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2期理研究斗卜rce andMa叫-以B-e=h交月1】3N.-2
文章编号:1000一7695 (2003) 02一0016一03
试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
卜晓勇,徐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本文分析了标准化和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认为标准化对科技创新的目标、过程和结果具
有引导作用;在科技创祈的管理和规划中,应加强对标准化的研究;从操作层面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
发展。关键词:标准化;科技创新;LSO
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愈来愈多边化、复杂化和个性化,这
一特点决定了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及交流在技术
层面上需要统一的准则加以规范,现代意义上的标
准化间题也因此而进人科学的范畴。自1797年英
国工程师莫兹利(Henry Maudslay)首次提出螺纹
标准、产生近代标准化概念以来,标准化问题日益
贯穿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本文讨论的标准化,采用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LSO)在其第2号工作指
南中规定的定义:“标准是指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
定和发布的文件,它对活动和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值,供共用和反复使用,以实
现在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益;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间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用和反复使用,以
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的效益的活动。”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是现代社会形成
最佳秩序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科学创新的一个潜
在条件。
1标准化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门综合
学科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某
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部分地被理解为
不断标准化的过程。有趣的是,标准化作为一门相
对独立的学科被广泛研究却只有很短的历史,但这
也是由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路是纵向突破,研究领域向宇观和微观这两级深化,如相对
论与量子力学,它们超越了经典物理学,构成现代
物理学。这类学科主要是对传统学科的持续深化与
细化,学科间相互分离,形成树状结构。然而,现
代科学还有另外一种发展趋势,那就是运用科学交
叉方法,把原本不同科学领域的理论或方法整合起
来,形成新兴的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
学、地球化学等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涉及众多领
域,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潮流。交叉学科
的兴起要求原来相互分离的学科能够进行交流。不
同科学理论、甚至不同的科学表述体系要进行合理
交流,首先遇到的,就是彼此科学术语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间题。比如,至少要在科学计量单位方面取得一致的标准,或者,退而求其次,能够找到相互
换算的标准。由此可见,标准化学科的兴起也是科
学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实际上,现代标准化的理论及其应用首先是在
工程技术领域开始的。179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
(Eli Whitney)运用标准化解决了零部件的互换性
问题,极大提高了来复枪的生产效率;1910年泰
勒(David Watson Taylor)创立‘“泰勒标准系列法”,以求得改变船壳特点所产生的效应,这样就可能事
先估计已知尺寸的船只阻力。此后,国际标准化的
研究与应用逐渐涵盖了物理、化学、医学、生物、
经济、语言学、管理、文献、社会生活、法律和电
子信息等诸多领域。可以认为,标准化是一门同众
收稿日期:2002一12一29若金项目:中国科技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子课题资助项目(KY2613)
万方数据?一
一一卜晓勇等:试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
多学科发生交叉的综合学科。
标准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是科学创新的结果;但标准化学科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对科学创新进一步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创新是标准化学科的显著特征
标准化总是以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研究对象,而标准化的成果—标准的发展也总是以旧标准的相继废弃和新标准的持续涌现来表征。因
此,创新,这一科学研究中最典型的特征,在标准
化这一综合性学科中就表现得尤为明显。 为深人理解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的相互作用,我
们以ISO90IX〕族标准的个案分析来加以说明。
众所周知,iS09001】族标准认证是在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基础上,适应当前全球化潮流
而形成的一个自愿加人认证的国际标准体系。从1987年首次发布以来,受到全世界各类企业、团体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欢迎与重视。全球企业与工业集团对标准化过程的迅速认同,一方面是全球市场
一体化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标准化体系内
在的创新动力所致。 首先,L509000族标准自1987年产生以来,其
系列标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升级、修订的过程,以适应新环境、新情况。其三个版本(1987版、1994
版、2001〕版)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篇幅所限,
表中只列出标准框架条款的部分内容,实际上其具
体细节差别更大。从IS09000族标准的进化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它一方面刺激
标准制定者们要不断修订出新的标准以适应日益变
化的科技新局面。另一方面,也由于标准化大大推
动了业界的革新,而从用户的角度对标准化过程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可以说,IS()标准自身的巨大变化,既是科学创新的结果,也是导致新的科技创
新的条件。表1 LS09001)族标准1987版、1994版、2000版的不同内容比较
1987版1994版7000版标准体系(6个系列标准)22个标准族4个核心标准
术语(22个) 67个 (深度、普适度等都有提高)增加了硬件、软件、流行性材料和服务提出了质量策划要求,增加了产品验证的安排大多在技术报告和技术规范中出现
产品概念加强了对服务产品和对小型组织的适应性
质量体系
设计控制强化了设计评审并增加了设计确认
文件控制
检验控制
统计技术
内部质量审核
其它增加对失效文件的控制耍求和对作废文件的标识增加了对枪验文件的控制要求
将“需要时”改为“应明确要求,’
