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点一.宝石分类:天然珠宝玉石:天然宝石、天然玉石、有机宝石人工宝石:人造宝石(无天然对应物)、合成宝石(有天然对应物)、拼合宝石、再造宝石(宝石粉末碎屑熔融或压结而成)二.五大宝石基本宝石学特征:①钻石:H:10,SG:3.52,RI:2.417.色散:0.044.亮蓝色荧光+浅黄色磷光。
吸收光谱:415.5②红蓝宝石:H:9,SG:4.00,RI:1.76-1.78,DR:0.008.一轴负晶,色散:0.018.发光性:红宝石显红色荧光,蓝宝石显惰性。
吸收光谱:红宝石:692双线,668、659处弱线,550为中心的黄绿区普遍吸收,蓝区476、475、468处典型吸收线,紫区吸收;蓝宝石:450、470、490吸收窄带。
特殊光学效应:星光。
③祖母绿:H:7-8,SG:2.72,RI:1.564-1.602,DR:0.004-0.009.色散:0.014,一轴负晶。
发光性:红色到粉红色荧光。
吸收光谱:683、680、637处吸收线,625-580吸收带,蓝区477弱线,紫区460开始吸收。
④海蓝宝石:H:7.25-7.75,SG:2.7,RI:1.76-1.78,DR:0.005-0.006.紫外下显惰性。
吸收光谱:紫区427宽带,蓝紫区456弱线。
⑤变石:H:8.5,SG:3.73,RI:1.744-1.758,DR0.009,二轴正晶。
多色性:深红、橙黄、绿色。
发光性:弱红色。
吸收光谱:典型光谱,红区680双线,橙红区两条弱线,以580为中心的宽吸收带,蓝区一吸收线,紫区吸收。
⑥猫眼:H:8.5,SG:3.72,RI:1.74(点测)。
典型鉴定线:蓝紫区444强吸收线。
三.常见宝石的宝石学特征:①单晶石英(水晶):H:7,SG:2.65,RI:1.544-1.553.DR:0.009.一轴正晶。
典型贝壳状断口。
特殊光学效应:星光和猫眼。
内含物:气液两相包裹体,细长针状包裹体,②托帕石:H:8,SG:3.53,RI:1.61-1.64,DR:0.008-0.010.色散:0.014.二轴正晶。
发光性:长波紫外下显黄绿色和橙黄色。
内含物:长管状洞穴,扁平细小液态包裹体,水滴形气液包裹体。
③电气石:H:7-7.5,SG:3.01-3.11,RI:1.62-1.65,DR:0.018.色散:0.017.一轴负晶。
内含物:大量管状或线状空穴及气液包裹体,呈扁平薄层状分布。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
④橄榄石:H:6.5,SG:3.35,RI:1.65-1.69,DR:0.036.色散:0.020.二轴正晶。
内含物:铬铁矿晶体,睡莲叶状包裹体。
吸收光谱:蓝区493、476、453典型鉴定线。
⑤尖晶石:SG:3.60,RI:1.718,均质体。
色散:0.020.内含物:八面体状尖晶石、柱状锆石和磷灰石等固体包裹体,较多气液包裹体。
⑥石榴石:镁铝榴石:H:7.25,SG:3.7-3.8,RI:1.74-1.76.内含物:浑圆状磷灰石,细小片状钛铁矿,石英。
铁铝榴石:H:7.5,SG:3.8-4.2,RI:1.76-1.78.光谱:576、527、505处铁窗状吸收线,橙区617、紫区425弱线。
锰铝榴石:H:7.25,SG:4.2,RI:1.80-1.82.内含物:面沙状愈合裂隙,愈合面上具细长暗色的气液两相包裹体组成的指纹状图案。
吸收光谱:432、412强吸收窄带具鉴定意义。
钙铝榴石:H:7.25,SG:3.6-3.7,RI:1.74-1.75.钙铁榴石:H:6.5,SG:3.85,RI:1.89.高色散:0.057.马尾丝状包裹体。
