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卷 第4期 2012年4月 激光与红外 LASER & INFRARED Vo1.42.No.4 April,2012
文章编号:1001-5078(2012)04-0417-05 ・光学技术・
一种有机聚合物光波导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俞宪同,王文军,刘云龙,高学喜,张丙元,孙彦星,赵力涛,邢 晓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掺杂偶氮类化合物分散红1(DR1)薄
膜波导,并通过对薄膜厚度、折射率以及紫外一可见吸收谱的测量,分析了波导薄膜的性能。
通过使用棱镜薄膜耦合装置激发薄膜波导的导模,观察导模激发情况。利用m线光谱学测量
并计算了导模的同步角,计算了波导有效折射率,并在理论上分析了波导的一些重要参数。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有机聚合物光波导;溶胶凝胶法;m线光谱学
中图分类号:048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5078.2012.04.014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n organic polymer waveguide
YU Xian—tong,WANG Wen-jun,LIU Yun—long,GAO Xue—xi,ZHANG Bing-yuan
SUN Yan—xing,ZHAO Li—tao,XING Xiao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
Abstract:We prepared a waveguide by the sol—gel method in which th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films were doped with Azo disperse red 1(DR1).By measuring the film thickness,refractive index and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we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aveguide film.By using the prism film coupling device to stimulate the guide mode of the thin—film waveguide,the guided—mode excitation is observed.Using m・line spectroscopy measure— ment and calculating the guided-mode synchronous angle,the effectiv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waveguide is calculated. Some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the waveguide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Key words:nonlinear optics;organic polymer waveguides;sol・-gel method;m・・line spectroscopy
1 引 言
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等技术的成熟使得
计算和通讯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O世纪
集成光学等相关领域的拓展,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
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光子通信的优势所在,一些性
能良好、制造方便的全光器件相继产生 。4 J。与传
统的半导体材料和晶体材料相比,聚合物薄膜材料
具有非线性系数大、激光损伤阈值高、易于集成以及
具有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及可加工性等优点 J,在非
线性光学、集成光学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
用。本实验采用常温下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反应,
制备了性能优良的低折射率衬底,选用二阶非线性
系数较大的偶氮类化合物DR1掺杂PMMA制备导
光层 。通过棱镜耦合装置激发聚合物薄膜的导 模,利用m线光谱学测量波导模式的同步角,并且
分析了薄膜波导的有效折射率、薄膜制备条件对成
膜性和薄膜的吸收等性质对波导模式的激发情况的
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实验过程
2.1基片处理
制备薄膜的基片为普通载玻片。基片先用氯仿
