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下渣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蒋大伟1,胡永才1,陈义胜2,庞赟佶
2,3
(1.东北特钢集团,辽宁大连116105;2.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10;
3.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
根据流体力学中的VOF法及ε−k湍流模型的基本理论,实现了对110t钢包内不同渣层厚度浇注过程的
模拟计算。重点描述了钢水浇注过程中钢包内的流动及流场的分布状况,得出了不同渣层厚度时的浇注过程所
需的下渣高度及最佳渣厚。
关键词:VOF法;钢包下渣;渣层厚度;最佳渣厚
中图分类号:TF769.2文献标识码:A
LadleSlagProcessNumericalSimulationResearch
JIANGDawei1,HUYongcai1,CHENYisheng2,PANGYunji
2,,3
(1.DongBeiSpecialSteelGroup,Dalian116105,China;2.2.Inner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014010,
China;3.3.Dalian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
)
Abstract:
AccordingtotheVOFmethodandε−kturbulencemodelofthebasictheoryinthefluid
mechanics,realizedifferentslaglayerthicknessofthe110tladlecastingprocesssimulation.Thearticlemainly
describesflowfielddistributionconditionofthesteelintheprocessofpouring,itisconcludedthatthedifferent
slaglayerthicknessofcastingprocesstheslagheightandbestslagthickness.
Keywords:
VOFmethod;Laddleslag;Slaglayerthickness,Bestslagthickness
钢液由钢包流入连铸中间包或模铸中注管内,钢液液面降低至一定高度时,钢液与钢渣就会混出,流股的
巨大冲击作用会大大降低钢水的纯净度,势必对钢锭或铸坯的质量产生影响。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了浇注过程
的下渣检测技术,使钢锭或铸坯内部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下渣检测准确程度有待提高。这里运用流体力学中
VOF法及ε−k模型描述了大型材分公司110t钢包内不同渣层厚度对钢液流动形态的影响。
1模型建立
1.1基本假设
钢包顶部钢液为自由表面;不考虑钢液温降对钢包内流动的影响;钢包壁面为固体壁面;空气、钢渣和钢
水均为不可压缩流体。由于钢包锥度较小,忽略钢包壁面对包内流动形态的影响[1]。
1.2数学模型
连续性方程()0=∂∂iixuρ;
传输方程()iijeffijieffiiijigxuxxuxxpxuuρµµρ⎟⎟⎠⎞⎜⎜⎝⎛∂∂∂∂+⎟⎟⎠⎞⎜⎜⎝⎛∂∂∂∂+∂∂−=∂∂;
ε−k
方程:
()
ρεσµµ−+⎥⎦⎤⎢⎣⎡∂∂⎟⎟⎠⎞⎜⎜⎝⎛+∂∂=∂∂G
xkxx
ku
ikti
i
()
kcGkcxxxuitjii221ερεεσ
µµε
ρ
ε
−+⎥⎦⎤⎢⎣⎡∂∂⎟⎟⎠⎞⎜⎜⎝⎛+∂∂=
∂
∂
其中⎟⎟⎠⎞⎜⎜⎝⎛∂∂+∂∂∂∂=ijjijitxuxuxuGµ、
ε
ρµµµµ2kc
Dteff
+=+=
式中effµ为有效粘度,钢包内的流动过程为湍流流动,采用由Launder和Spalding提出的ε−k双方程模型,
式中出现的经验常数采用Launder和Spalding的推荐值[2,3],如下:
