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愿望。
3.抓住三处省略号进行补白,深入理解小沙粒坚定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圆圆的沙粒),板书课题,这课的生字大家都掌握了吗?那我们就来检测一下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PPT出示词语,请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颗圆圆的沙粒钻进蚌壳,最后变成珍珠的故事。
)4.出示珍珠图片,学生欣赏。
你能想到用什么词来赞美珍珠?5.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珍珠,那你们知道沙粒为什么要变成珍珠吗?现在我们打开书99页,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沙粒为什么要变成珍珠?2.学生回答。
3.出示第一段。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那大家看大屏幕,我们能不能用“想”来替换“要”呢?4.出示对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5、珍珠想成为有用之材,那你们知道珍珠有什么用吗?生回答。
6.当它向同伴表达这个愿望的时候,是怎样的态度?请在第一段找出这个关键词,圈出来。
(十分真诚)7.多么有志向的沙粒呀!可它的同伴是怎样的态度呢?默读2、3、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生汇报:“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变珍珠”后面为什么用了“?”(很疑惑、不可能实现。
)想法离奇,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就是“异想天开”。
8.师引导学生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同桌分角色读,然后分组读。
9.面对同伴们的嘲笑,圆圆的沙粒又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三自然段)10.哪个词最关键?请圈出来。
(坦然)“坦然”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那么坦然?能不能再找一个关键词?(因为它已经下定了决心。
)师:板书“下定决心”。
它的决心是什么呀?(变成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11.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沙粒就平静地、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
此时,同伴有时又有怎样的反映?请读第四段,圈出一个关键词。
(议论纷纷)师:它们是怎样议论的?师:“牢狱”在这儿什么意思?指什么?师:如果现在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在蚌壳里会有什么感觉?师:这对珍珠来说,可是一种牢狱之苦。
这对它的同伴来说,也太可怕了!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12.同伴们还会有怎样的议论?同桌议论议论。
师:我也这样认为,刚才你们那样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想法,就叫做什么?(议论纷纷)。
13.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融入故事中了,那么现在用朗读来回答老师: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怎么样?如果它动摇了会怎么样?14.那它为什么还要在蚌壳里?(因为它想变成珍珠)。
师:想变珍珠这个坚定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它。
出示“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15.梦想在小沙粒的心头从来没有动摇过放弃过,终于小沙粒变成珍珠了吗?经历了多长时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几十年过去了),还从哪里感受到时间的漫长呢?(6、7、8段,一句一句读,齐读)16.在漫长的岁月中,是什么伴随着小沙粒?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第9段的省略号处。
17.终于在几十年后的一个春天,小沙粒变成了一颗?(珍珠)什么样的珍珠?(在“珍珠”前板书“美丽的”)。
所以小姑娘惊喜的叫到——多么美丽的珍珠啊!(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你们能回答圆圆的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吗?(结合板书小结)2.从小沙粒身上你有什么启发?3.是呀,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有一天,像珍珠那样骄傲地说——(齐读最后一段)。
4.了解珍珠的形成。
六、作业两题选一题1.小练笔:读《圆圆的沙粒》有感。
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
2.选择文中的一处省略号发挥想像,进一步补充。
六、板书:圆圆的沙粒下定决心沙粒----------------->珍珠坚持《圆圆的沙粒》教学反思经开区实验小学常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文中有三个省略号,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设计了补写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让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课堂上进行了读写结合,因为补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因此,在创造性阅读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部分的省略号,让学生想一想:同伴们还议论了什么?把自己当成沙粒的同伴中的一个,想象着说一说、写一写。
第二部分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老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在漫长的岁月里,沙粒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对于文中的省略号。
作者没用太多的语言再继续,只留下了一串的省略号,给所有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尽情想象。
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留白,我让学生在文中省略号的地方拿起笔补写一段话,写一写沙粒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意识到面对种种困难,沙粒依然没钻出来,最后实现了愿望,正是说明了坚定目标努力不动摇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这样的想像训练,渗透“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理念,可以更深一层让学生理解沙粒那份坚定不移,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有心灵上的沟通,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吗?如果在此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想象、说话、习作训练,既可丰富文章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把“写”挤进阅读教学之中。
不同的内容巧用不同的形式,架起读写结合之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
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圆圆的沙粒》说课稿经开区实验小学常云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美丽的海边童话故事。
故事采用了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嘲笑、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
本文除了语言美、意境美外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课文中对话多且各有特色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文章。
课文中有三个省略号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值得引导学生去想像。
更值得引导学生去领悟的是课文中几处对比:沙粒与珍珠的对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语言及态度的对比;同伴前后语言的对比等。
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在感受和理解中个性朗读;(2)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二、说理念“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弘扬个性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想像,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
三、说学生的准备:学生已能读熟课文,读准并理解其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到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的艰辛过程,并通过查找资料获得有关珍珠的制作过程。
四、说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了“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老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
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朗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景美、物美。
想像——填文中空白(省略号)——让学生在想像中体会。
对比——多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文中的深刻道理。
这三种教学策略,相溶、递进,学生在朗读中想像,在朗读中对比领悟。
五、说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圆圆的沙粒),板书课题,这课的生字大家都掌握了吗?那我们就来检测一下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PPT出示词语,请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颗圆圆的沙粒钻进蚌壳,最后变成珍珠的故事。
)4.出示珍珠图片,学生欣赏。
你能想到用什么词来赞美珍珠?5.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珍珠,那你们知道沙粒为什么要变成珍珠吗?现在我们打开书99页,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沙粒为什么要变成珍珠?2.学生回答。
3.出示第一段。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那大家看大屏幕,我们能不能用“想”来替换“要”呢?4.出示对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5.珍珠想成为有用之材,那你们知道珍珠有什么用吗?生回答。
6.当它向同伴表达这个愿望的时候,是怎样的态度?请在第一段找出这个关键词,圈出来。
(十分真诚)7.多么有志向的沙粒呀!可它的同伴是怎样的态度呢?默读2、3、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生汇报:“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变珍珠”后面为什么用了“?”(很疑惑、不可能实现。
)想法离奇,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就是“异想天开”。
8.师引导学生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同桌分角色读,然后分组读。
9.面对同伴们的嘲笑,圆圆的沙粒又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三自然段)10.哪个词最关键?请圈出来。
(坦然)“坦然”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那么坦然?能不能再找一个关键词?(因为它已经下定了决心。
)师:板书“下定决心”。
它的决心是什么呀?(变成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11.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沙粒就平静地、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
此时,同伴有时又有怎样的反映?请读第四段,圈出一个关键词。
(议论纷纷)师:它们是怎样议论的?师:“牢狱”在这儿什么意思?指什么?师:如果现在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在蚌壳里会有什么感觉?师:这对珍珠来说,可是一种牢狱之苦。
这对它的同伴来说,也太可怕了!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12.同伴们还会有怎样的议论?同桌议论议论。
师:我也这样认为,刚才你们那样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想法,就叫做什么?(议论纷纷)。
13.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融入故事中了,那么现在用朗读来回答老师: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怎么样?如果它动摇了会怎么样?因为什么?14.那它为什么还要在蚌壳里?(因为它想变成珍珠)。
师:想变珍珠这个坚定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它。
出示“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15.梦想在小沙粒的心头从来没有动摇过放弃过,终于小沙粒变成珍珠了吗?经历了多长时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几十年过去了),还从哪里感受到时间的漫长呢?(6、7、8段,一句一句读,齐读)16.在漫长的岁月中,是什么伴随着小沙粒?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第9段的省略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