擦拭表面,然后在重铬酸钾的饱和浓硫酸溶液中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0874063);山东省优秀中青 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No.BS2009DX014).1U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No.2010GGX10127);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No.J10LA60);聊 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俞宪同(1984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聚 合物光波导方面的研究。E—mail:atong_520@l63.“,m 收稿日期:201l-09-0
6 418 激光与红外 第42卷
泡24 h以上,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淋洗,超声震荡
15 rain后放人无水乙醇中浸泡12 h以上,去离子水
彻底洗净,烘干备用。
2.2 SiO2衬底薄膜的制备
制备SiO 溶胶的前驱物为正硅酸乙酯
(TEOS),溶剂为二次去离子水,催化剂为氨水;添加
剂为聚乙烯醇(PVA)、丙三醇。将丙三醇、TEOS、去
离子水、氨水按照1:2.3:2.6:0.001的质量比混合,
氨水为催化剂,混合后的液体会有明显分层现象,在
温度15~25℃条件下发生水解,充分搅拌5 d左右,
水解效果较佳,得到透明无分层SiO 溶胶。在此溶
液中加入适量浓度为5%的PVA水溶液,室温下搅
拌2 h左右,得到透明混合溶胶,中速分析滤纸过
滤 一 。
采用旋涂法制备SiO 衬底薄膜。匀胶机转速
在800 r/min时,得到膜厚在1500 nm左右;转速为
1500 r/min时膜厚在480 nm左右,但是转速不宜超
过2000 r/min,否则不容易成膜。涂膜时转动时间
应超过13 S为宜。衬底厚度一次尽量不要超过
1500 nm的厚度,否则退火时薄膜容易开裂。涂膜
后室温放置2 h以上,薄膜适度风干后置于450 oC
退火炉中快速退火3 h。可采取多次涂膜,然后多次
退火,得到厚度较大的衬底薄膜,试验中制备了厚度
达到5 m左右的薄膜。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表面
平整,达到了制备光波导的技术要求。
2.3有机薄膜光波导的制备
制备导光层薄膜使用的主体材料为聚甲基丙烯
酸甲脂(PMMA),客体材料为分散红1(DR1),其分
子结构见参考文献[10]。
DR1与PMMA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溶于三氯
甲烷,溶液浓度根据需要可作调整。静置2 h后超
声震荡,直至得到无颗粒红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
涂于已制备的SiO 衬底上,并以800~1500 r/min
的转速旋涂15 S以上,控制匀胶机转速可以得到不
同厚度的样品。应注意所旋涂的薄膜厚度应大于波
导所需要的截止厚度,才能观察到导模的存在¨ 。
这样得到的薄膜室温干燥1.5 h以上,放人真空干
燥箱中,在45℃保温24 h,使三氯甲烷挥发薄膜完
全固化,得到波导样品。
3实验结果和讨论
3.1 催化剂对衬底薄膜的影响
文献报道类似水解反应使用酸、碱两步催化
法¨ 。为了找出催化剂对薄膜性能的影响,我们在
实验中分别使用酸或碱催化的方法加速TEOS的水 解。使用HCL作为酸催化,可以得到较易成膜的溶
胶,且可较快速的凝胶固定,但测试发现样品折射率
较高,可达到1.45—1.47,其原因是酸催化较易生
成分子量较小的线性分子聚合物,极易成膜,但空隙
较少,介电常数自然较大。当使用碱催化时,则更倾
向于生成分子量较大,高交联度的聚合物,折射率较
低,但成膜性较差。因此,制备光波导采用了碱催化
的方法,催化剂为氨水。试验发现氨水用量的多少
对薄膜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氨水的作用,正硅酸乙酯水解加快,氨水
用量越多,水解的就越快,由于水解需要相当的时
间,于是就存在其中一部分水解时间较长,反应过度
的情况,容易造成衬底薄膜开裂。
3.2 PVA对衬底薄膜的影响
在正硅酸乙酯水解后的溶胶中加入PVA水溶
液可以有效地提高成膜性能,便于得到表面平整、结
构均匀的薄膜。PVA的用量多少对成膜性能有很
大的影响,实验中我们使用浓度为5%的PVA水溶
液。样品使用M一2000型椭偏仪对薄膜的厚度和
折射率进行测量,然后用相应的软件(WVASE32)处
理数据,得到厚度和折射率的测量值。匀胶机转速
相同的情况下,PVA用量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如表1
所示。
表1 PVA用量对薄膜厚度、折射率的影响
Tab.1 PVA dosage on film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index
转速/(r・min ) lo()o 1O0o l00O 1O0o 1O0o
PVA水溶液:硅胶 1:1.7 1:1.8 1:1.9 l:2.O 1:2.4
薄膜厚度/nm l50o 120o 1O0o 800 650
薄膜折射率(632.8 nm) 1.45 1.43 1.43 1.41 1.42
综合考虑实验对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要求,可
以看出:在转速i000 r/min时,PVA水溶液与硅胶
的质量比在1:1.8~1:2.0之间时,可以得到性能最
优的衬底薄膜。
3.3 DR1掺杂比对波导薄膜厚度、折射率的影响
实验采用DR1与PMMA不同的质量比混溶于
一定量的三氯甲烷中,得到不同浓度的溶液,然后匀
胶机甩膜,i贝4试薄膜厚度、折射率。
由表2可知,不同的掺杂比对薄膜折射率影响
很大:DR1含量越多,薄膜的折射率越大;不同的浓
度对薄膜的折射率影响不大;另外,发现相同浓度
时,掺杂比例越高,得到薄膜较厚;相同的掺杂比时,
溶液浓度越高,薄膜越厚。由于实验中薄膜越厚,激
发的导模数量就越多,更有利于观察测试,因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