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拖车牵引机构有限元分析

拖车牵引机构有限元分析

2019 达索系统 SIMULIA 中国区用户大会 1 拖车牵引机构有限元分析

石鑫鑫, 何宝俊, 毛立,彭亚运,周璇

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军车研发院

摘要: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牵引杆挂车需安装挂车机械连接装置。在车辆不同工况下,牵引机构在不同方向上承受不同的拉力与压力。为满足工艺要求,牵引机构进行设计方案变更。为预测更改后的牵引机构工作时在连接点、受力接触点应力水平,建立了拖车牵引机构有限元强度分析模型。通过Abaqus优秀的分析能力和模拟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有限元计算,分别得到了两套设计方案不同工况下,米塞斯应力、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和应力峰值。

关键词: 牵引机构,有限元,Abaqus,米塞斯应力

1. 引言

牵引结构作为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连接机构对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在设计或设计变更中需充分考虑牵引机构的安全系数。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可以得到牵引机构相应的设计数据需

求及设计方案参考,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完成机构设计工作,避免大量重复修改工作。Abaqus被广泛地认为是功能最强的有限元软件,可以分析复杂的固体力学系统。Abaqus软件的计算收敛速度较快,并更加容易操作和使用,在日常有限元分析计算工作中作为首选工具。在东风军车牵引车挂车研发过程中,为满足工艺要求,需对牵引机构设计做适当调整,为确定设计方案的强度需求,对不同方案的牵引机构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整体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2. 牵引机构结构及工况分析

在建立有限元强度分析模型前对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对牵引机构位置方向对应不同工况的加载力,理清有限元分析思路,为有限元模型建立,计算结果提供前提条件。

2.1 牵引机构结构分析

牵引机构分为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

 挂钩:与挂车箱连接

 套筒:与挂钩接触运动

 销轴1:与套筒接触

 销轴2:与挂钩轴承接触运动

 支架:用于牵引机构固定 2 2019 达索系统SIMULIA 中国区用户大会

图 1. 牵引机构

2.2 牵引机构工况分析

牵引机构在车辆前进与后退中,在X方向承受了牵引之间的水平力𝐷𝑐,在Z方向承受了垂直力V。根据国际法规ISO 12357规定,𝐷𝑐值是通过计算牵引车和拖车之间产生的纵向力确定的比较值。以千牛表示,并由公式(1)计算。

𝐷𝑐=𝑔∙𝑇∙𝐶

𝑇+𝐶

(1)

其中

T 是牵引车的最大设计总质量

C 是由装载至其最大设计总质量的中轴挂车的车轴传送至地面的质量

g 是重力加速度 g=9,81m/𝑠2

V值是通过计算牵引车和拖车之间产生的垂直力来确定的比较值。它以千牛顿表示,并由下列方程式计算(2)计算。

𝑉=𝑎∙𝑋2

𝑙2∙𝐶

(2)

其中

a 是耦合点的等效垂直加速度, 取决于悬浮液的种类量

𝑎1=1,8m/𝑠2适用于配备空气悬架或等效装置的车辆 ,

𝑎2=2.4m/𝑠2其他悬挂的车辆,

x 是拖车装载区域的长度,单位为米(如图2)。

2019 达索系统 SIMULIA 中国区用户大会 3 l 是理论牵引杆长度,即牵引杆孔中心与车轴总成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如图2)

𝑋2𝑙2 =≥1,0(如果结果小于1,0,则使用的值 应该至少是1)。

图 2. 拖车中心轴尺寸,

经实验测量所需参数,根据国际法规ISO 12357分析计算得出在牵引车前进工况下X方向受力-13897(N), Z方向受力-2623(N);在牵引车后退工况下X方向受力13897(N), Z方向受力-2623(N)(如表1)。

表 1. 牵引机构工况分析结果 工况 𝐗向分力(𝐍), 𝐙向分力(𝐍),

前进 -13897

-2623

后退 13897 -2623

3. 牵引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分为三个阶段,前处理过程:模型的有限元网格剖分与数据生成;有限元分析:对有限元模型求解计算;后处理:根据后处理图形进行判定计算结果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从而指导方案设计。

