形成文化凝聚力,而不是要求职工具有什么理念文化
就有什么样的理念文化,那都是空话。
4、三检
自检、互检、专检质量管理制度上称作三检制。自检就是自己检讨自己的工
作成果。互检上下工序或者同类工序不同操作者相互检讨。专检更多是有QC完
成。这里需要用到自检记录。自检记录表是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工人对规定的自检
项目在自检以后作出记录的一种数据记录表。它适用于各种生产类型的产品,但
是在不采用控制图的控制点上填制自检记录表尤为重要。在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里,常常广泛采用自检记录表。
三检制度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能做好三检的企业又能有几家,三检
制度的贯彻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职工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只有充分的调动了
职工的积极性,树立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才能让职工仔细自觉地完成三检,形成
良好的质量控制氛围。
现在公司推行的“工序自控”活动,建立的“质管员体系”实际上都是“三
检”制度的细化延伸,根本上还是要依靠职工的质量意识来进行完善改进。
5、持续改进
我们现在用到的改进方法很多,QC、8D、六西格玛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一个
PDCA循环的过程,持续改进项目的提出包含在质量例会、新产品开发阶段异常
检讨会议、产品审核、过程审核、内外部体系审核、检验中的异常现象、生产会
议、设备会议、成本会议、年度报告、年度持续改进计划、提案、客诉等过程中
提出的各项问题,也包括生产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需要改进的问题。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无论QC、8D还是六西格玛思路基本都是一致,不同在
于一些工具的使用,这些持续改进办法没有一个是万能钥匙,只有使用最合适的
工具才能达到目标,当然也要防止死搬硬套。
6、现场5S
这个工作大家每天都做,整理、整顿、清理、清洁、习惯。前4个S是行
动方面的也是务实的;后面的习惯是务虚的,是前面4S的直接行为结果。我用
一句话理解5S:工厂的“做家务事”式管理。你没有第二次机会去建立第一印
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