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脑性瘫痪

(完整版)脑性瘫痪

11月14日对患儿进行肌力评定颈腰部肌力3级, 四肢肌力3+级(患儿在指令下主动运动增多, 抬头、坐立可独立完成)
康复后的对比图
出院指导
1、告知患儿及家属出院后一月复诊,按要求定期做检查 2、出院后3天来办出院手续,护士也会定期电话随访 3、在家也经常给患儿多做被动运动,鼓励患儿积极配合,
意义:脑瘫是使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它严重影 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生活自理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 力。
参考文献: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病因
1.出生前: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母孕期受病毒感染、一 氧化碳中毒或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致胎儿期脑形成异常、 脑损伤。
2.出生时:分娩过程不顺利,有早产、产时窒息、脐带绕颈、 外伤史等均可致脑损伤。
11月21日,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长江项目 办主任冯力一行在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副理 事长张海燕,自治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热依汗·依沙木丁、自治区残联康复中心副主 任吕萍陪同下莅临我院考察调研小儿康复中心 的筹备情况,已批准在我院成立南疆区域小儿 脑瘫康复中心。
康复科治疗仪器
学习目录
脊。北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病例介绍
患者:伊斯马伊力、男性、1岁10个月,床号:37,住院号:292067,于 2017.11.7以“脑性瘫痪”第七次收入院。 病例特点:患儿家属代诉以“语言发育障碍伴四肢无力1年余”为入院。 9月前患儿家属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脑性瘫痪” , 经对症治疗后语言发育障碍有所改善,双下肢无力,听觉、运动知觉、 触觉、嗅觉、视觉障碍无异常,患者前后多次于我科住院治疗,现为求 进一步康复治疗来我科收住入院。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对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宜尽早进行恰当的治疗,采用运动康复为主的综 和措施
2.根据神经发育规律,改变异常的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促进正确的肌肉 关节自主活动。
3.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病残程度和范围制订康复计划,定期复查 和修改,要有总目标和分目标,可将训练项目分成数个阶段进行。
体格检查表
附:康复医学科体查评估表:
评估内容
发现
1.神经系统功能
脑部中 患儿运动发育迟缓、落后。运动功能:爬、站、走、坐、翻身、

枢神经 头。
受损 护理问题:患儿运动功能障碍。
2. 营养 3.感知功能
体重及 进食情 况 肢体活 动不明 显
患儿体重无明显变化。营养良好。
刺激患儿肢体时相应动作落后。 护理问题:患儿感知功能障碍。
1 小儿脑性瘫痪的概念; 2 病因; 3 临床表现及分型; 4 治疗原则; 5 病例分析;