强调了审核员的独立性为指导标准的应用,陆续发布了一些指南标准及支持性管理技术标准提高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
强化设计开发活动的要求(包括: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开发以及评审、验证、确认的跟踪管理)对体系文件要求必备的程序数由17个减少为6个,确保了对过程的有效策划、动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增强了对体系、过程、产品的侧量
对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运用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强化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确保组织内职贵、权限规定和沟通增加了资源管理和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以顾客满意作为体系业绩的度量。特别是对人力资硕的管理
事实上,ISO900(〕族标准的2001)版是ISO/
X176. LSO从1995年起就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了大
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广泛地征询意见。首先发布的是CD,稿,即1998年提出的三项标准草案建议
稿:LSO/CD,9000:2000, LSO/CD,9001:2000和ISO/
CD19004:2000;其次是CDz稿,即199'.〕年提出的
标准草案建议第二稿;再于2000年9月发布FDIS稿;最后在2000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IS09000族
2000版标准。这四个标准的发布经历了由简到萦,又由繁到简的过程,这并非是简单地回归,而是针
对社会实际在新基础上的升华和扬弃。因此,结合
生产实际的不断创新,是LS()标准不断完善的重要
原因。 从实践上看,LS09000族标准与其它管理体系
万方数据18卜晓勇等:试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
兼容,其内容并不是僵死的,而是管理理念的文本化,并包含对这些文本的制定、执行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不同组织部门的文本类型可以相同,但具
体的文本内容则可以千差万别。该标准总的要求首先是识别所需的过程,并判别过程的属性;其次是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再次是确定过程控制
的准则和方法,获得过程运动的资源和信息,进行过程检测和分析;最后是识别过程中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是否科学,进行过程的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的思想,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理论保证。
值得注惫的是,LS(〕标准在强调过程控制的同时,还贯穿了从实际出发的思想。由于不同组织部
门的属性和特征各有千秋,这就要求各类组织在贯彻LS()标准时,要始终结合自身的实情,创造性地
使用该标准,否则,该标准只能成为累赞。“六西
格玛”质t标准的提出就是一个例证。乔・米特是
这一标准的创始人,他曾在美国汉堡包公司工作。
“由于美国汉堡包公司出于追求利润的目的,盲目
追求各种管理措施—全面质最管理(功C).LS09000以及其他质盈认证体系,乔的职业生涯停
滞不前了”。后来,乔・米特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实施了“六西格玛”质量标准,从而使该公司业务获得巨大进展。由此可见,如果不重视LS0900(〕族标准使用过程中的创新思
想,不但不能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而且很可能会
降低该组织的原有效率。
综上所述,无论是标准的制定,还是标准的实
施,都必须贯穿创新的思想,才能使标准化真正成
为规范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力指南,而不是成为制约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紧箍咒。
3标准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
梁
不但科技创新对标准化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化对科技创新也同样重要。标准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
技术上的保障。现代科学已经进人大科学时代,现
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一般情况下,单枪匹马已很
难有大的作为,大都需要团队或集体的合作。为加
强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协作,提高科研团体的运作效率,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标准化就是一个重
要的保证。以现代计算机科学为例,如果两个科学
家使用的软件互不兼容,则双方的科学成果就无法
及时交流。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TCP/IP通讯协议的全面实施。“阿波罗计划”、“尤里卡计划”的顺利实施,也是标准化学科
充分发展的体现。 现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充满了激烈的竞
争和巨大的风险,标准化作为提高科研竟争力,降低科研风险的工具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新技
术的研发过程往往也是新技术标准形成的过程。信
息技术的各类标准已经构成信息社会的技术结构基础,它既影响信息存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控制
信息流动的工具。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在信息的传递、利用和增值等各个方面都
和标准及标准化有关。这就要求信息技术首先要标准化,各类标准要统一,而且要国际化。在无线通
讯、新型信息存储设备、高清晰度电视播送与接收
等新兴技术领域,标准化的过程也成为世界各国争
夺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激烈竞争的过程,只有真正的
科技创新才可望获取最终的胜利,对此我们必须引
起高度重视。 标准化不但不断激励新的科技创新,而且使科技创新更具方向性,使科技创新着眼于社会生活相
关的重点领域,引导科技工作者集中力量突破重点课题和重点领域。事实_匕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标
准化的过程,也就是在建立跨部门统一协调的过程中,使高新技术标准化并以此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
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国家科技部推行的“863计vi' ,“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国家重点
实验室计划等无不如此。综观这些计划的执行,都
有相关主管机构参与标准化管理,统一目标,细化
分工,明确任务,最后顺利实施。因此,标准化对科技创新的方向性作用,对发展中国家集中有限资
源,赶上发达国家,融人经济全球化,避免边缘
化,都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还是科技创新成果迅速传播的重要手段。作为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
场的技术平台,使产品制造符合国际标准。对破除国际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和生产全球化都具有
重要作用。一旦符合国际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科技创新成果就能迅速流人其他国家,从而对本
国的科技与生产形成正反馈效应,加速全球化进
程。美国通用、福特和克雷斯特公司共同生产的马自达・米亚塔型世界汽车就是这一标准国际化技术
平台作用的经典例证—其设计是在美国的加利福
(下转第4页)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