44.11=c,92.12=C,09.0=µc,0.1=kσ,3.1=
ε
σ
渣-空气、钢-渣液面流动形态采用多相流模型中的VOF方法进行计算。
1.3边界条件
针对东北特钢大型材分公司110t钢包模型进行的模拟计算,相关参数见如表1。主要模拟钢包下渣过程,
为加快计算速度,计算区域高度取1500mm。空气入口取压力入口、出钢口取压力出口,重力是钢液流动驱动
力取g=9.81m/s2。网格划分采用结构化网格,共划分10665个单元;求解过程采用PISO方法,时间步长为0.04s,
迭代过程中认为残差小于0.001时收敛。分别计算了渣层厚度为0mm、50mm、100mm、150mm、200mm、250mm、
300mm、350mm和400mm九种情况下的下渣临界高度。
表1钢包、钢液及渣相关参数
钢包参数(mm)工况参数
钢包内径2.83×103钢液密度/(Kg/m3)7.00×10
3
钢包高度4.96×103钢液粘度/(Pa·s)6.30×10
-3
液面高度3.40×103钢渣密度/(Kg/m3)3.00×10
3
出钢口直径6.00×101钢渣粘度/(Pa·s)3.50×10
-1
2计算结果
2.1钢包内钢渣液面的流动过程
钢包内钢液依靠重力作用,由出钢口流入中间包或中注管内。随着浇注过程的进行,包内钢水量越来越少,
钢液面的高度逐渐下降,钢渣始终附着在钢液面上。共模拟了钢包内九种渣层厚度的流动形态,上述流动形态
大致相同,故此只取钢渣厚度为100mm的情况进行简要描述。图1为100mm渣厚不同时刻流动形态图;浇注开
始时,钢液面位置较高;随着浇注过程的进行钢液面逐渐下降,在远离出钢口上方钢渣逐渐稀薄,流向出钢口
上方并聚集,出钢口处渣层越来越厚。当钢液面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出钢口上方产生漩涡,发生卷渣、钢渣混
出现象,钢液受到污染;最终钢液与渣大量混出直至结束。图2为100mm渣厚时的流场分布,与图1中各图一
一对应;由重力作用钢液从出钢口流出,图中显示出钢口左侧钢液流速较快,出钢口右侧流速较慢。
注:图例被分成三部分,上部表示空气、中部为渣层、下部为钢液,图3与此一致
图1.100mm渣厚不同时刻流动形态图
图2.100mm渣厚流场分布
2.2下渣临界高度及最佳渣层厚度
图3为不同渣层厚度流动形态图。由图可知随着浇注的进行渣层厚度为50mm时,距离出钢口较远处的钢
渣逐渐稀薄,渣层出现分段现象使钢水裸露直接与空气接触,钢水容易二次氧化夹杂曾都,温降加快。钢渣厚
度大于100mm时,钢渣能够很好的覆盖在钢液表面隔绝空气,且减少温降;因此渣厚一般应大于100mm。
通过模拟得出不同渣厚的下渣临界高度,依此算出了下渣时刻钢包内的钢水重量,如图4。从图中可知随
着渣层厚度的增加,下渣高度也随之增加;但当渣层厚度较厚时,下渣高度增加不明显。渣层厚度由0mm即无
渣至50mm时,下渣高度由90mm升至150mm相差较大,钢水相差达2.62t之多;但随渣层厚度的增加,下渣高
度增加趋势较为缓慢;对于有渣时下渣高度大约在150~180mm之间,钢水重量大致为6.50~7.90t。对于生产来
说刚包内剩余钢液越少越好,这样可以提高成材率,综合生产实际建议渣层厚度应小于200mm。
渣层厚度50mm渣层厚度100mm
渣层厚度150mm渣层厚度200mm
图3.不同渣层厚度流动形态图
图4.下渣高度及包内钢液重量示意图
3结论
描述了钢包浇注过程中包内钢液及渣的流动形态。钢包内渣层厚度最佳为100~200mm之间,这样既能保证
渣层隔绝空气、减少降温;又能保证较高钢水收得率。钢包内无渣与有渣下渣高度相差较大;渣层越厚下渣高
度越高,开始下渣时包内钢水重量一般在6.50~7.90t之间。
参考文献
[1]陈义胜,冯磊,鲍文廷,等.双孔钢包底吹氩最佳吹气量探讨[J].冶金设备,2009,(9):18-21.
[2]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2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钢社,2001.
[3]贺友多.传输理论和计算[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