⑦锆石:H:7.5,SG:4.7,RI:1.93-1.99,DR:0.059(高).可见清晰刻面棱重影。
色散:0.039.典型鉴定线:653.5.四.有机宝石的保存方法为基本知识点1.珍珠保养:防尘:尘埃主要为石英成分,易划伤珍珠表面。
防酸碱侵蚀防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2.红珊瑚保养:防酸碱,防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
3.琥珀保养:防过热和过冷,防酸碱,防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
4.象牙保养:避免阳光直射,防高温,避免开裂忌明火,忌用散热器烘干保持适当温度用软布蘸酒精擦拭以保持色调和光泽五. 电学性质的鉴定方法为基本知识点电导仪法、热电效应用途:用于天然蓝色钻石与改色钻石的辅助鉴别结构:伏特计、可动电极、金属盘电极和夹子重点知识一.五大宝石同其颜色相似的宝石的鉴别1.钻石相似的天然宝石的鉴定(无色刚玉、水晶、托帕石)鉴别方法:①观察钻石腰部:磨砂状腰棱、胡须状腰棱;仿冒品腰棱出现细条状纹路②仿冒品棱线圆钝,不交于一点;钻石棱线锋利交于一点③钻石腰棱会留有原晶面或三角凹痕;仿冒品的棱线会出现磨损④钻石的断口为阶梯状,仿冒品会截然不同地呈弯弧或贝壳状⑤钻石台面朝下压住直线从亭部不可见;仿冒品可见⑥亲油性:将钻石在脸上沾少量油脂,用拇指摩擦会感到胶粘性,不易滑动;仿冒品出现滑溜感(滴油于钻石表面,油滴摊开不再凝聚成形;油性笔划线,线条连续)⑦呵气实验:向钻石呵热气,很快消散与人工宝石鉴别:合成钻石:内部常见具金属光泽的铁镍合金金属包裹体,存在籽晶片,原石表面有树枝状生长花纹,短波紫外下荧光强于长波紫外,与天然钻石相反。
确实415.5鉴定吸收线。
锆石:0.059高双折射率,可见清晰刻面棱重影。
莫氏硬度6.5-7.5,较低。
合成碳硅石:高色散值:0.104,可见强火彩。
合成立方氧化锆:摩氏硬度8-9,比重值5.8,远大于钻石。
人造钆镓榴石:莫氏硬度6-于钻石。
比重值7.05,远大于钻石。
2.红宝石与天然相似宝石的鉴别:①锆石:颜色不够鲜艳纯正,光泽强,刻面棱重影明显。
脆性大,腰棱及刻面棱易磨损出现缺口。
653.5特征吸收线。
②红色尖晶石:常见褐色色调,偏光镜下全消光。
吸收光谱:红区呈现10条密集分布的管风琴吸收线,绿区宽吸收线。
荧光弱于红宝石。
③红色石榴石:颜色深暗,两组金红石针呈直角相交。
红宝石呈60度相交。
偏光镜下异常四明四暗。
无荧光。
铁窗状吸收线。
④红色碧玺:管状或线状空穴(可形成猫眼)及气液两相包裹体,呈扁平层状分布,贝壳状断口。
极明显多色性:深红、浅红。
而红宝石为红、橙红。
双折射率大于红宝石,可见刻面棱重影。
与人工宝石鉴别:①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弧形生长纹,类似唱片纹。
含气泡。
红色荧光强于天然宝石。
②焰熔法合成星光红宝石:弯曲生长带。
星线细长,清晰完整,贯穿整个表面,宽度无变化,无断续状。
行线交叉处只有交叉点无宝光。
金红石针细小、密集,台面可见多色性;天然星光红宝石:内含物有各种晶体包体、气液包体和指纹状包体,金红石针较粗,六方色带或平直色带。
星光发自内部深处,星线中间粗两端细,可以不连续。
星线交叉处有宝光点。
台面不见多色性。
③水热法合成红宝石:面包屑状包裹体,多色性:红色、黄色,天然宝石多色性:紫红色、橙红色,水波纹生长带。
3.祖母绿与天然相似宝石的鉴别:①萤石:均质体,无双折射。
光泽较弱,强荧光。
莫氏硬度4,较低。
②碧玺:多色性明显,刻面棱重影。
③磷灰石:稀土谱,莫氏硬度5,较低。
④翡翠:多晶集合体,无光性,集合消光,有翠性。