概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 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 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 损伤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 表现的综合征,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 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CP严重程度分级
轻 度 中 度重 度
功 能 能独立生活 活动能力 能独立行走,可
能需要辅助物
手 功 能 不受限
在辅助下生活 完全不能自理
能自己驱动轮 由他人推动 椅 , 能 极 不 稳 轮椅
定地走或爬
受限
无有目的活动
智 商 >70
70~50
<50
言语 教育 工作
能说出完整句子
能进普通学校 能充分受雇
4.宜将运动康复的训练项目贯穿在游戏和娱乐中进行,避免训练项目枯 燥乏味。当患儿对训练发生厌倦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切勿采取强迫手 段,防止患儿对康复训练产生恐惧和抗拒,注意安全,防止摔倒和创伤。
5.发展患儿的实用性功能,运动康复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相结合.
6.重视家庭康复,动员和督促脑瘫患儿的家庭成员与治疗师密切配合, 共同参与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合并症及继发症
❖ 智能不足,约占75%左右 ❖ 语言障碍约占30%一70%左
右 ❖ 癫痫发作,约占14%一75% ❖ 听力缺损,约占5%一8% ❖ 视力障碍,约占50%一60% ❖ 其它还有感知觉、行为等等
障碍。
继发障碍:
主要有关节的挛缩变 形、肩、髋、桡骨小 头等的脱位,骨质疏 松,骨折,变形性颈 椎病,颈椎不稳定,
*训练指导 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回家时候的训练 指导,使患儿得到全面的锻炼
*患儿抱姿 患儿头,躯干竖直,抱者用双手托住患儿 臀部,使其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以防发生脊柱后 突或侧弯畸形,有利于训练患儿的正确躯干立直姿 势
该患儿属于那型瘫痪?
护理问题
1.运动功能障碍:循证依据患儿第一次入院时上下 肢肌力为0级。
要劳逸结合, 4、给予家庭指导:辅助坐位固定20分钟(如:靠着被子取
端坐卧位)一天三次,在仰卧起坐后 5、俯卧位练习抬头(趴在高枕头上)一次10分钟,一天三
次 6、捏背一天三次,一次三遍 7、固定竖头及坐位稳定情况下保持时间循序渐进 8、头部左右旋转稳定性增强(家属固定头部左右旋转运动)
生,即研究预防能够导致脑瘫的各种原因,采 取干预措施 二级预防 是对已经造成脑损伤的患儿,采取各种措施防 止其发生残疾,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 康复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脑瘫患儿的功 能障碍,使其功能达到正常水平或者接近正常。
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向前。
④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以 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让患儿以手膝位趴 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引 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的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疗
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
小儿脑瘫的预防
一级预防 是脑瘫防御的重点,主要目的是防止脑瘫的发
共济失调型:
病变主要在脑的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 变化不定,在肌张力过低或过高之间波动,运动 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 射一般为阴性,常伴有构音障碍。
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差,伴
混合型 : 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在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其它型别: 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刚型表现运动阻力增高,
2.感觉功能障碍:循证依据刺激患儿肢体时相应动 作落后。
护理措施一
1、保持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势是头居中间,躯干伸直双上肢可自由 活动,双侧肢体均匀支撑体重,可采用辅助器具,并定期更换体位。
2、矫正性动作:通常采用与势相反的体位,如头背曲,角弓反张,上 肢后伸,下肢 直等异常姿势可用抱球姿势纠正,全身屈曲的姿势可用 全身伸展姿势进行矫正。
7.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切勿中断。
①痉挛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将双手放 在患儿头部的两侧,把患儿颈部向上方拉置水平位, 并用双前臂将患儿的双肩向下压,以增加向上的拉力, 然后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手臂抬高并外
翻拉置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抬起。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用双手 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旋,然后 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儿拉成坐位。
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疾病查房
康复医学科
2017.11.7
患者的健康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不承诺奇迹只相信疗效见证
康复医学科科室简介
莎车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 于2015年8月12日,2017年4月2日 康复医学科整体搬迁南院,现有 编制床位33张,实际开放床位70 张,拥有康复区域近1700平米左 右,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共37人。 康复医学科是集医疗、康复、预 防、保健、临床教学为一体的科 室。康复医学科实行门诊、住院 与康复下病床相结合。以脑出血 术后康复、脑梗后遗症康复、脑 外伤、神经损伤康复为主,结合 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手外伤康复、 截瘫后康复、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为特色的科室。今年新开展小儿 脑瘫的康复,对新生儿早期筛查、 早期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指导、 康复训练、康复宣教和儿童疾病
4.防御功能
嗅、视、无 听、触
皮肤情 患儿长期卧床,被动体位,皮肤弹性差,偶有潮湿 况
护理问题: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潮湿有关
口腔黏 无 膜
入院指导
1、给患儿及家属介绍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 士
2、介绍病区环境,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3、告知患儿及家属医院、科室作息、探视、陪护、
3.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脑病、头部外伤、心跳 停止;新生儿期呼吸障碍、惊厥;高胆红素血症(核黄胆)、 新生儿低血糖症;脑血管病。
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血缺氧、产伤、 先天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
参考文献: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物品管理制度 4、告知患儿家属注意完全、防止坠床 5、告知患儿及家属病房管理制度
康复宣教
*对家长介绍脑瘫的知识,儿科常见病的知识,让患 儿家长对治病有所了解。
*对家长进行安全宣教,随时看护好患儿,防止患儿 摔伤,碰上等,以免发生意外,加重病情,延误训 练。
*药物指导如患儿使用药物,要对家长讲解药物作用,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3、翻身能力训练:可让患儿呈俯卧位,将其双腿伸展,分开握住患儿 的双侧踝部,做左右交叉运动,让其双腿带动髋部,使骨盆旋转,并以 此带动躯干,使躯干旋转,最后带动肩部,以语言诱导患儿 从俯卧位 翻至仰卧位
爬行训练:腹爬的训练:患儿先取俯卧位肢部支撑,将玩具放在患儿的 前面,然后使患儿膝部屈曲,并用力蹬训练员的手掌,同时喊“一,二, 三”,鼓励患儿自己能够玩玩具,继续作这个动作,把玩具向前移,反 复做。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头部控制或踝关节的背屈。
只能说短语、 无 可 听 认 的 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