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外光固化清洁胶、设备制作方法及其用途与制作流程

紫外光固化清洁胶、设备制作方法及其用途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以重量份

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软单体140

份、单官丙烯酸酯单体550

份、多官丙烯酸酯单体010

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1070

份、光引发剂0.110

份和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170

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紫外光固化清洁胶,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软单体1-40

份、单官丙烯酸酯单

体5-50

份、多官丙烯酸酯单体0-10

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10-70

份、光引发剂0.1-10

份和

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1-70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通式为CH2

CR1COOR2

,其中R1

为H

或CH3

,R2

为C4

~C22

的脂肪族烷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官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

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

酸酯、N-

乙烯基己内酰胺和N-

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丙烯酸酯单体包括3-6

官的

丙烯酸酯单体,优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

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三(2-

丙烯酰氧乙基)

异氰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为脂肪

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醚丙烯酸酯低聚物和聚酯丙烯

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1-

羟基环己基苯基

甲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磷、2-

甲基-1-(4-

甲硫基苯基)-2-

吗啉基-1-

丙酮、2-羟基-2-

甲基-1-

苯基-1-

丙酮、2-

苯基苄-2-

二甲基胺-1-(4-

吗啉苄苯基)

丁酮、苯甲酰甲酸甲酯和

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氧化膦,2-

异丙基硫杂蒽酮、安息香双甲醚、二甲基苯偶酰缩

酮和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为聚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和聚醋酸乙烯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其特征在于,软单体含量为10-30

份、单官丙烯酸

酯单体10-40

份、多官丙烯酸酯单体1-5

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20-60

份、光引发剂1-5

份、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10-50

份。

9.

一种紫外光固化清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以重量份数计的1-40

份软单体、5-50

份单官丙

烯酸酯单体、0-10

份多官丙烯酸酯单体、10-70

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0.1-10

份光引发剂

和1-70

份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避光混合的步骤。

10.

权利要求1-8

任一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和权利要求9

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的制备方法

制备的紫外光固化清洁胶用于激光半导体芯片、微电子器件、印刷电路板、电视显像管、精

密仪器、液晶显示器、电脑键盘、汽车内设、手机、影音器材的清洁。

技术说明书

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棉签或布头擦拭棒清洁细小物品。但在电子、光电工

业领域里,大部分精密电子产品或光学制品在生产检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产品因为表面吸

附有不符合品质需求的异物而不合格。使用常规的离子风枪,或常用的棉签进行清洁都不能

达到很好的效果,品质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如果采用大量的水或者溶剂冲洗,一方面会产生

大量的废水、废液,另一方面后面还涉及到干燥等工艺,操作复杂。

在精密制造领域,使用能做成各种形状的清洁胶进行清洁除尘就成为了一种更为合适的方

案。目前市场广泛使用的是一种红胶,主体成分为溶剂乙酸乙酯,胶主体树脂聚乙烯-

醋酸

乙烯酯及颜料。该清洁胶使用签棒蘸取,将溶剂挥发后使用。但由于需要等待溶剂挥发,操

作不够便捷;溶剂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够环保;溶剂挥发后胶体偏硬,对部分复杂、细微的

结构无法轻易去除灰尘、颗粒。另外,胶水粘附性不够时,对杂质的清除效果不佳,而粘附

性过好,又容易与被清洁的零部件粘黏在一起不容易取下,所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同客

户对于胶水的粘附力会有不同需求。

公告号为CN102533171B

的专利《一种固体清洁胶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固体清洁

胶,由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溶剂和功能性助剂经由溶液聚合法合成,合成过程复杂,

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公告号为CN102676085B

的专利《一种黄色清洁胶及其制备方法》,胶

水的制作需要120-130

℃基础,后再在95-100

℃搅拌才能得到,同样制作复杂。

技术内容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清洁胶。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软单体1-40

份、单官丙烯酸酯单体5-50

份、多官丙烯酸酯单体0-10

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

脂10-70

份、光引发剂0.1-10

份和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1-70

份。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软单体通式为CH2

=CR1COOR2

,其中R1

为H

或CH3

,R2

为C4

~C22

的脂肪族烷基。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单官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酸酯、N-

乙烯基己内酰胺和N-

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多官丙烯酸酯单体包括3-6

官的丙烯酸酯单体,优选季戊四醇

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

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三

(2-

丙烯酰氧乙基)

异氰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芳香

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醚丙烯酸酯低聚物和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引发剂为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苯基氧化磷、2-

甲基-1-(4-

甲硫基苯基)-2-

吗啉基-1-

丙酮、2-

羟基-2-

甲基-1-

苯基-1-

丙酮、2-

基苄-2-

二甲基胺-1-(4-

吗啉苄苯基)

丁酮、苯甲酰甲酸甲酯和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化膦,2-

异丙基硫杂蒽酮、安息香双甲醚、二甲基苯偶酰缩酮和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为聚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和聚醋酸

乙烯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软单体含量为10-30

份、单官丙烯酸酯单体10-40

份、多官丙烯酸酯

单体1-5

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20-60

份、光引发剂1-5

份、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10-50

份。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清洁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以重量份数计的1-40

份软单

体、5-50

份单官丙烯酸酯单体、0-10

份多官丙烯酸酯单体、10-70

份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

0.1-10

份光引发剂和1-70

份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避光混合的步骤。

本技术涉及一种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和所述紫外光固化清洁胶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紫外光固

化清洁胶用于激光半导体芯片、微电子器件、印刷电路板、电视显像管、精密仪器、液晶显

示器、电脑键盘、汽车内设、手机、影音器材的清洁的用途。本技术所述紫外固化清洁胶的使用方式为:使用棉签或根据使用场景所需形状的签棒,蘸取

清洁胶,在紫外灯下固化完全后,用固化后的清洁胶粘附杂质,达成清洁目的。

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几点技术效果:

1.

体系无有机溶剂,生产、使用时不产生污染,绿色环保;

2.

生产制备工艺简单,节约生产成本;

3.

对灰尘有极佳的吸附能力,除尘效果出色;

4.

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使用场景的要求,胶的软硬度、粘附力可调,使用方便。比如有些客

户工件小而轻,就希望在除尘的时候不要将工件带起,需要的粘附力较小。有的使用环境会

遇到复杂、细微的结构,需要粘尘胶能够有一定的形变来适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此限制,而是由

附录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本说明书提到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专利和其它参考文献全都通过引用并入本文。除非

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都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理解的含义。在

有冲突的情况下,以本说明书的定义为准。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除了明确说明的内容之外,未提到的任何事宜或事项均直接适用本

领域已知的那些而无需进行任何改变。而且,本文描述的任何实施方式均可以与本文描述的

一种或多种其他实施方式自由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技术思想均视为本技术原始公

开或原始记载的一部分,而不应被视为是本文未曾披露或预期过的新内容,除非本领域技术

人员认为该结合是明显不合理的。

相关主题