3.1 网格剖分

根据牵引机构的重点考察部位,形状特点及结构规则进行不同类型的网格划分。支架,销轴1(如图三)形状复杂,不作为重点考察部位,局部精度无要求使用一阶四面体进行网格划分。挂钩脖颈部位(如图3)形状复杂,为重点考察区域,为提高精度选用二

阶四面体单元划分网格。挂钩其余部位,销轴2,套筒(如图三)形状规则,可方便使用六面体大单元划分网格(如表2)。

表 2. 牵引机构工况分析结果 4 2019 达索系统SIMULIA 中国区用户大会 序号 零件 形状特点 单元类型 备注

1 支架 复杂 一阶四面体 采用该单元可减少划分网格的工作量和电

脑的计算量。该零件不作重点考察,局部精度无要求。 2 销轴1 复杂 一阶四面体

3 挂钩脖颈部位 复杂 二阶四面体 形状复杂,难于划分六面体网格,故采用四面体。该部位是重点考察区域,为提高精度选用二阶四面体单元

4 挂钩其余部位 规则 一阶六面体

该零件结构规则,可方便划分六面体单元 5 销轴2 规则 一阶六面体

6 套筒 规则 一阶六面体

图 3. 网格划分

3.2 材料属性

定义零件材料属性,包含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和屈服强度(如表3)。.

表 3. 材料属性表 序号

零件 材料牌号 弹性模量(N/mm²) 泊松比 密度(t/mm²) 屈服强度(MPa) 1 支架 ZG310 210000 0.30 7.90e-9

2 挂钩 ZG600 210000 0.30 7.90e-9 600

3 销轴1 标准件螺栓 210000 0.30 7.90e-9

4 销轴2 标准件螺栓 210000 0.30 7.90e-9

5 套筒 12Cr12 210000 0.30 7.90e-9 2019 达索系统 SIMULIA 中国区用户大会 5

3.3 接触定义

部件挂钩与销轴2,挂钩与套筒进行面对面接触(如表4,图4)。.

表 4. 接触定义表 接触对 接触类型 摩擦系数 挂钩—销轴2 surface to surface’ 0.1

挂钩—套筒 surface to surface’ 0.1

图 4. 接触定义

3.4 载荷边界

不同工况下的载荷加载在挂钩圆心处。对支架上的固定点进行约束(如图5)。

图 5 载荷边界 6 2019 达索系统SIMULIA 中国区用户大会 3.5 计算结果

使用Abaqus对不同方案进行系统级的分析研究计算,得出挂钩脖颈,挂钩轴承和挂钩套筒分别在前进工况与后退工况下米塞斯应力分布(如表5)。挂钩脖颈最大米塞斯应力(MPa)前进工况下方案1为478MPa,方案2为165MPa;后退工况下方案1为203MPa,方案2为62MPa。挂钩轴承最大米塞斯应力前进工况下方案1、方案2皆为426MPa;后退工况下方案1、方案2皆为230MPa。挂钩与套筒最大接触应力在前进工况下下方案1、方案2皆为466MPa;后退工况下方案1、方案2皆为0MPa。

表 5. 米塞斯应力与接触应力分布 部位 方案 前进工况 后退工况

挂钩脖颈 方案1

方案2

挂钩轴

承 方案1与方案2

钩与套筒 方

案1、

方案2

2019 达索系统 SIMULIA 中国区用户大会 7 4. 结论

 两种方案两种工况下,挂钩各个部位,米塞斯应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 挂钩与套筒的接触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 方案1,挂钩脖颈有部分位置由于几何形状尖锐导致应力集中明显,建议该处圆角平滑过渡;

 上表统计的是只是应力最大部位的值,且强度是局部特征,与局部的形状和受载位置有关,受多个因素影响的。因此基于计算结果去形成譬如“前进比后退危险”、“方案1比方案2差”等结论都是不严谨的,方案1修圆角可能产生应力最大值与新方案2相当的结果。

5. 参考文献

1. 石亦平,周玉蓉.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钰栋,金磊,洪清泉.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朱茂桃,智淑亚.汽车车身现代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0 12357,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