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1期2009年2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 gji U 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 V ol .20No .1F eb .2009收稿日期:200809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0878162)作者简介:王云才(1967),男,陕西勉县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石忆邵(1963),男,湖南新邵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陈田(1958),男,安徽南陵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乡发展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建筑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王云才1,石忆邵2,陈 田3(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2.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20009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生态的结晶与精华。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中,传统地域文化景观面临巨大的冲击。
本文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内涵和关系剖析入手,论述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探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存在整体性与孤岛化现象、欠发达与边缘化现象、地方性与现代化、真实性与商业化等主要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景观研究;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 U 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1001807一、问题提出与现实的紧迫性 传统文化地域是承载我国几千年文化传承与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空间。
几千年来,在不同地理环境空间上形成的地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是地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中文化生态的结晶与精华。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城市地区传统文化景观遭到破坏,同时快速城市化对乡村文化景观形成巨大的冲击。
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以及时尚化成为导致地方文化景观缺失和文化景观趋同的根本因素,形成我国不仅“千城一面”,而且“千村一面”的建设格局。
再者,传统文化景观面临毁灭性冲击。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应是指导我国地域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新人文精神变革和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地域文化景观的发展必须具有地域上的整体性、连续性和有机性,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呈现出的“孤岛化”、“破碎化”、“盆景化”和“边缘化”现象,成为文化景观遭到破坏,特色性景观区域和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文化景观传承创新技术缺失,有效管理对策与建设引导不到位的具体结果。
虽然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单个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人居环境建设、特色风貌塑造、生态村建设、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治理及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有不少进展,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然而,真正能够整合并系统运用到地域文化景观传承与创新发展,指导区域新农村建设,形成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结合的和谐文化,在建设和管理中还有一定的难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地域广大,类型多样,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地方需求不同,基础不同,使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的相关技术缺乏有效整合,单项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应用也难能适应不同地域文化本底的要求,应用的整体效果难19第1期王云才等: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以体现。
再者,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的“忽视”和政策的缺失,也是导致不能有效推进的重要原因。
二、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1.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景观形式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概念由来已久。
Sauer C.O.(1974)在《景观的形态》(The Mo r-pholog y of Landscape)一文中指出,“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它随人类活动的作用而不断变化。
“文化景观”概念的普遍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2年首次使用“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文化景观“包含了自然和人类相互作用的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人类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共同杰作;它“代表某个明确划分的文化地理区域,同时亦是能够阐明这一地域的基本而独特文化要素的例证”。
文化景观可以位于城市、郊区、乡村或荒野地,存在于连续的时空中。
地域文化景观(Territo ry Cultural Landscape)是存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的文化景观类型,它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是人类活动历史的纪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5]并且,地域文化景观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而产生和发展,其显著的特点是保存了大量的物质形态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形成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景观体系,主要体现在聚落景观、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
M arc Antro p(2005)指出存在于地域的传统文化景观有助于维持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体系,使文化景观具有更好的识别性。
[6]Kelly R(2000)在阐述欧洲地域文化景观时指出“居住在特定地域的人们的邻里、农场、林地、河流、建筑都和地方人民休戚相关,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些地方性特点的多样性和细节,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和记忆正是欧洲景观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根本所在”。
2.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核心对象整体人文生态系统(Total H uman Eco sy stem,Zev Naveh,1994)是指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在特定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的逐步深入认识,形成了以自然生态为核心,以自然过程为重点,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为根本的人地技术体系、文化体系和价值伦理体系,并随对环境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改进,寻求最适宜于人类存在的方式和自然生态保护的最佳途径,即人地最协调的共生模式,综合体现出协调的自然生态伦理、持续的生产价值伦理和和谐的生活伦理。
其内涵包括:①在景观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是人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发展的结果。
②人与自然是平等的生态关系。
既不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也不是以自然生态为中心的环境主义,而是人地协调的生态价值伦理。
③自然要素、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充分体现出地方性和自然性特点,并得到持续利用和延续,维持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④人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产业体系控制在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产业类型、生产规模和强度内。
自给自足成为摆脱超负荷生产行为的根本。
⑤人类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累计和继承了大量的地方文化,并逐步形成了代表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其形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不断交换自己的认知并逐步固定下来的自然崇拜、文化崇拜、人类崇拜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
地方文化是人类的文化,更是自然的文化。
⑥传统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历史的和古典的,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社会是发展的,在新环境、新技术、新观念、新经济形态下,现代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发展则更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
面对更加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大规模的社会人口与消费、更加深入的干扰方式,技术与效率成为现代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发展的核心。
由此可见,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核心对象,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必然联系。
20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三、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现状与进展 1.国际研究现状与进展在全球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掀起了广泛的文化景观保护运动。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 ESCO)、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 OS)和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
从研究主题来看,研究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H annes P., 2005):①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战略依据;②地域文化景观特征与认知(Paul.C,2005),探讨景观规划与维护过程中的景观认知、理解与参与;③地域文化景观结构与功能(Yuji H,2005),探讨文化景观形成、变迁以及在政策、社会因素作用下解决景观问题的途径;④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未来(Jacob H,2005),探讨在当今城市化、边缘化和旅游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景观面临的威胁以及景观保护与管理的途径。
从研究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①文化景观与文化地理学。
主要包括景观资源论研究(J.Fraser,1998)、文化景观与景观规划(G.J. Ashw orth)和文化景观研究(H aber W.,M asao T);②城镇化、工业化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动态研究。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的演变(M.Antrop,2004)、整合的景观意象、文化景观的扰动和城乡动态与演变,研究城乡由二分、连续统一体、相互齿合的连续体、共同社会特征、乡村区域和规划分离论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③遗产景观与游憩休闲产业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景观资源评价(G.Brian,2004)、文化旅游与休闲模式(Richard F.,1998)、自然公园与国家公园体系、景观地方性与现代化、景观遗产真实性与市场化(K.H opkins,1998)、聚落风貌塑造与景观规划(E.Dew ailly,2000)等;④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研究。
大地景观与地域景观环境(J.Sim onds)、社区景观、生态场地规划等一系列领域。
从研究中心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①以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佛吉尼亚州立大学等为中心,形成了以I.McH arg、J.Simonds、urie、L.Olin、E.Meye r、H.Lew is等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和生态景观的规划群体;②以德国、法国和荷兰为中心的文化景观与景观生态研究中心;③以英国为主的传统文化环境与风景园林成为现今景观保护、建设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国际城乡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
如何在城镇化发展、城市扩张的同时保护脆弱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特征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其中景观多样性、景观空间特征、景观演变与规划管理、地域文化景观传承是探讨城市化地区传统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研究问题和可持续途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土地规划与管理的一体化方法与途径(Integ rated ap-proach)。
对城市化地区文化景观形成的“破碎化”、“孤岛化”格局提出了“城市区域公园”(City Re-g ional Parks)的概念与标准,旨在通过对城乡土地管理和空间规划建立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从而覆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