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辽沈战役及其伟大意义

简述辽沈战役及其伟大意义

中国近代史
第 1 页 共 6 页

摘要

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
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
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
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期间,
人民解放军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
阻击战相结合,先集中两倍半于敌的兵力,迅速攻克了战略
枢纽锦州;攻锦州后迅速回师合围了廖耀湘兵团;在合围的
同时,乘敌慌乱,猛烈进行穿插分割;同时把军事打击与政
治争取密切结合起来,争取了一部分敌军起义,加速了战役
胜利进程,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
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这是一场红色将帅
运筹帷幄,斗智斗勇,革命将士英勇顽强,无畏牺牲,回肠
荡气的大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
役的第一个战役。

关键字:国民党,解放军,战役,意义
中国近代史

第 2 页 共 6 页
简述辽沈战役及其伟大意义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
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三大战役之一。期间,人民解放军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
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先集中两倍半于敌的
兵力,迅速攻克了战略枢纽锦州;攻锦州后迅速回师合围了
廖耀湘兵团;在合围的同时,乘敌慌乱,猛烈进行穿插分割;
同时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密切结合起来,争取了一部分敌
军起义,加速了战役胜利进程,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
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
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东北战场,
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五十五万人,人民解放军已达一百零三万
人,东北地区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和百分之八十六以上
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蒋介石和东北“剿总”
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
舍的状态,故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
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机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中共中
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
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
中国近代史
第 3 页 共 6 页
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
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
军,集中了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
起辽沈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东北野战
军南下,向北宁路沿线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先后占领
了昌黎、绥中、义县及塔山等地,切断北宁线,将范汉杰兵
团分割包围在锦州、葫芦岛、山海关三个地区。2日,蒋介
石飞抵沈阳,抽调十一个师组成由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团,
以十一个师又三个骑兵旅组成由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企
图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10日,东进兵团向塔山猛攻,
遭到解放军顽强阻击;西进兵团也进展缓慢。14日,东北野
战军五个纵队和一个师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锦州
发起总攻,次日晚占领锦州,全歼守敌十万余人,封闭了国
民党军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通道(参见彩图插页第150页)。蒋
介石于15日再飞沈阳,督促东西兵团继续进攻,企图重新
打通北宁线,并命令长春守军立即突围。17日,国民党六十
军在曾泽生军长率领下起义,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也
于19日率部投降,长春解放。
第二阶段: 会战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东北野战军
根据毛泽东关于全力抓住沈敌、暂不打锦葫的指示,除以两
个纵队继续阻击锦西、葫芦岛之外,主力从锦州挥师东进,
中国近代史
第 4 页 共 6 页
前阻后断,在运动中歼灭廖耀湘兵团。10月26日夜,解放
军对被包围在大虎山以东地区的廖耀湘兵团实施分割围歼,
至28日全歼十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廖耀湘等高级将领。
第三阶段: 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在围歼廖兵团的
同时,为防止沈阳守军从海上撤走,解放军以三个纵队与五
个独立师构成对沈阳的四面包围,又以三个纵队直插营口,
断其海上退路。11月1日,解放军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次
日攻克,歼十三万余人。2日解放营口,歼一万四千人。敌
第五十二军一部从海上撤往葫芦岛。辽沈战役至此结束。锦
西、葫芦岛地区国民党十二个师于9日经海上撤向关内。
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
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
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
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此战,
人民解放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
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
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
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
投诚83000人,这其中还包括号称“五大主力”的新编第1
军和第6军。 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东北
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
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
中国近代史
第 5 页 共 6 页
靠的战略后方,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具有重大意
义。
这是一场红色将帅运筹帷幄,斗智斗勇,革命将士英勇
顽强,无畏牺牲,回肠荡气的大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它的意义可以总结
为如下五点:
1,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国共二党力量发生巨大改变,天
枰向共产党方面猛然倾斜,国民党方面将大厦将倾,历史给
共产党一个巨大机会胜利的曙光已经看到,东北将改变了中
国历史进程。一个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千万人口,
巨大工业基础和100多万战略部队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取
得对国民党的战略优势,也是绝对优势。历史何等相似,辽
代,金代,清代不都是从东北发迹的吗?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用历史的巨笔画出一副解放全中
国的历史画卷。
2,辽沈战役的胜利加速战争进程,使淮海,平津二大
战役顺利进行,极大鼓舞全国人民,解放军和共产党的士气,
极大提高各个战区解放军士气,趾高气扬,摩拳擦掌,跃跃
欲试和敌人一比高低。相反国民党士气低落,官兵厌战,加
速了国民党的灭亡。
3,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坚
中国近代史
第 6 页 共 6 页
实的基础。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伟大胜利,为
世界战争史填上重重一笔。
4,辽沈战役的胜利提高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苏联斯大林曾经低估中国共产党,低估毛泽东。后来向毛泽
东承认错误。美国承认低估中国共产党,低估了毛泽东,不
在军援国民党。毛泽东同志巨大威望在中国,在世界空前提
高。
5,辽沈战役如果失败,历史将改写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将推迟何年何月?淮海,平津二大战役无从谈起。国民党军
将占领东北进关围剿其它解放区,形势就不太妙,中国革命
进入低潮……这只是假设,历史没有假设,辽沈战役我们胜
利了,所以说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是决定性战役,它的成败是
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关系到中国的走向,关系到中国的前途。
辽沈战役的胜利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好了第一枪,
而后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当然不会落于其后,这三大战役
的全面胜利终于换来了中国的全面解放,让处在水深火热的
老百姓们终于可以摆脱暗不见天日的辛苦生活,中国人民从
此真真正正的站立了起来,挺直了他们龙的脊梁!

130912130
孙雪
2014年5月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