⑤铬透辉石:拉长状气泡,光泽强,色散强。
⑥翠榴石:均质体宝石,色散高,马尾丝状包裹体。
⑦铬钒钙铝榴石:均质体,光泽强,内含固态包裹体。
与人工宝石鉴别:①绿玻璃:非晶质体,莫氏硬度5-7,较低。
内含气泡和旋涡纹。
②Soude祖母绿:上下层具两个折射率,有拼合界面。
③石榴石拼合石:折射率大于1.81,折射仪不可测。
无光性,拼合层有气泡、旋涡纹,拼合层两侧宝石光泽存在差异。
④钆镓榴石:折射率1.83,折射仪不可测。
内含拉长状气泡,光泽强,色散强。
⑤合成祖母绿:内含硅铍石晶体、种晶片、不透明三边或六边铂金片等固体包体;硅铍石和空穴组成的“钉状”包体(水热法),破碎的熔融体,空洞的羽状体以及二相或三相尖状包体;助溶剂法合成祖母绿典型的云翳状或花边状羽状体,水热法合成品可见水波纹状生长纹。
镀层祖母绿可见双层结构及表面交织裂隙网细纹。
4.金绿宝石⑴黄色金绿宝石与颜色相似的天然宝石的鉴别:金绿宝石:H:8.5,SG:3.71-3.75,RI:1.74-1.75,DR:0.009.二轴正晶,色散:0.014.①金绿柱石:偏光镜加锥光镜可见完整黑十字干涉图,而金绿宝石仅见单臂;折射仪下,金绿柱石可见上线移动,而金绿宝石可见两线移动;静水称重金绿柱石为2.89,金绿宝石为3.7.;金绿宝石蓝区444典型鉴定线。
②碧玺:刻面棱重影③黄色蓝宝石:紫外下蓝宝石显惰性,蓝区450吸收带;金绿宝石444鉴定线。
④锆石:光泽强于金绿宝石,清晰刻面棱重影,“纸蚀”效应,光谱:653.5鉴定线。
⑤榍石:黄区与绿区有弱线,光泽与折射率高于金绿宝石。
⑵变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别:①合成变石:提拉法:内部较干净,有时有未熔粉末、拉长气泡和小黑点状气泡群,弯曲生长纹,紫外荧光较强。
助溶剂法:面沙状愈合裂隙和助溶剂残余,铂金片,紫外下为较强的红到橙色荧光。
水热法:内含长条状气液两相包裹体,以及多相包裹体,紫外荧光较强。
②合成刚玉:弯曲生长纹和变形气泡,具典型吸收光谱:蓝区475吸收线,紫区吸收,红区有吸收线,黄绿区吸收带。
③合成尖晶石:弯曲生长纹和变形气泡,无多色性。
偏光镜下为斑纹状或蛇皮状异常消光。
单折射,低折射率。
④红柱石:由于强多色性,显示红和绿的方向性特征。
⑵猫眼及其仿制品的鉴别:猫眼:眼线细、直、亮、中、活,颜色:栗黄色或蜜蜡黄最佳,此为浅黄色、黄绿色、褐黄色。
光谱:444强带。
①石英猫眼(勒子石):H:7,SG:2.65,RI:1.54(点测)。
质地较粗,眼线反光不亮,眼线边界不清晰,颜色偏褐偏灰,内含定向排列的角闪石石棉纤维。
②阳起石猫眼(死猫眼):硬度:5-6,比重:3.1,折射率:1.614-1.641,浅绿色到深绿色,黄绿色及黑色褐色。
③磷灰石猫眼:常显蓝绿色,多色性明显,内含多种固相、气液二相包裹体,负晶、长管状包裹体和生长结构线。
显稀土谱的混合吸收谱。
具典型的众多细线构成的细带。
④玻璃猫眼:SG:4.58,RI:1.50(点测),异常消光,放大观察亮带两侧可见蜂窝状构造,具鉴定意义。
二、有机宝石的基本种类及其基本鉴定特征见笔记三、热学性质的鉴定技术的掌握问题热学性质——热导性(热导仪)热针测试法:是由一可加热的金属丝和温度调节器构成,主要用于检测一些有机宝石及仿制品和某些经人工处理的宝石。
属有损检测。
用途1:检测某些有机宝石及其仿制品发焦发味的是:龟壳、黑珊瑚、金珊瑚发樟脑味、糖果味、甲醛味及辣味是:塑料和注塑绿松发焦油味或沥青味的是:煤玉发树脂味或松香味的是:琥珀用途2:检测经石蜡处理或注油处理的宝石用热针靠近待测样品(约1.5mm),反射光下放大镜观察“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